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投交通科技: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在手訂單21.7億港元
- 2020年09月14日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受疫情因素影響,京投交通科技今年上半年凈利下滑。公司9月14日晚間發布的中期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0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70萬港元,同比下降約45%。
受疫情因素影響,京投交通科技今年上半年凈利下滑。公司9月14日晚間發布的中期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0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270萬港元,同比下降約45%。不過,公司二季度財務和業務綜合表現較今年一季度明顯改善,截至6月30日,公司在手訂單約21.7億港元,較年初增加1.8億港元。
京投交通科技是一家專注于軌道交通領域,集投融資、技術研發、智慧軌道交通建設及運營維護于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集團。公司于2012年5月16日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上市,并于2013年12月6日轉為聯交所主板上市。
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業務累計覆蓋中國43個城市,全面提供智慧軌道交通、基礎設施信息等產品及服務。公司海外市場已拓展至境外8個國家和地區、13個城市,提供智慧軌道交通(PIS)產品及服務。
京投交通科技稱,疫情對公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一季度在建項目的實施與市場拓展進度放緩,公司整體市場拓展活動受阻,招投標數量下降,項目實施進度減緩;二季度隨著疫情的緩解,公司后續發力追趕成效明顯,被疫情延遲的新項目紛紛落地,在建項目全力推進,財務和業務的綜合表現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同時,公司應用信息化手段,多措并舉落實降本增效,以降低疫情的影響。
收入結構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5.30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9%。其中,智慧軌道交通業務和基礎設施信息業務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60億港元和6990萬港元,同比分別增長約7.4%和3.4%。公司綜合毛利率約42%,同比上升6個百分點。
不過,京投交通科技持股49%的合營公司北京京城地鐵有限公司(下稱“京城地鐵”)受疫情影響較大。今年1-6月,京城地鐵平均客流同比下降75%,票款收入大幅降低。隨著疫情減緩,今年7月、8月,京城地鐵運營的北京地鐵首都機場線客流逐步回升,月均降幅由91%下降至58%,同時京城地鐵積極推進降本增效措施并向政府申請扶持政策。受此影響,今年上半年,京城地鐵虧損約2460萬港元,同比下降約3010萬港元。為促進京城地鐵平穩長遠發展,其股東雙方正就京城地鐵商業模式進行積極商討。受京城地鐵影響,京投交通科技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490萬港元,同比下降約43.85%。
業務方面,截至6月30日,京投交通科技124個在建項目已全面復工,公司在手定位約21.7億港元,較年初增加了約1.8億港元。公司新拓展太原、紹興等4個境內城市,以及墨西哥、巴西2個國家,累計覆蓋中國43個城市,海外8個國家和地區的13個城市。今年上半年,公司新中標和簽約的京內項目共計41個,新獲取京外中標和新簽項目共63個,重點在鄭州、佛山、太原、香港等地。
研發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約5640萬港元,同比增加約25.9%,研發投入占上半年營業收入的比重為10.6%,主要用于公司既有業務線如AFC/ACC/TCC/PIS的相關軟件、系統及產品標準化的研發、綜合管廊、融合通信等技術的研發及探索智慧+領域做出的前期研發。
報告期末,公司流動比率約為2.4,資產負債率約43.7%,兩項指標與年初基本持平。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A股21家軌交裝備類上市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250.57億元,同比減少8.6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合計71.02億元,同比減少22.33%,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合計62.01億元,同比減少24.78%。其中,僅交控科技、科安達、運達科技、華鐵股份、中鐵工業等五家公司營收凈利雙增長;共有15家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同比減少,降幅2.18%—56.64%,共有13家公司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減少。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