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形機器人邁入量產把握賽道投資機遇
- 2025年10月17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近一年,產業面貌已發生變化。”孟鵬飛表示,如今的行業共識已經從如何走出實驗室變成如何快速放量,軟件、硬件、供應鏈全鏈條都實現了突破。在軟件與AI層面,特斯拉Optimus Gen3的研發進展已逐漸成為行業風向標,其設計已基本定型,將于今年底正式落地,搭載的純視覺AI訓練方案與類人精細操作能力,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向“社會化場景泛化”邁出關鍵一步。
“從技術定型試錯到量產破冰,人形機器人產業正邁入關鍵躍遷期。”開源證券機械首席分析師孟鵬飛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此前行業聚焦場景探索與路線驗證,如今已轉向規模化放量,政策引導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協同成為兩大核心驅動力,加速訂單落地與產能籌備。人形機器人將是未來二十年最大的科技產業賽道之一,當前正是行業增長斜率最大的發展階段,建議關注頭部企業與核心供應鏈兩大主線,把握賽道投資機遇。
從技術定型到量產破冰
回溯年初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圖景,孟鵬飛向記者表示,此前整個行業的核心命題是做出能落地的機器人,大家都在針對特定場景做測試、攢數據。
他表示,彼時的技術路線與場景選擇呈現明顯的探索特征,國內以宇樹、智元、優必選為代表的企業,分別聚焦科研、泛娛樂與工廠細分場景;特斯拉則帶著重負載機型在汽車工廠,跟Figure投放在寶馬汽車工廠一樣,探索落地路徑。技術路線上,國內以旋轉關節模組為主的機型與特斯拉引領的線性關節模組主導的機型形成兩大技術陣營,產業整體處于探索試錯階段。
“近一年,產業面貌已發生變化。”孟鵬飛表示,如今的行業共識已經從如何走出實驗室變成如何快速放量,軟件、硬件、供應鏈全鏈條都實現了突破。在軟件與AI層面,特斯拉Optimus Gen3的研發進展已逐漸成為行業風向標,其設計已基本定型,將于今年底正式落地,搭載的純視覺AI訓練方案與類人精細操作能力,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向“社會化場景泛化”邁出關鍵一步。國內企業的技術突破同樣亮眼,云深處科技推出的DR02人形機器人達到IP66防護等級,可在-20℃-55℃環境中實現戶外作業,解決了行業級機器人環境適應性不足的核心痛點。
在場景拓展的廣度與深度上,孟鵬飛表示,海外頭部企業已突破單一工廠場景限制,開始向餐廳服務、家庭等社會化領域延伸。國內市場則通過“政策訂單+場景驗證”模式快速推進,優必選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已斬獲數億元合同,訂單主要來自大型國企與政府部門,覆蓋工廠協作、公共服務等多元場景。這種場景落地并非孤立案例,而是供應鏈成熟的必然結果,從電機到行星滾柱絲杠、減速器、傳感器、輕量化材料等國內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人形機器人供應鏈,這些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突破和我們獨有的大規模制造和降本能力,為量產奠定了基礎。
產業階段的躍遷在數據上得到印證,孟鵬飛以工業機器人的發展歷程作為參照,其表示,2015年前后工業機器人國產化啟動時,外資份額占比超90%,而現在人形機器人從起步階段就實現了供應鏈自主可控。他認為,當前人形機器人產業已清晰地呈現出“技術定型+訂單落地+量產籌備”的遞進邏輯,2026年行業需求有望實現五到十倍增長,這正是產業化啟動的典型特征。
政策加持和“車機協同”
雙輪驅動
在產業加速的背后,政策支持和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協同效應成為兩大核心驅動力。孟鵬飛表示,中國對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支持力度全球領先,這種支持不僅體現在頂層設計上,更落實在真金白銀的投入上。
孟鵬飛表示,政策的系統性與精準性尤為突出,國家層面,以“揭榜掛帥”機制推動關鍵零部件突破,要求企業與院校聯合攻關的技術必須面向產業化應用,避免了實驗室技術與市場脫節的問題。地方層面,以上海等為代表的先行地區已出臺實質性支持政策,通過模擬調查篩選產業鏈重點企業,在研發補貼、生產制造、應用推廣等環節給予定向支持,近期更明確將核心零部件納入重點扶持范圍。
目前,政策效能在訂單與產能上有所體現,除優必選的億元級訂單外,宇樹、智元、云深處等企業也憑借各自的技術特色獲得行業批量訂單。孟鵬飛認為,這種“政策引導+市場驗證”的模式,既降低了企業初期商業化風險,又為后續規模化推廣積累了數據與場景經驗。
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協同效應也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孟鵬飛表示,這具體體現在三個維度:一是數據層面,特斯拉積累的120億公里路面數據可直接賦能機器人環境感知;二是技術層面,FSD自動駕駛系統與機器人AI大腦實現底層復用;三是供應鏈層面,汽車產業的大規模制造能力與成本控制經驗,可直接遷移至機器人生產。
協同效應已催生明顯的產業集聚,人形機器人板塊表現突出的公司,多來自新能源車產業鏈。孟鵬飛表示,汽車零部件企業在電驅動、精密加工和制造等領域的技術積累,可幫助其快速切入機器人核心部件供應體系。這種模式不僅降低產業試錯成本,更縮短量產周期,讓新能源車產業成為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托底者”與“降本推動者”。
聚焦頭部企業與核心部件
面對市場對產業進度與投資價值的關切,孟鵬飛結合產業規律與數據邏輯給出了清晰判斷。在產業節奏上,他將特斯拉Optimus Gen3的定型視為關鍵節點,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將是產業分水嶺,一旦Optimus Gen3正式定型,2026年有望實現5萬臺量產,至2030年沖刺年產百萬臺目標。盡管此前特斯拉2025年量產進度不及預期,但孟鵬飛認為這屬于技術迭代中的正常調整,不影響產業長期趨勢。從工業機器人發展經驗看,量產初期的產能爬坡往往伴隨波折,關鍵要看技術路線是否清晰。
對于國內產業進度,孟鵬飛認為,未來三年人形機器人將大規模進入工廠場景,五年內有望滲透至部分家庭與社會化服務領域。
在估值與投資策略上,孟鵬飛回應了市場上對于人形機器人行業估值過高的觀點,他認為當前產業仍處于技術突破期,若與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行業早期階段對比,即使從主題投資視角看估值也不算高。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非線性增長特征將快速消化估值,一旦量產啟動,訂單帶來的高速增長效應會非常顯著,頭部企業的估值溢價將進一步凸顯。
對于投資配置,孟鵬飛提出三大核心邏輯。首先是綁定特斯拉等海外頭部企業的核心零部件環節,如靈巧手、關節總成、行星滾柱絲杠等價值量高的核心部件是首選,這些領域的技術壁壘高,確定性最強。其次是國內龍頭企業的生態鏈,如宇樹、智元、華為、小米等企業的合作伙伴有望分享技術突破紅利。最后是具備技術稀缺性的細分領域,如云深處在特種環境和應用等方面的特色技術,可能孕育新的增長點。
談及行業競爭格局,孟鵬飛認為參考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最終能留在賽道上的一定是頭部企業和與其綁定的核心部件供應商。他特別提醒投資者關注確定性,在技術路線尚未完全固化的階段,優先選擇具備技術優勢、供應鏈優勢、場景驗證經驗的頭部公司,同時規避缺乏核心技術的跟風企業。
展望未來,孟鵬飛認為,人形機器人將是未來二十年最大的科技產業賽道之一,其發展不僅將重塑制造業格局,更會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當前正是行業增長斜率最大的發展階段,建議關注頭部企業與核心供應鏈兩大主線,把握賽道投資機遇。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