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智造”到“智銷” 多家上市公司攜手騰訊新基建
- 2020年05月07日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在華星光電,騰訊云的技術用在生產一線,在玲瓏輪胎,騰訊云的技術目前主要體現在營銷服務重塑環節。
在深圳市光明區,TCL科技下屬的華星光電生產線晝夜不息,一旦產品出現缺陷,5秒之內就可以被人工智能識別。
華星光電有龐大的工廠,一條生產線就相當于12個足球場,生產線上很少看見工人,機械手臂忙來忙去,與記者參觀過的其它所有工廠相比,華星光電不僅自動化程度很高,設備價格也貴,有些設備價格達數千萬元。華星光電目前投資已接近2000億元。
在這些資本技術密集的生產線中,有一個環節投資并不算大,但是近年來被反復拿出來,當做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典型,這就是國內首個液晶面板缺陷類型人工智能識別項目,被稱為ADC(Auto defect Classification)項目。
這個項目是騰訊云、華星光電和格創東智技術合作的結晶。行業龍頭們一起做工業互聯網,并對外輸出工業互聯網方案。
除了華星光電,騰訊云還和玲瓏輪胎一起將傳統渠道線上化,從智能制造到智慧營銷,騰訊云的技能輸出,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工業互聯網也是政府力倡的新基建之一,肩負產業升級之責。
ADC識別缺陷
面板行業從建立開始都是人工檢測,用人眼來判別玻璃缺陷,隨著人工智能(AI)的發展,機器圖片識別有了可能,在其他領域已有所應用。這是華星光電要上這個項目的背景。
華星光電2017年開始計劃上這個項目,磨合一年時間,2018年正式上線。
在ADC項目之前,需要AOI設備將玻璃缺陷拍照后上傳到NAS系統,工作人員下載每一張圖片判別分類,判別的結果再上傳到系統,所有工作都由人工完成。
用人工智能識別,數據直接產生并保存。想象很美好,但是結果一開始并不好。華星光電技術人員丁柳岸表示,最開始機器判別準確率不如人,這是一個痛苦的階段,項目人員一開始收集很多樣本,讓人工智能提取算法上的特征。但是準確率一直不佳。
后來項目結合一線人員業務經驗,人工智能只是單純比較差異點,一線人員的經驗是看某一個特定的點,一線人員經驗就跟AI技術不斷結合,準確率開始不斷地提升,一開始準確率大概為70%~80%,目前可以達到90%以上,而人工準確率為85%。
人員替代上也有提高,最開始人員替代只有二三十人,團隊用了兩年時間提升,現在替代數量達到140人,未來總體可以替代50%的人力。
這個項目中,騰訊云提供了底層AI引擎,騰訊一向有做圖片識別的技術,在機器學習上也進步很快,格創東智在騰訊的AI平臺上開發智能應用,華星光電也派出精兵強將,再結合一線人員的經驗,終有所成。
作為TCL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布局,格創東智專注于研發工業互聯網平臺,并首先應用在TCL下屬各個產業中,然后向半導體、電子、通信等行業客戶輸出平臺能力和工業應用。
這和騰訊云平臺很相似,騰訊云將騰訊積累起來的技術對外輸出,第三方企業由此可以享受騰訊平臺積累起來的資源。
智慧連接
在華星光電,騰訊云的技術用在生產一線,在玲瓏輪胎,騰訊云的技術目前主要體現在營銷服務重塑環節。
玲瓏輪胎董事長王鋒一直在思考和探索輪胎行業新的營銷模式。騰訊云正好也在做工業后服務市場探索,于是就聯合華制智能,三方開始了交流。2019年很快達成初步簽約意向, 簽訂了騰訊云和合作伙伴華制智能助力玲瓏輪胎搭建全球化產業服務平臺和智慧零售平臺,打造品牌消費者零距離互動營銷,助力從制造向服務邁進的產業轉型升級。
王鋒認為,線上化會成為用戶習慣,一定會越來越全面地覆蓋商業場景,所以王鋒要及早將營銷這條線做到線上。
傳統輪胎營銷都是以經銷商營銷為主,制造商要依賴經銷商,用戶觸達嚴重依賴經銷商專業度,很難接觸真正的終端用戶,也無法把控渠道信息。常常會出現營銷落不到實處、忠誠度不高、惡意報賬、竄貨等情況。
在這方面,騰訊云利用騰訊龐大的用戶基礎,以終端拉動渠道,開發出全鏈路、全價值鏈智慧營銷云產品,讓銷售通過掃碼的方式讓營銷數字化,品牌商可以將用戶數據留存下來,可以讓營銷更高效,更有針對性。
線上化還會加快玲瓏輪胎的擴張,預計到2022年,公司將在全國打造300家戰略合作經銷商、2000家旗艦店、5000家核心品牌店、3萬家緊密合作店。這在傳統商業模式上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營銷和服務兩段,騰訊云還會深入玲瓏輪胎的制造環節。
4月14日上午,“吉林玲瓏1420萬條輪胎智能生產項目”簽約儀式在吉林長春成功舉行,這個項目投資近50億元,是玲瓏輪胎中國第五個生產基地,目前項目處于啟動儀式后正在邀請設計院做設計的早期階段。
騰訊工業云副總經理許志雄表示,在玲瓏的未來工廠里,騰訊將進一步提供智慧工廠相關服務。大部分傳統工廠里包含有裝置、機臺、倉儲、物流相關設備、物料和服務,也就是行業里說的人機料法環。這些元素原來是都由各種系統承接。
比如ERP系統承接訂單,產品對接物流TMS、倉儲系統WMS,生產過程中又涉及MES 生產管控系統,有的甚至還有APS先進控制。目前很多系統比較老化也存在比較低效和不穩定,各系統數據不通的情況。騰訊可以用企業微信在一個界面中連通各個不同的系統,提高辦公和生產效率。騰訊還可以提供物聯網相關套件,以及云與數據中臺,連接各個生產系統,讓系統更穩定,數據更流程,進而讓工廠管理更高效,進一步讓工廠更綠色,高效。
落地
以確定性代替不確定性,用線上替代線下,用技術進步替代枯燥人力,這是不少企業的出發點。
華星光電技術高級副總裁、數字化推進辦公室主任陳盛中認為,技術進步需要累積,不能只看短期,智能制造的投資回報不能只看眼下,有些項目目前用人更有優勢,但是薪資有上升空間,另一方面工程師水平有瓶頸,但是人工智能做大數據分析可以提高技能。
智能制造之后數據挖掘更為方便。另外一些崗位比較枯燥,也不利于個人價值的提升,將比較規律的、比較單調的工作讓AI,讓自動化來做,可以將人解放出來做更有意思的工作。
格創東智CEO何軍發現,其所服務的制造業客戶,降低成本、減少人工從來都不是做智能制造的首要考慮因素,比如像ADC項目,最重要的還是效率和良率水平提升。機器替代人工,可以減少過去由于人眼檢測所帶來的誤差,另外一方面,人的經驗有高有低,把人所積累的經驗用算法模型固化下來之后可以提高準確率。
工業互聯網推廣起來并不容易,何軍發現,大部分制造業會把這個數字化建設扔給IT團隊,或者讓運營中心分管,缺乏業務與IT的融合,導致業務的痛點和IT的理解之間存在差異,數字化建設往往只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華星光電能夠推行的關鍵因素,就是強有力的決心和頂層推動。
華星光電副總裁陳盛中介紹,華星光電2016年就開始嘗試智能制造,一開始是采用項目制,后來發現推進困難,就成立智能制造推進中心,讓有經驗的人來挑戰智能制造技術,跟IT部門可以做到彼此了解。
何軍認為,推進智能制造需要多方合力,需要懂工廠,還要知道算法,還要懂OT的人,傳統工業自動化部門很難將新技術落地。“華星光電好在是陳總親自抓業務,直接匯報給數字化推進委員會,數字化推進委員會是華星光電最高級別的委員會。”據了解,華星光電ADC項目,2019年就幫助華星光電提升1000萬余元綜合效益。
多維合作
工業互聯網的力推者,有騰訊阿里這樣的互聯網老兵,也有工業富聯、TCL這樣的制造業佼佼者。其原理是一樣的,這些行業領導者,有能力接觸、嘗試新技術,率先開始實踐,中小企業不具備這樣的投資技術能力,但也需要產業升級。
格創東智在幫助華星光電實施新技術后沉淀了技術方案,這些項目打包之后共享出去,就可以使得技術門檻整體下降。騰訊提供的底層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平臺結合,也可以隨著規模化下降成本。最近格創東智與約40家天津市工業企業“云簽約”了智能化升級咨詢診斷戰略合作協議,為工業企業進行智能化升級的診斷和解決方案規劃。今年天津力推“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行動計劃”,對單個企業最高獎勵可達千萬元級別。
富士康有很多生產線,生產線之間有很大不同,騰訊為富士康提供云平臺和大數據支持,將刀具震動、溫度等數據上傳,一個輕微裂縫,會引起數據的變動,從而及早發現,減少廢品,通過類似方案解決富士康生產制造中的痛點。富士康現在也在對外輸出工業互聯網方案。
進入行業者眾多,但是工業互聯網分有太多層級,每個企業只能做其中一層,重疊的可能性甚小。
騰訊云智能制造總經理梁定安表示,騰訊一開始進入這個領域時,就深知生產制造過程的復雜,騰訊的優勢是微信和企業微信連接能力,以及云、大數據、AI能力,騰訊要做的是助力真正懂行的專業企業,通過IT和OT技術更好地融合實現產業變革。“在這個賽道我們還是要做好小助手,而不是一上來就顛覆,我們目前的定位還是工具,更好地去助力原有賽道的創新和升級。”
為了更好地落地扎根,騰訊云正在全國各地建工業互聯網產業園,目前已簽約6個,包括山東德州、煙臺、廣東佛山、陜西西安等,各有產業特色。企業可以享受更貼身服務,享受更優惠的騰訊云、大數據、AI服務價格。
工業互聯網作為官方定義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To C遙遙領先,全球知名,但是To B則相對落后,大有空間可挖。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