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新型門店、代收快遞 便利店的自救與升級
- 2025年08月22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不僅傳統巨頭角逐便利店行業,嘗試跨界的新勢力也下場分一杯羹。三只松鼠近期交出“一分利便利店”成績單:今年2—5月,一分利便利店開出4家門店,松鼠小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1.5萬元。
收購要約被撤回,痛失轉型捷徑后,7-Eleven開始“自救”。北京商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7-Eleven不僅推出了新型門店,還在二樓增設休息區與24小時服務窗口。同時,羅森也加速服務創新,其在青島的首家新店提供快遞代收、自助充電等24小時生活服務。面對“增長乏力”與“盈利承壓”的雙重困境,便利店行業正積極探索新門店模式以尋求突破,但這些創新能否真正帶來新增長,仍有待市場檢驗。
新型門店落地
煥然一新的7-Eleven便利店門店在通州區開業。據了解,該門店為老店遷新址,對外設置了24小時服務窗口,員工工服、貨架設計擺放較之前也有所區別。同時,店內即時加熱區域除加熱爐外,還有自助咖啡機、豆漿機、冰沙杯等。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時看到,該店不僅上架7-Eleven自有品牌的襪子、飾品等,二層還設有休閑區,可供消費者店內用餐。
不僅7-Eleven在進行門店創新,羅森便利店也首次進入青島市場,新門店結合季節限定款持續吸引年輕客群。門店新增24小時生活服務,例如提供快遞代收、自助充電等服務。
羅森在日本本土開設了“未來型店鋪”。從網上公布的照片來看,未來型店鋪整體呈“回”字形布局,出入口分設于外側玻璃墻兩端,之間的直行過道集中配置多項自助設施,兼顧休憩與操作功能。結賬與服務區域依次配置“街角廚房”便當柜、油炸品柜、自提柜、人工收銀與煙草專柜、信息電子屏及4臺自助結賬機,整體實現取餐、提貨、結賬一體化動線設計。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新門店的設置更加注重服務與自助。
值得關注的是,獨特商品是新型門店的“標配”。不久前,在CCFA新消費論壇——2025中國便利店大會上,羅森中國總裁三宅示修表示,全民通用的必買商品越來越少,羅森必須根據消費者的特征和消費傾向,開發特定商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行業進入發展拐點
或許,7-Eleven有著自己的內卷與焦慮。不久前,加拿大便利店巨頭ACT正式宣布,撤回對7-Eleven母公司Seven i控股(以下簡稱“7&i”)的收購提案。這標志著7&i失去了通過外部資本注入實現快速轉型的捷徑。
此外,7-Eleven面臨著加盟商增長放緩的焦慮。財報顯示,2025財年一季度,7-Eleven日本公司營收下降0.7%,營業利潤下滑11%,已連續五個季度呈現負增長態勢。雖然7-Eleven在日均銷售額方面保持著優勢,但與2019年的數據相比,其增長率僅為5%左右。相比之下,全家和羅森的這一數據在8%左右。
今年5月,7&i新任社長戴卡斯表示,“目前我們站在歷史拐點上,變革極為重要。9月開始,我們集團歷史上第一次轉變為專門經營便利店的事業體”。此前,他還表示,“我們失去了一些市場勢頭。必須謙虛地接受失去部分市場份額的事實。為了盡快恢復正軌,必須加快投資速度”。
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方面,7-Eleven門店數量已被羅森反超。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便利店TOP100》顯示,羅森在中國開設了6652家門店,7-Eleven開設4639家門店。
與此同時,國內本土便利店品牌占據前三位,分別為美宜佳、易捷、昆侖好客。面對本土品牌的強勢擴張,外資品牌如羅森、7-Eleven期望通過創新模式、本土化策略實現破局。
尋求差異化競爭
不僅傳統巨頭角逐便利店行業,嘗試跨界的新勢力也下場分一杯羹。三只松鼠近期交出“一分利便利店”成績單:今年2—5月,一分利便利店開出4家門店,松鼠小鎮店日均銷售額超過1.5萬元。
同樣盯上便利店這門生意的還有庫迪咖啡。今年初,庫迪咖啡宣布全面升級“觸手可及”計劃,并推出全新的便利店店型。據了解,此次推出的便利店業態將不僅僅局限于咖啡銷售,還將涵蓋中式面點、便當等常規便利店產品。
除跨界入局者外,京東秒送、美團閃購和淘寶閃購在即時零售賽道的爭奪戰,直接為便利店行業創造諸多新機遇。
年輕化是便利店品牌需要關注的要點。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便利店經營需要做到渠道與客群的精準匹配,如今便利店和電商是年輕消費者接觸品牌的核心場景。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表示,商品是便利店的核心競爭力,商品的選擇、定價、供應鏈管理等都需要精細運作。便利店需要緊跟市場需求,確保商品的多樣性和品質,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日前,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5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24年,便利店門店數量保持增長態勢,24小時門店以及社區型門店愈發重要。便利店要緊跟提升產品性價比的趨勢,以“市場需求+差異化價值”策略,打造自有品牌大單品。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