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刑法修正案獲通過 信披造假罰金取消20萬上限
          • 2020年12月28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證監會指出,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快速發展,證券期貨犯罪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段時間以來,由于犯罪成本低,發生了一些惡性財務造假案件,損害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危及市場秩序,制約資本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市場反映強烈。

          中國證監會網站公告,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簡稱“修正案”),并將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本次刑法修改,是繼證券法修改完成后涉及資本市場的又一項重大立法活動,體現了黨中央、全國人大對資本市場的高度重視、親切關心和大力支持,表明了國家“零容忍”打擊證券期貨犯罪的堅定決心,對于切實提高證券違法成本、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秩序、推進注冊制改革、保障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證監會指出,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快速發展,證券期貨犯罪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一段時間以來,由于犯罪成本低,發生了一些惡性財務造假案件,損害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危及市場秩序,制約資本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市場反映強烈。此次刑法修改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保障金融改革、維護金融秩序為目標,與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改革相適應,和證券法修改相銜接,大幅提高了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機構提供虛假證明文件和操縱市場等四類證券期貨犯罪的刑事懲戒力度,為打造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大幅提高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犯罪的刑罰力度。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違法犯罪行為是資本市場的“毒瘤”,修正案大幅強化了對上述犯罪的刑事打擊力度。對于欺詐發行,修正案將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并將對個人的罰金由非法募集資金的1%-5%修改為“并處罰金”,取消5%的上限限制,對單位的罰金由非法募集資金的1%-5%提高至20%-1倍。對于信息披露造假,修正案將相關責任人員的刑期上限由3年提高至10年,罰金數額由2萬元-20萬元修改為“并處罰金”,取消20萬元的上限限制。

          ——強化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的刑事責任追究。實踐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往往在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案件中扮演重要角色。修正案強化了對這類主體的責任追究,明確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組織、指使實施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以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隱瞞相關事項導致公司披露虛假信息等行為納入刑法規制范圍。

          ——壓實保薦人等中介機構的“看門人”職責。保薦人等中介機構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其勤勉盡責對于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修正案明確將保薦人作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和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的犯罪主體,適用該罪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對于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人員在證券發行、重大資產交易活動中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明確適用更高一檔的刑期,最高可判處10年有期徒刑。

          ——與證券法修訂保持有效銜接。一方面,將存托憑證和國務院依法認定的其他證券納入欺詐發行犯罪的規制范圍,為將來打擊欺詐發行存托憑證和其他證券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借鑒新證券法規定,針對市場中出現的新的操縱情形,進一步明確對“幌騙交易操縱”、“蠱惑交易操縱”、“搶帽子操縱”等新型操縱市場行為追究刑事責任。

          證監會介紹,“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提高金融監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下一步,證監會將以認真貫徹落實刑法修正案(十一)為契機,推動加快修改完善刑事立案追訴標準,加強刑法修正案(十一)內容的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深化與司法機關的協作配合,堅持“零容忍”打擊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造假等各類證券期貨違法犯罪行為,切實提高違法成本,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全力保障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雨燕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