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光集團債券風波尚未平息 波及旗下兩家A股公司
- 2020年11月16日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紫光集團債券暴跌風波仍在發酵。11月13日,19紫光01、19紫光02、18紫光04三只債券分別收跌7.47%、20.01%和16.96%。
紫光集團債券暴跌風波仍在發酵。11月13日,19紫光01、19紫光02、18紫光04三只債券分別收跌7.47%、20.01%和16.96%。紫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紫光國微11月13日盤中一度觸及跌停,收盤跌7.42%,成交38.76億元,最新總市值為579億元;另一家上市公司紫光股份盤中一度大跌8.27%,收盤跌1.71%,成交額13.60億元,最新總市值為642億元。
截至發稿,紫光集團對記者的采訪內容未作回復。紫光國微在11月13日發布的債券公告中表示,公司系紫光集團“芯”產業下核心企業之一,而目前紫光集團流動性壓力較大,或將對紫光國微外部融資環境造成沖擊,進而對業務運營及償債能力帶來負面影響。
信用等級可能調降
此次債券風波的導火索是,10月30日,紫光集團決定不行使“15紫光PPN006”贖回權。中誠信國際認為,此次不行使贖回權的事項或將對公司融資形成負面影響,進一步推升融資成本,加大公司流動性壓力并削弱其再融資能力。
11月5日,中誠信國際決定將紫光集團AAA的主體信用等級以及“18紫光04”“19紫光01”“19紫光02”AAA的債項信用等級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
除了上述永續債事件外,中誠信國際關注到,盡管2020年以來,紫光集團繼續保持多元化的業務格局,主營業務行業地位持續領先,芯片業務發展得到強有力的外部支持,但目前公司在建項目資本支出壓力較大,且前期對外并購導致債務規模處于高位。
從紫光集團本部財務狀況來看,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所有者權益為-7.50億元,總債務達527.81億元,其中短期債務328.16億元,而貨幣資金為40.02億元,本部面臨較大短期償債壓力。
同時,紫光集團目前存續債券規模仍然很大。其中,2020年11月至12月,母公司即將到期債券規模為13億元和4.5億美元,2021年上半年母公司層面即將到期或面臨回售的債券規模為50.96億元和10.5億美元,債券集中到期壓力大。
負債率仍處于高位
紫光集團在半年報中表示,雖然較高的杠桿率加快了業務的發展速度,但如果流動性管理與負債情況不匹配,則在市場環境發生不利變化的情況下,公司面臨的財務風險隨之提高。公司有息負債在報告期內有所回落,但規模仍較大,在總負債中占比較高。未來公司償債壓力較大,需要大量流動資金償還有息債務本息,如果公司經營狀況出現下滑或者融資渠道減少的情況,可能導致債券償付受到不利影響。
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紫光集團合并報表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2.09%、73.42%、73.46%和68.41%,對應有息債務總額分別為952.76億元、1629.04億元、1693.23億元和1566.91億元,分別占總負債的73.72%、80.02%、77.41%和77.21%。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6月底,紫光集團有息債務中一年以內到期有息債務金額為814.28億元,占比51.97%,一年以上到期有息債務金額為752.63億元,占比48.03%。
業內人士指出,紫光集團的高負債,除了較為激進的投資并購策略外,還與其入局資金密集型的芯片產業有關。目前,紫光集團的主營業務包括芯片研發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測、服務器、存儲、交換機、基礎平臺與網絡平臺、終端應用等完整的產業鏈。
紫光集團表示,公司芯片研發設計制造業務前期研發投入規模大、研發周期長,芯片下游產業不景氣將影響公司研發成本的及時收回,進而可能對公司償債能力產生不利的影響。
動作連連但一波三折
由于近年來市場環境變化,這兩年,紫光集團也謀劃了多種舉措試圖降低負債率。
2018年8月,紫光集團嘗試股改。當時的方案是清華控股轉讓其持有的紫光集團的36%股權,涉及控制權變更。但耗時一年,最后無果而終,中間受讓方還從蘇州高新和海南聯合變更為深投控。
相隔近10個月,紫光集團再次啟動股權結構調整。今年6月3日,紫光集團及全體股東清華控股和健坤投資與兩江產業集團四方于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全體股東擬同意紫光集團增資擴股,引入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指定的兩江產業集團或其關聯方。最終清華控股、健坤投資、兩江產業集團或其關聯方三方各持有紫光集團三分之一股權。一旦方案順利實施,有望大幅度增強紫光集團的資金實力,降低其資產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
但5個多月過去了,上述方案還未落地。不過,紫光集團11月10發布消息稱,“繼啟迪控股股份制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后,今日,清華控股宣布進一步加強本集團公司治理,優化董事會和經營管理機制,同時引入專門工作團隊,以有效推動校企改革工作,促進企業穩定運行,積極穩妥化解經營風險,實現產業戰略發展。”此番表態,或許意味著各方將加速校企改革。
早前獨家報道,近期,為統籌推進紫光集團旗下公司和資產拆分上市事宜,紫光集團本部成立資產上市工作推進部,并任命劉旭黎為紫光集團高級副總裁兼資產上市工作推進部總經理。目前,除了已經上市的紫光國微和紫光股份,以及正在籌備科創板上市的紫光展銳外,紫光集團旗下有望未來登陸資本市場的資產包括紫光聯盛、長江存儲、紫光華智等。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