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螞蟻長成萬億巨無霸 誰將分享這場IPO盛宴
- 2020年07月22日來源:中新經緯
提要:嚴凱文認為,螞蟻集團看似體量巨大,但丟入二級市場的“大池子”中影響并不大,從中芯國際A股上市后的表現也可以看出,科創板也已經做好迎接巨量企業入駐的準備。他表示,居民儲蓄往資本市場“搬家”之勢已逐漸成型,銀行理財資金、保險資金加入股東隊列之后,流動性層面的沖擊會更小。
杭州市西湖區西溪路556號,螞蟻集團辦公所在地。
7月20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來到這里,眾多螞蟻員工歡呼迎接,并與其拍照、留念。
讓螞蟻員工更加興奮的是,當天,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螞蟻集團”)宣布,啟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同步發行上市的計劃,他們中很大一批人即將迎來財富自由。
根據阿里巴巴披露的2019年報,在螞蟻集團的股權結構中,阿里巴巴公司持有33%,馬云、阿里系、螞蟻系員工等通過杭州君澳與杭州君瀚持有50%的股份。馬云目前仍對螞蟻金服擁有50%以上的表決權。
A+H同步上市實錘!當記者問詢手拿關聯公司股份的阿里系員工,有人表示很激動,稱雖然早有預感,但還是在得知消息的當天和家人一同慶祝了一番。也有員工表示,螞蟻集團說要上市已多時,阿里收購螞蟻股份一舉也算是早有預兆。“在情理之中,但有些意料之外,沒想到是A股和H股同時上市。”
“我們欣喜地看到,科創板和香港聯交所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創新的舉措,為新經濟公司能更好地獲得資本市場支持,包括國際資本支持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們很高興能有機會參與其中。”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表示,上市可以讓公司更透明地面對世界、面對公眾,也將更好地跟全社會分享公司的成果和未來。
戳中市場興奮點
螞蟻金服要上市的傳聞曾經真真假假、幾次三番在市場中流傳。
2019年12月19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宣布了新的人事調整:總裁胡曉明出任CEO,井賢棟擔任螞蟻金服董事長。不論是與阿里巴巴的股權關系明晰還是人事調整,這些舉措都被解讀為螞蟻金服在為即將進行的IPO鋪路。
啟信寶數據顯示,7月15日,原“螞蟻金服”企業名稱從“浙江螞蟻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市計劃發布當天,井賢棟在一則公司內部信上表示,上市在外人看來,固然令人興奮,但對公司而言,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擔當。井賢棟向所有螞蟻人提三點要求,分別是保持使命與擔當;保持謙卑和敬畏;以及保持冷靜和定力。
此次IPO融資后,螞蟻集團將以進一步支持服務業數字化升級做大內需,加強全球合作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以及支持公司加大技術研發和創新。
他表示,上市從來不是最終目標,而是更好地踐行使命的新起點。“因為我們相信,做一家好公司比做一家大公司更重要,而這一點,無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應該被改變。”
井賢棟要求公司上下保持冷靜。但消息公布后,面對大型“獨角獸”的登場,市場顯然并不“冷靜”。
21日,螞蟻金服概念股、阿里巴巴概念股乃至科技股集體爆發,螞蟻金服指數收漲4.18%。
其中,或參股,或被參股,或有合作的多家上市公司個股齊漲,其中京能置業、湘郵科技、鳳凰傳媒、張江高科、海泰發展、合肥城建、君正集團等漲停。張江高科、復星醫藥、鳳凰傳媒主力凈流入金額分別高達5.3億元、3.08億元、2.12億元。
港股方面,阿里巴巴(09988.HK)漲7.26%,報257港元;中國動向(03818.HK)暴漲33%;阿里健康(00241.HK)大漲近14%;中金公司(03908.HK)漲3.11%。
據第一財經此前報道,A股中的螞蟻集團概念股共有40只,市值合計近兩萬億元。其中,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三大保險公司直接參股螞蟻集團,合計持股1.72%;間接參股螞蟻集團的有綠地控股、張江高科、巨人網絡、健康元等;螞蟻集團參股公司股權的包括恒生電子、衛寧健康、朗新科技等;財通證券、創業慧康、申通地鐵等公司與螞蟻集團有業務合作。A+H兩地上市,相關個股的吸籌效應明顯。
何以估得2000億美元?
多只個股上漲與螞蟻集團上市的估值預期不無關系。雖官方并未就最終估值對市場明確表態,但高達2000億美元市值的猜想已然“燃爆”市場。按美元對人民幣的匯率粗略計算,1.4萬億元的市值無疑是二級市場的新晉“巨無霸”。
截至截稿,老牌巨無霸谷歌公司(GOOG.O)的市值約1.07萬億美元(約7.49萬億元人民幣),亞馬遜(AMZN.O)約1.6萬億美元(約11.2萬億元人民幣);建設銀行(601939.SH)為1.59萬億元,中國平安(601318.SH)為1.48萬億元。而螞蟻集團上市后,也將成為萬億元市值大軍中的一員。
那么,2000億美元估值合理嗎?
2015年、2016年、2018年,螞蟻金服分別完成A輪(約18.5億美元)、B輪(約45億美元)和C輪(約140億美元)的融資。在2018年6月完成C輪融資后,對螞蟻金服的估值水平已經到達約1500億美元。
螞蟻此前未披露過財務數據,但基于其與阿里巴巴2014年的一項交易安排,外界得以一窺其經營情況。
根據該協議,螞蟻每年需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識產權及技術服務費,金額相當于螞蟻稅前利潤的37.5%。在條件允許下,阿里巴巴有權入股并持有螞蟻33%的股權,分配利潤安排同步終止。2019年9月,阿里巴巴正式獲得螞蟻33%股權。
根據阿里巴巴財報披露的服務費數據,以自然年推算計算,螞蟻在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截至9月)的稅前利潤分別為:42.54億元、29.06億元、131.90億元、-19億元、122.5億元。
阿里巴巴向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披露,2019年9月,阿里巴巴以人民幣875億元獲得螞蟻金服33%的股份。根據阿里自螞蟻集團獲得的權益法核算投資收益測算,中信證券預測2019年公司盈利規模顯著提升,四季度盈利達到約154.8億元。
覓確投資總經理周寧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與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相比,螞蟻金服的客戶較為年輕,成長彈性較大,因此市場給予估值上調的預期較高。“對比國際巨頭,螞蟻集團也毫不遜色。”
周寧稱,螞蟻集團的業務包括支付寶、余額寶、招財寶、螞蟻聚寶、網商銀行、螞蟻花唄、芝麻信用等多個板塊,相對比較復雜。
市場盛傳的對其2000億美元的估值,是在2018年C輪1500億美元的融資基礎上的進一步提升。
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表示,市場給出2000億美元估值背后的邏輯,是基于對未來成長的預期。“雖然已經有一個較為充分的預估,但長期來看還是有一定上漲空間。”
嚴凱文認為,對于此類公司的投資邏輯不能依托于炒短線、賺快錢,而是類似理財產品一類的定期、長期投資。“它屬于慢漲型的新藍籌,短期預期充分實現了之后,出現震蕩非常正常,但是長期來看的話還是上行的。”
螞蟻集團在二級市場中對資金吸引力還來自于用戶的認知和肯定。“以前在A股市場上市中,既具備高成長性和大體量的特點,且讓人們切實感受到生活因此發生變化的公司并不多。”嚴凱文認為,以螞蟻集團為代表的新藍籌、新巨無霸公司是中國新經濟發展的體現,業績穩定、有成長性、大體量的公司未來將會成基金、保險、銀行資金青睞的“新貴”。
截至2020年3月31日,螞蟻集團與在孟加拉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韓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泰國的多個本地合作伙伴實現戰略合作,全球年度活躍用戶數量已經達到約13億。
當前,螞蟻的盈利來源分為三塊:支付、消費金融、技術輸出。
對于支付板塊,利潤的來源主要收取傭金和服務費。目前,國內支付面向B端商戶收費率約為6‰,面向C端大部分不收費,信用卡、提現費率約為1‰;海外收取的費率則為國內數倍,尤其是B端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對于消費金融板塊,螞蟻旗下擁有花唄、借唄、網商貸等子業務板塊,合作的外部銀行超過200家。截至2020年3月底的財年,包括理財、微貸、保險在內的數字金融服務貢獻了螞蟻總收入的50%以上。對于技術輸出業務,包括金融云以及IT技術能力的輸出、財富管理方面的技術輸出、花唄的開放、保險領域技術能力的開放、向商戶的能力開放等。
科創板接得住嗎?
螞蟻集團宣布IPO計劃時,恰逢科創板創立一周年,上市后是否會因“吸籌”效應明顯而造成科創板“缺水”的情況引發熱議。截至記者發稿時,科創板133家上市企業總市值約為3萬億元,螞蟻集團一家估值幾乎占據當前整個板塊估值的半壁江山。
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湯哲輝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創板作為中國市場改革試驗田,肩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承載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希望,市場承載力已然具備相應條件。
嚴凱文認為,螞蟻集團看似體量巨大,但丟入二級市場的“大池子”中影響并不大,從中芯國際A股上市后的表現也可以看出,科創板也已經做好迎接巨量企業入駐的準備。他表示,居民儲蓄往資本市場“搬家”之勢已逐漸成型,銀行理財資金、保險資金加入股東隊列之后,流動性層面的沖擊會更小。
周寧認為,螞蟻集團的上市短期或會對市場形成一定資金壓力,但是也會對場外資金形成較大的吸引力,相信會持續吸引場外資金入場,對于提升整個市場的估值中樞起到長期作用。“另外,手握數字信用等巨大的數字金礦,可延展性強,乘數效應會隨著消費升級和場景消費的增加而進一步演化,這也會支持螞蟻集團整體的高增速。”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科創板雖已經具備承接巨無霸企業的能力,但如果巨無霸“入駐”得過于密集,短期不排除引起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資金分流的情況。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