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穿戴市場火熱 產業鏈公司把握機遇積極創新
- 2025年10月17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記者在深圳華強北市場調研時看到,品類豐富的智能穿戴產品成為該市場的亮點之一,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采購商。“華強北市場不僅智能穿戴產品的配件和整機品類齊全,還形成了從研發設計到制造營銷的完整鏈路。全球各地客戶帶著需求來華強北,都能得到快速響應,甚至可以實現當日設計、次日量產、一周‘出海’。”華強北市場內的經銷商劉志向記者表示。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登記使用商品條碼的智能穿戴相關產品總量達18.1萬種,涉及企業0.6萬家,較2020年9月底,智能穿戴產品品種數量增長91.4%,年均增長13.9%,市場呈現穩步快速增長態勢。
具體來看,智能手表品種數已達2.9萬種,年均增長46.8%;智能眼鏡0.2萬種,年均增長23.5%;智能耳機12.2萬種,年均增長14.0%;智能手環2.8萬種,年均增長1.2%。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產品的品種數增速顯著高于智能穿戴行業平均水平。
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快速發展,為消費電子行業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并推動智能穿戴產品領域創新持續活躍。未來有望催生出更豐富的新型智能穿戴產品形態及使用場景。”
從地區來看,截至2025年9月份,使用商品條碼的智能穿戴產品品種總量排名前五的省市分別為:廣東省(15.84萬種)、北京市(0.65萬種)、浙江省(0.32萬種)、上海市(0.31萬種)、福建省(0.28萬種)。
“廣東智能穿戴產業的活躍,得益于其深厚且完整的產業鏈基礎。區域內集聚了芯片、光學顯示、傳感器、電池等關鍵環節的上下游企業,形成了高效的協同制造網絡。這種集群優勢使企業能夠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在短時間內完成產品從設計到量產的轉化。”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武澤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證券日報》記者在深圳華強北市場調研時看到,品類豐富的智能穿戴產品成為該市場的亮點之一,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采購商。“華強北市場不僅智能穿戴產品的配件和整機品類齊全,還形成了從研發設計到制造營銷的完整鏈路。全球各地客戶帶著需求來華強北,都能得到快速響應,甚至可以實現當日設計、次日量產、一周‘出海’。”華強北市場內的經銷商劉志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智能穿戴產業鏈上下游的各個環節,A股上市公司各展所長,積極創新,牢牢把握住市場機遇。例如,歌爾股份有限公司在聲學、光學、微電子、精密制造等領域均具有較強的創新優勢,公司生產的微型揚聲器、揚聲器模組、無線充電器件、天線、光學器件等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無線耳機、智能眼鏡及其他智能可穿戴產品之中。
廣東領益智造股份有限公司在智能眼鏡等智能穿戴產業領域深耕多年,公司專注于核心組件和技術,可為客戶提供結構件、功能件、充電產品及整機組裝等服務。
深圳市豪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高能量密度電池技術的研發與產品制造,公司在智能穿戴領域已形成完善布局,產品覆蓋智能眼鏡等多類終端,并與眾多頭部品牌客戶建立了深度戰略合作。
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企業人才工作委員會委員汪張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智能穿戴既是下一代人機交互的關鍵入口,也是關鍵載體,市場潛力巨大。”
北京智帆海岸營銷顧問有限責任公司首席顧問梁振鵬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智能穿戴產業已在智能手環、健康監測等領域展現出領跑態勢,這得益于國內企業積極的技術創新和市場營銷能力的提升。未來,企業可從核心技術研發、深化跨行業融合、提升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拓展國際市場等方面繼續努力,以把握智能穿戴產業的新機遇。”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