- 政策“組合拳”協同發力 險資“長錢長投”打開空間
- 2025年07月14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鼓勵保險資金發揮“長錢長投”優勢,長周期考核機制是影響險資投資長期性的關鍵要素。《通知》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兩項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指標調整為“5年周期+3年周期+當年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中國人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有利于更好引導國有保險資金充分發揮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優勢,積極提高權益類投資占比,推動資產投資與保險負債更為匹配。
舉牌上市公司達19次,與去年全年基本持平;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新增規模1720億元,多只基金陸續創設投資也正在落地……今年以來,隨著一系列推動保險資金長期入市的政策“組合拳”推出,保險資金入市“耐心”提升。
險資入市步伐加快
近日,利安人壽舉牌江南水務、信泰人壽舉牌華菱鋼鐵,險資正通過舉牌上市公司加速入市。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11日,今年已有19次險資舉牌,較去年同期增加14次。
2025年以來,上調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擴大長期投資試點等政策落地,為險資入市進一步松綁,險資得以通過舉牌、設立私募基金等形式持續加碼資本市場。
“保險機構積極參與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即保險公司出資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主要投向二級市場股票,并長期持有。”華泰資產證券投資事業部權益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辛歡告訴記者,私募基金采用權益法計入保險機構長期股權投資,有效平滑短期股價波動對利潤的影響,實現“風險低于基準,收益高于基準”的效果。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將有上千億元保險資金借道私募基金入市。具體來看,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泰康人壽等保險公司已經參與長期股票投資試點,部分險資私募基金已經成立并開始入市投資;此外,陽光保險附屬公司陽光資管也于近日獲批設立陽光和遠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另有不少中小險企正在申請參與長期股票投資試點,未來將有更多險資成立私募基金,開展長期股票投資。“目前我們正在申請第三批試點資格。”一家中小險資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內部已經做好資金方面的準備工作。
政策“組合拳”釋放權益投資空間
今年1月,中央金融辦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明確要求“提升商業保險資金A股投資比例與穩定性”。當前,一攬子推動險資入市的政策舉措陸續落地,多維度托舉險資長期入市,做好耐心資本。
——拓來源。金融監管總局明確提出,大型國有險企要力爭每年新增保費30%用于投資股市;進一步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范圍。
一位非銀金融分析師表示,按照大型國有險企2024年新增保費規模計算,“新增保費30%”預計在千億元以上。一季度末產壽險公司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余額4.47萬億元,險企上半年新增保費還處于陸續投資過程中,隨著下半年保費積累增加,險資入市規模還有增長空間。另外,今年金融監管總局已批復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基金1720億元,當前新增試點基金正處于創設過程中,下半年也將陸續投資落地。
——提比例。4月,金融監管總局已將部分檔位償付能力充足率對應的權益類資產比例上調5%。以2024年四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計算,大約有99家產壽險公司符合上調要求。中泰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葛玉翔測算,預計將拓寬險資權益類資產配置上限近5000億元。
——降門檻。金融監管總局近期將險資股票投資的風險因子調降10%。國壽資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將直接降低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的風險資本占用,釋放更多資金用于股票市場投資。
——長考核。財政部7月11日發布《關于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進一步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的通知》(下稱《通知》)。“目前國有險企當年考核占比過半,客觀上造成了投資行為短期化。隨著《通知》落地,有望從機制上激活險資入市積極性。”一位保險資管機構負責人說。
支持險資入市政策有待細化
在業內人士看來,險資積極入市已取得明顯成效。為了更好發揮險資資本市場“穩定器”作用,在償付能力要求、風險因子計量、長周期考核等方面仍有待優化。
償付能力仍是影響險資入市的主要因素之一。辛歡認為,償付能力充足率隨權益持倉增加而動態衰減,在權益資產下跌時,保險公司權益持倉越高實際資本下降越多,部分險企雖增配權益的理論空間較大,但為避免償付能力充足率跌破臨界值這種小概率事件,對增配權益仍持審慎態度。“建議進一步優化償付能力及準備金計量標準,可在長期業務未來盈余計入核心資本的比例提升、折現率曲線優化、資本補充渠道拓寬等方面作進一步研究嘗試。”辛歡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建議,在償付能力優化方面,可以對高股息藍籌股、科創板等單獨設置更低風險因子,優化資本占用;在會計準則優化方面,可以擴大權益法核算試點,允許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豁免短期波動計量。
鼓勵保險資金發揮“長錢長投”優勢,長周期考核機制是影響險資投資長期性的關鍵要素。《通知》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兩項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指標調整為“5年周期+3年周期+當年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中國人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有利于更好引導國有保險資金充分發揮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優勢,積極提高權益類投資占比,推動資產投資與保險負債更為匹配。
此外,業內建議在利差損監管指標中,更加重視長周期的綜合投資收益率指標。“若當年投資收益率低于負債資金成本率時,將被通報并面臨較大的監管壓力,影響公司正常業務經營。”一家大型保險公司投資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避免業務受影響,保險公司在考核機制上依舊會重視當年業績指標,這導致險資長期投資的優勢難以最大程度發揮。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