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我國時空服務產業產值將超萬億元
- 2025年05月19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7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9%。
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7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9%。
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于賢成表示:“隨著北斗規模應用的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的不斷推進,產業發展呈現出了穩定回升的態勢。”
于賢成表示,我國衛星導航事業發展經歷導航產業培育起步、北斗產業自主創新和時空產業開拓發展三個時期。當前,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正在向時空服務產業跨越升級。2025年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研究將立足于時空服務產業的范疇,面向新的應用市場,涵蓋地理信息、遙感、室內定位、低軌星座、移動通信、慣性導航、視覺導航、地磁導航、大數據等能夠產生和處理時間空間信息的相關領域,以及相關服務提供商,在此基礎上,預計2025年我國時空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將超萬億元人民幣。
北斗生態持續擴張
白皮書介紹,2024年,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5.46%,達到1699億元,在總體產值中占比為29.51%。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同比增長8.21%,達到4059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達到70.49%。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北斗時空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冬航介紹,在智能網聯汽車尤其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前裝應用市場等因素帶動下,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首次突破4000億元,后期隨著時空大數據產業發展,關聯產業還將進一步發展壯大。
在北斗專業應用市場方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交通、公安、應急、能源、通信、水利、農業、廣電等主要行業和領域的北斗終端設備應用總量接近3000萬臺/套。在交通、農業、公安、廣電、移動通信、能源等6個行業或領域的北斗終端設備應用數量均已超過100萬臺/套,其中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數量最大,超過1350萬臺/套。
例如,北斗已經成為公路巡檢和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保障“兩客一危”車輛的安全運行和高速公路與鐵路的邊坡、橋梁、路基等基礎設施的安全;在港口裝卸和堆場的全自動化作業中,安裝了北斗導航設備的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運行效率提升了25%,“5G+北斗”的模式正在打造更多的智慧港口。
在北斗大眾應用市場方面,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款型具備了北斗短報文功能;北斗高精度車道級導航已基本實現了全國城鄉鎮道路全覆蓋。2024年,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超過4.1億臺/套,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2.94億部,車載導航儀市場終端銷量超過2000萬臺,包括手持、物聯網、穿戴式、車載(含兩輪車)、高精度、船載等在內的各類監控及定位終端設備銷量超過1.2億臺/套。截至2024年底,國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塊累計出貨量接近23億片(含智能手機),具有北斗功能的各類型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超過20億臺/套(含智能手機)。
在健康管理、運動追蹤和智能互聯等需求的推動下,2024年可穿戴設備市場穩步增長,其中,全國腕戴設備市場(含手表、手環等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6116萬臺,同比增長19.3%,其中具有GNSS定位功能的超1800萬臺。
與低空經濟深度融合
白皮書介紹,低空經濟已經成為北斗的一個突出應用領域,應用場景已覆蓋無人機物流、低空旅游、通用航空、應急救援等多元領域。
當前我國低空經濟仍處于初級階段,空域利用率不足5%,面臨適航認證周期長、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等挑戰。白皮書指出,作為高精度定位與導航服務的核心支撐,北斗系統可深度嵌入低空經濟全產業鏈。北斗系統將加速與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融合創新,在低空交通管理、應急救援、低空物流、低空文旅、城市建設和管理等領域發揮更大效能,持續為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與此同時,低空經濟的繁榮發展也將促進北斗產業發展。海量的應用需求將推動北斗技術迭代升級,加速北斗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助力北斗系統在全球衛星導航市場中進一步提升競爭力,開辟新的增長極,實現產業發展與技術創新的雙向賦能。
上市公司競相角逐
白皮書表示,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總數量已接近2萬家,從業人員總數近百萬。其中,在境內上市的業內相關企業(含新三板)總數為94家,上市公司涉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的相關產值約占全國總體產值的9.52%左右。
根據白皮書,目前,北斗基礎產品供應鏈穩定,芯片、模塊、天線等系列基礎產品不斷迭代升級,性價比持續提升,已經實現億級量產規模,有力支撐了自主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安全穩健發展。北斗芯片制程不斷進化,2024年國內首款14納米北斗高精度授時芯片模組已經研發成功,基于該芯片開發出一系列模組和終端,推向市場后反響良好。
記者注意到,北斗星通、國科微、海格通信、合眾思壯、振芯科技、司南導航、航天宏圖、四維圖新等上市公司均從事這一領域業務。
近期,高精度衛星導航芯片制造企業司南導航副總裁孫中豪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受益于商業航天衛星應用場景擴展,2024年公司高精度板卡銷量增長迅速,“2012年公司高精度板卡年銷量約五千片,目前銷量已經翻了幾十倍。”
孫中豪認為:“基于技術突破,未來高精度衛星導航的應用領域和場景會得到極大的拓展,從工業級向消費級發展,讓技術使更多人受益。例如,近兩年智能手表等智能終端發展迅速,未來這些終端上都可以安裝高精度衛星導航芯片,使得網約車等日常場景中人們都能享受到高精度的定位導航服務。”
李冬航也坦言,雖然2024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保持增長,但企業營收表現受細分賽道競爭格局、技術壁壘及政策調整影響差異明顯,過度依賴傳統硬件銷售或單一應用場景的企業,面臨增長乏力等挑戰。他認為,北斗產業將加速向需求牽引型生態演進,具備全產業鏈整合能力、場景解決方案差異化特色以及軍民協同優勢的企業有望在分化中占據先機。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