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科技>正文內容
          • 獵豹移動陷收入焦慮困境 連續四份季報收入大幅下滑
          • 2020年11月26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從財務表來看,在第三季度,獵豹移動全方位嚴控成本。報告期內,公司成本1.136億元,同比下降68.9%。這主要得益于帶寬和云服務成本的下降,尤其是在海外市場。

          11月24日,獵豹移動發布2020年三季報。報告期內,公司總收入為3.65億元,同比下降60.3%。去年第三季度,獵豹移動完成了對海外直播業務LiveMe的剝離,獲得一次性現金收益,因此在剔除剝離LiveMe的影響后,今年第三季度公司總收入同比下降46.7%。

          三季報同時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為2.592億元,去年同期為4.515億元。這已是獵豹移動連續四個季度業績大幅下滑。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獵豹移動短期內無法從谷歌禁制令的陰影中走出來,雙方關系破裂的余震恐怕會波及很長一段時間。從目前種種跡象來看,雙方關系尚未有挽回跡象。獵豹移動將希望寄托于AI和智能服務機器人方面,可這一賽道需要持續投入,公司眼下最急迫的還是尋找新的收入支撐。

          主要板塊收入全面下滑

          從收入構成來看,第三季度,獵豹移動在公用事業產品及相關服務的收入為1.461億元,同比下降47.3%。該項業務65.4%的收入來自廣告,其余收入來自其他來源,例如用戶訂閱服務、防病毒軟件銷售和辦公軟件銷售。該項業務收入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移動應用產品業務收入下降以及PC相關收入下降。

          財報顯示,第三季度,獵豹移動在國內市場的移動應用產品業務收入5800萬元,同比下降52%。該項業務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國內廣告市場不景氣。在海外市場,公司移動應用產品業務收入為3900萬元,同比下降72%,主要是受公司與谷歌的廣告合作中斷影響。

          第三季度,獵豹移動的移動娛樂業務的收入為1.577億元,同比下降70.4%。該項業務48.1%收入來自廣告,而其余收入則來自游戲內購買。收入下降亦是受與谷歌的廣告合作暫停影響。

          第三季度,公司與PC相關的業務收入9000萬元,同比下降10%。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對B端市場影響,AI業務方面本季度實現收入2130萬元,環比增長9.5%。

          此外,第三季度獵豹移動因為處置部分業務和資產,實現營業外收入3.78億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獵豹移動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及短期投資15.95億元,以及長期投資22.54億元。

          移動業務重心轉向國內

          種種數據表明,谷歌離開的影響還未散去。

          繼2018年底Facebook中止與獵豹移動合作后,獵豹移動在2020年2月發表聲明稱,公司收到谷歌總部單方面與獵豹移動終止廣告合作的郵件通知稱,將終止獵豹移動旗下App的Admob及AdManager賬戶。隨即,谷歌應用商店下架了獵豹移動約45款應用。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傅盛曾在第二季度業績公布后的電話會議中表示,“在如今的環境下,我們對恢復與Facebook和谷歌的合作沒有信心。”

          從財務表來看,在第三季度,獵豹移動全方位嚴控成本。報告期內,公司成本1.136億元,同比下降68.9%。這主要得益于帶寬和云服務成本的下降,尤其是在海外市場。

          同時,移動獵豹還嚴格控制了各項費用支出。第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1.176億元,同比下降47.8%;銷售和營銷費用1.655億元,同比下降58.2%;管理費用為9100萬元,同比下降51.9%,這主要是由于管理人員減少所致。

          移動獵豹正在想盡辦法減少支出。上述券商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第三季度移動獵豹將移動業務的重點由海外市場轉移至國內市場,側面表明對海外市場修復關系的不確定。“盡管AI成為移動獵豹新的利潤增長點,但這一領域的商業模式遠未成熟,這一板塊的收入也不足以支撐公司的業務發展需求。”

          該分析師認為,移動獵豹應該盡早在現有的成熟商業模式中開拓出一條自己的路,然后再培育有希望的未來產業。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雨燕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