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景氣度高企 三類企業值得重點關注
- 2025年05月13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在中國銀河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機械組組長魯佩看來,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有三類企業值得重點關注。首先需要關注的是“確定性”強的標的,有明確訂單、業務或投資層面合作協議、產品進展、擴產舉動的廠商,有望伴隨本體公司規模化交付迎來業績增量。其次需要關注格局好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其中核心體現在價值量高、不可替代性強等。最后是邊際變化對應的稀缺標的,目前多集中在靈巧手、傳感器、小腦“運控”、具身大模型等。
隨著人形機器人研發進度不斷提速、海內外多家巨頭加碼布局,產業鏈投資機會受到投資者青睞。Wind數據顯示,萬得人形機器人概念指數5月12日大漲3.69%,指數自4月9日以來累計上漲26.74%。
分析人士認為,人形機器人作為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發展空間廣闊,2025年有望成為行業爆發的起點,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的產業升級機遇值得重視。
多重利好因素共振
Wind數據顯示,萬得人形機器人概念指數多只成分股5月12日大漲,拓斯達20%漲停,雷迪克、埃夫特-U、通力科技漲超10%。
消息面上,宇樹科技CEO王興興日前在第六屆上海創新創業青年50人論壇演講時表示:“受益于人形機器人市場熱度和國家政策關注,目前包括宇樹在內的人形機器人企業的發展都處于良好狀態,很多企業訂單都爆掉了。”
王興興表示:“今年公司訂單需求非常旺盛,行業整體發展良好,公司也受益于這一趨勢,希望在產品交付和質量上做得更好?!?/p>
5月12日,華為與優必選科技在深圳正式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領域,在產品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及產業體系等方面開展創新合作。通過發揮華為昇騰、鯤鵬、華為云及大模型等技術創新能力和華為在研發、生產供應等經驗,結合優必選全棧式人形機器人技術優勢,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創新向工業、家庭等場景的效率提升和落地復制。華為將依托全棧AI基礎設施能力,支持優必選建設具身智能創新中心,并基于場景打造“人形機器人+智慧工廠”聯合示范方案,在開發家庭服務人形機器人(包含雙足和輪式人形機器人)等方面展開合作。
在應用端,美的集團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美羅”(MIRO)已在湖北荊州洗衣機工廠正式投入工業場景應用。據悉,這款機器人高約1.9米、重68公斤,其手臂由美的自主研發,擁有16個自由度、6個主動關節,還搭載了六維力傳感器。它的首份工作是巡檢,負責信息收集、設備維護等常規性工作。
一季報表現亮眼
2025年一季度,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不少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突出。Wind數據顯示,在萬得人形機器人概念指數涵蓋的109家公司中,有77家公司的收入保持增長,占比約為70.64%。其中,雙林股份、全志科技、匯川技術等公司的表現尤為亮眼。
匯川技術發布的2025年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9.78億元,同比增長38.28%,實現凈利潤13.23億元,同比增長63.08%。雙林股份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86億元,同比增長20.97%,實現凈利潤1.59億元,同比增長105.49%。全志科技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20億元,同比增長51.36%,實現凈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86.51%。
國海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首席分析師李航認為,在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下,國內外人形機器人產品問世并不斷迭代,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將迎來“從0至1”的重要投資機遇。人形機器人規?;慨a和商業落地正在提速的同時,人形機器人產業或迎來“ChatGPT時刻”。
投資前景廣闊
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公司業績突出的背景下,不少機構人士認為,人形機器人正實現從單體性能突破到適應復雜現實場景的重大跨越,產業發展趨勢已愈發明朗。
據浙商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大制造組組長邱世梁測算,2030年中美制造業、家政業的人形機器人需求合計約210萬臺,市場空間約3146億元。其中,靈巧手、行星滾柱絲杠、減速器是機器人核心零部件,2030年市場空間將達到1022億元。
中航證券總經理助理兼研究所所長鄒潤芳表示,2025年人形機器人正式進入量產元年,海內外多家大廠利好消息不斷,軟件端持續進化、各家產能規劃愈發清晰,產業處于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階段。產業大趨勢啟動時刻,建議關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投資機遇。
在中國銀河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機械組組長魯佩看來,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有三類企業值得重點關注。首先需要關注的是“確定性”強的標的,有明確訂單、業務或投資層面合作協議、產品進展、擴產舉動的廠商,有望伴隨本體公司規模化交付迎來業績增量。其次需要關注格局好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其中核心體現在價值量高、不可替代性強等。最后是邊際變化對應的稀缺標的,目前多集中在靈巧手、傳感器、小腦“運控”、具身大模型等。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