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醫藥>正文內容
          • 中藥上市公司半年報紛紛提及加大創新藥研發
          • 2025年08月26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當前,我國醫藥行業正處于從傳統醫藥向創新醫藥轉型的關鍵發展階段。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記者表示:“醫藥行業正經歷一個以‘價值’和‘創新’為核心的新周期。對于中藥企業而言,創新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p>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8月25日,共計27家中藥上市公司發布2025年半年度業績報告。其中,10家上半年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增幅超10%的有6家;13家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占比約48%。

          當前,我國醫藥行業正處于從傳統醫藥向創新醫藥轉型的關鍵發展階段。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藥行業正經歷一個以‘價值’和‘創新’為核心的新周期。對于中藥企業而言,創新已不再是可選項,而是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p>

          分化趨勢顯現

          從已披露的半年報看,上半年中藥上市公司經營“喜憂參半”,業績分化明顯。

          具體來看,上半年凈利潤實現正增長的13家中藥上市公司中,有3家凈利潤增幅超100%,特一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一藥業”)凈利潤增幅高達1313%,暫時位列第一。山東沃華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津藥達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03%、193%。

          從業績驅動因素看,核心產品或大單品銷量顯著回升,加強成本管控,又或是通過自主研發、合作研發、并購等獲得新產品等,是多數中藥上市公司業績向好的主因。

          例如,特一藥業在半年報中提及,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穩步恢復,特別是核心產品“特一”牌止咳寶片銷量顯著回升,推動公司營業利潤明顯改善。

          不過,也有一些中藥上市公司上半年業績仍然承壓。從數據看,上述27家中藥上市公司中,有1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或處于虧損狀態。

          有上市公司表示,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公司的生產成本上升,對當期業績造成了一定影響;也有上市公司稱,上半年業績下滑主要受前期市場形勢非理性波動因素影響,上半年產業鏈整體庫存仍呈充盈態勢。

          加大創新藥研發力度

          在業界看來,目前傳統仿制藥與普藥市場競爭激烈,同質化問題較為突出;而創新藥研發成為行業發展的新引擎,越來越多的藥企加大在創新藥研發方面的投入,從源頭創新、改良型新藥到高端仿制藥等多維度進行布局。

          加大創新藥研發也是中藥上市公司在半年報中頻頻提及的重要戰略。

          特一藥業表示,對公司而言,公司既擁有成熟的傳統產品體系,如百年歷史的止咳寶片等黃金單品及系列中藥梯隊產品,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創新發展路徑,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專業人才等方式,努力提升自身在創新藥領域的競爭力。

          重慶太極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極集團”)在半年報中披露,總體而言,醫藥行業正經歷深刻變革,各領域在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市場變化中不斷調整發展策略,未來行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智能化、綠色化、專業化成為重要發展方向,企業需順應趨勢以在競爭中立足。

          太極集團表示,公司聚焦“4+1”重點領域及中藥大品種二次開發及中藥創新藥開發,提升中藥全產業鏈的信息化及智能化水平。

          除了加大對創新藥的研發力度,近年來,不少中藥企業也在通過并購等方式布局產業鏈,以尋求新的增長點。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余豐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藥產業并購所呈現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戰略整合與資源優化上,這為中藥產業發展帶來了深遠意義。一方面,并購活動有助于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垂直整合,如藥材種植、加工生產到銷售終端的全產業鏈布局,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通過并購可以促進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加速中藥企業的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此外,對于一些小型或傳統中藥企業而言,并購意味著獲得資金支持和先進的管理經驗,有利于其轉型升級。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