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樂福敗給了誰
- 2025年08月19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在這場“不可逆”的零售轉型中,七鮮、盒馬、鮮匯等接手了家樂福原本的門店。同時,越來越多的“胖物美”“胖永輝”進入消費者視野。胖東來像“導師”,參與不少連鎖門店調改。對此,晶捷品牌咨詢創始人陳晶晶表示,“胖東來”現象是零售行業中優秀的案例,線下實體零售還將通過更了解消費者需求而得以留存,而要在規模化上取得競爭優勢,還是需要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優勢。
曾將“大賣場”模式引入中國、被譽為零售業“黃埔軍校”的家樂福,即將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家樂福官方微信服務號“家樂福中國”近日更名為“客優仕CACIOUS”。調整源于蘇寧易購子公司與家樂福集團的債務和解協議,未來一個月內,“Carrefour”“家樂福”等品牌標識將全面停用。
從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時的風光無兩,到如今門店收縮、1元甩賣子公司,家樂福的退場不僅是企業的決定,更折射出中國零售市場的深刻變革——傳統大賣場模式漸失優勢,本土零售企業憑借靈活供應鏈、數字化能力以及豐富的商品力,正加速搶占市場。三十年浮沉,家樂福見證了中國零售業的升級與迭代,而它的離場,也預示著中國零售企業已摸索出契合市場需求的新模式。
更名客優仕CACIOUS
家樂福在中國的退場拉開序幕。北京商報記者觀察發現,家樂福的微信服務號“家樂福中國”更名為“客優仕CACIOUS”,同時該微信服務號LOGO也更換為“客優仕CACIOUS”標識。據了解,該賬號于2017年5月10日注冊為“家樂福中國”,“客優仕”為家樂福會員店自有品牌。
上述動作的原因在于,蘇寧易購發布的《關于債務和解的公告》(以下簡稱《和解公告》)中提到,其子公司蘇寧國際與法國家樂福集團就股權收購尾款、知識產權欠費及多項仲裁索賠達成全面和解。根據協議,蘇寧國際將支付家樂福集團2.2億元人民幣,徹底終結雙方自2019年收購以來的所有未決糾紛,并將在付款完成后100%控股家樂福中國。同時,家樂福中國須在一個月內全面停止使用“Carrefour”“家樂福”及相關知識產權,門店將同步更換門頭與標識。
蘇寧易購與家樂福集團的羈絆源于2019年股權并購遺留問題。2019年6月,蘇寧國際與家樂福集團達成協議,以48億元人民幣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權,兩年后分期購買剩余20%的家樂福中國股權。
然而,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家樂福中國經營下滑,對蘇寧易購現金流造成壓力,致使剩余股權未能完成完全支付。雙方糾紛由此升級,并于2023年對簿公堂。法國家樂福集團在中國香港等地接連提起仲裁,向蘇寧易購追討股權尾款、逾期利息及“家樂福”相關知識產權使用費。上述提及的“全面和解”,才了結了這場“恩怨”。
值得關注的是,家樂福中國仍有幾處門店、物業資源具備價值。不過,蘇寧易購在《和解公告》中指出,當前,公司堅定聚焦家電3C核心業務,持續化解公司債務負擔,將多措并舉進一步降低。
三十年盛極而衰
自2023年初以來,家樂福中國陸續出現門店缺貨、預付卡支付異常以及關店潮等問題。今年6月,蘇寧易購發布公告,子公司與上海有安法律咨詢有限公司(代上海家福啟紓企業服務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分別以1元人民幣對價出售持有的寧波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杭州家樂福超市有限公司、株洲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沈陽家樂福商業有限公司100%股權,本次交易標的合計出售金額為人民幣4元。
回顧蘇寧易購當初的收購決策,家樂福中國曾是優質資產。這家國際零售巨頭于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率先引入“大賣場”模式。客觀而言,家樂福不僅推動了中國超市業態從傳統百貨向現代化綜合超市轉型,更開啟外資超市的黃金時代,有力推動了中國超市行業的變革進程。
2000年,家樂福在中國設立亞洲唯一人才培訓中心。隨著家樂福在華業務擴張,對專業人才需求激增,靠“挖人”已無法滿足長遠發展。該培訓中心為各級員工定制培訓課程,不僅為家樂福儲備大量優秀人才,也為中國超市行業人才培養提供范例。家樂福有了零售業“黃埔軍校”的稱號。
只不過,中國零售市場快速向前,本土商超與互聯網培育的超市競相發展,擠壓著家樂福原本的生存空間。2017—2018年,家樂福中國分別虧掉了10.99億元和5.78億元,到2018年底,其資產總價值為115億元,負債卻高達138億元,已資不抵債。此后,家樂福中國的業績未見起色。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全年虧損7.95億元,2021年虧損33.37億元,2022年虧損20.8億元。
零售完成新老交替
蘇寧易購表示,此次和解協議的達成,降低公司及子公司的費用水平,以及經營和管理風險。傳統大賣場模式在互聯網、新模式、新品牌的沖擊下已難以為繼。家樂福走向“落幕”,不僅是一個品牌的消失,更象征著傳統大型商超在中國市場的式微,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本土新興超市的快速擴張。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商超這門生意是社會生活維持正常運轉所必備的“基礎設施”,其市場需求和發展的可持續性毋庸置疑。不過,隨著社會生活與經濟運行形態發生變遷,商超、賣場需要不斷變化、調整方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與盈利。
柏文喜解釋稱,行業中,不少互聯網企業入局,商超被重構“人、貨、場”,即時配送強化和塑造線上購物習慣,讓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日用消費更加線上化和低毛利化,這在時效、用戶時間、SKU、毛利率等多層面擠壓了傳統商超的經營空間,讓傳統商超的線上化、場景化、社交化轉型勢在必行。這也是傳統大賣場近年來為何頻頻閉店和陷入發展困境的原因。
在這場“不可逆”的零售轉型中,七鮮、盒馬、鮮匯等接手了家樂福原本的門店。同時,越來越多的“胖物美”“胖永輝”進入消費者視野。胖東來像“導師”,參與不少連鎖門店調改。對此,晶捷品牌咨詢創始人陳晶晶表示,“胖東來”現象是零售行業中優秀的案例,線下實體零售還將通過更了解消費者需求而得以留存,而要在規模化上取得競爭優勢,還是需要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優勢。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