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駕駛出行生態加速發展
- 2025年11月08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隨著輔助駕駛的技術日趨成熟、標準持續完善以及市場日益普及,汽車產業下一階段的競爭焦點正在逐步轉向自動駕駛領域。如何打造一個面向未來市場的完整自動駕駛出行生態圈,成為了產業關注重點。
隨著輔助駕駛的技術日趨成熟、標準持續完善以及市場日益普及,汽車產業下一階段的競爭焦點正在逐步轉向自動駕駛領域。如何打造一個面向未來市場的完整自動駕駛出行生態圈,成為了產業關注重點。
在11月7日由車百會研究院聯合EV100plus、引望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第一屆自動駕駛出行生態論壇(以下簡稱“論壇”)上,多位受訪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推動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移動生活空間轉型。要實現自動駕駛的全面商業化,需要構建完整的出行生態,其中包括停車、充電、保養、保險等各個環節的協同發展。
發展路徑明確
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我國輔助駕駛搭載率較2023年同期已實現跨越式增長。
與此同時,限定區域的自動駕駛應用已初具規模,但面向C端用戶的全場景服務,仍需突破多個生態環節的協同瓶頸。正如行業共識所示,只有打通自動駕駛周邊應用生態,才能切實提升用戶接受度與黏性,推動自動駕駛從技術概念走向日常應用,這也是產業各方當前的核心關注點。
“智能時代的汽車產業競爭力,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制造能力,而是形成了‘汽車技術與制造+數字與AI技術+汽車服務業’的新三角模型。”車百會理事長張永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歐洲憑借傳統汽車制造優勢占據行業一席之地,但在數字與AI技術領域存在明顯短板。美國依托技術創新,在自動駕駛應用落地層面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則憑借豐富多元的服務業態,為自動駕駛生態構建提供了更多價值創造空間。
“推動汽車自身智能化與汽車服務業智能化協同發展,是我國建設汽車產業強國的獨特路徑,也是未來行業競爭的核心所在。”張永偉說。
作為自動駕駛技術研發與應用的代表企業,引望智能駕駛產品線總裁李文廣表示,隨著ADS4版本升級,城區輔助駕駛使用率從15%至16%提升到了近20%,泊車場景使用率更是達到42%。“這些數據充分印證了用戶對智能駕駛的接受度在持續提升,但不同場景的滲透潛力仍有待進一步挖掘。”
論壇發布的《自動駕駛出行生態2025白皮書》提出,當前我國正處于L2級輔助駕駛向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過渡的關鍵階段,2025年至2027年將是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黃金三年”,其間,技術成熟度、政策完善度與生態協同度將實現同步提升,為全場景自動駕駛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需多方協同發力
自動駕駛的規模化落地,離不開停車、充電、養車、洗車等周邊生態的支撐。交流活動中,多位企業負責人結合自身業務實踐,分享了細分場景的生態構建方案,針對性解決用戶“停車難”“充電繁”“養車耗時”等核心痛點,推動自動駕駛生態從“技術閉環”走向“服務閉環”。
停車是自動駕駛用戶的高頻需求,也是生態協同的重要環節。科拓股份總裁孫龍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停車場是自動駕駛的“第一站”,封閉的空間、明確的規則,使其成為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理想場景。“傳統停車場以‘人’為核心設計,存在找位難、尋車繁、繳費擁堵等問題。進入自動駕駛時代,停車場需要轉向‘以車為核心’的改造,通過空間重構與系統升級全面提升運營效率。”
充電場景的自動化與智能化,是延長自動駕駛車輛續航、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萬幫數字能源 CEO李宏慶認為,當前新能源汽車充電仍面臨“找樁難、操作繁瑣、體驗不佳”等問題,而在自動駕駛時代,需要實現“自動泊入、自動插槍、即插即充、無感支付、自駛離”的全流程自動化,才能真正破解補能“最后一公里”難題。目前,萬幫數字能源已與寶馬等主機廠合作落地側方充電系統。未來,充電生態需要建立統一的技術標準與協議規范,推動“自動充電+能源管理”深度融合,讓自動駕駛車輛成為移動儲能單元,實現車與能源網絡的動態平衡。
養洗車服務的智能化升級,同樣是自動駕駛生態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途虎養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兼執行董事胡曉東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傳統洗車服務平均耗時50分鐘至70分鐘,其中排隊時間占比超過60%。為解決這一痛點,途虎養車正與華為深度合作,探索“自動駕駛+智能養車”新模式。
有行業專家告訴記者,未來車服務生態將呈現四大核心趨勢:一是全過程自動化,車輛可自主完成補能、清潔、檢測等基礎服務;二是硬件智能化,智能硬件升級將成為汽車后市場新的高頻服務;三是服務前置化,從傳統的“壞了再修”轉向“提前預警、主動服務”;四是體驗定制化,基于用戶駕駛習慣、路線偏好等數據,提供個性化養護方案。這些趨勢的實現,需要產業鏈各方協同發力,共同構建無縫銜接的自動駕駛出行生態。
從技術突破到場景落地,從政策完善到生態協同,我國自動駕駛出行生態正加速成型。“自動駕駛不是單一企業的‘獨角戲’,而是需要主機廠、科技公司、服務運營商、政策制定者等多方攜手,通過標準統一、數據互通、資源共享,才能推動產業從‘技術領先’走向‘生態領先’,最終為用戶帶來更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體驗,開啟智慧出行新時代。”張永偉如是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