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機接口馬拉松 睡眠巨頭準備一同起跑
- 2025年08月18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在不久前結束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現場,參會者只需將一個“帽子”扣在頭上,就能通過意念操控屏幕上的光標或指揮機械臂完成復雜動作。無獨有偶,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一名視障者頭戴輕薄腦機接口設備,同樣憑意念操控機械臂完成毛線編織……這些直觀的演示,不僅展示了技術可行性,更突顯醫院非侵入式方案在安全性和用戶體驗上的獨特優勢,為政策導向提供了現實注腳。
當馬斯克的Neuralink將芯片植入漸凍癥患者大腦時,中國科學家正將腦機接口技術帶進日常生活。
在不久前結束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現場,參會者只需將一個“帽子”扣在頭上,就能通過意念操控屏幕上的光標或指揮機械臂完成復雜動作。無獨有偶,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一名視障者頭戴輕薄腦機接口設備,同樣憑意念操控機械臂完成毛線編織……這些直觀的演示,不僅展示了技術可行性,更突顯醫院非侵入式方案在安全性和用戶體驗上的獨特優勢,為政策導向提供了現實注腳。
上周,工信部等七部門印發《關于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我國腦機接口技術發展目標,提出到2027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并旗幟鮮明地支持"非植入設備量產迭代"。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政策導向的深層邏輯在于,相比尚處探索階段、風險與倫理挑戰更大的植入式技術,非侵入式設備憑借其安全性和相對較低的成本,具備在廣闊消費級市場率先實現規模化落地的潛力,是構建產業生態、積累數據、反哺技術迭代的“快車道”。 無論專注力訓練、睡眠優化還是情緒調節,這些看似“輕量級”卻擁有龐大用戶基數的日常需求,正成為腦機接口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關鍵試金石和商業化起點。
民生證券研報指出,應重視腦機接口研發進程關鍵拐點,目前標桿企業技術落地預期明確,整體行業有望從早期階段逐漸步入高速成長期,建議關注海外映射/有自主研發布局/有落地場景的相關企業。?其中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領軍企業強腦科技成為典型代表。
這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比馬斯克的Neuralink更早踏入賽道,已成長為國內首個腦機接口獨角獸企業。其核心技術在于精準捕捉腦電信號的"超級傳感器",不僅制造出0.1mm亞毫米級操作精度的仿生手,更將技術觸角延伸至智能家居領域,通過與喜臨門等睡眠科技企業合作,撬動規?;南M市場,實現技術的普惠化。
在今年7月喜臨門與強腦科技獨家戰略合作簽約會上,雙方發布全球首款引入腦機腦電技術的AI床墊“寶褓·BrainCo”,通過腦波級睡眠優化直接將行業技術延伸至神經科學領域。據喜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突破睡眠體驗的空間限制,加快構建以“AI陪伴”為核心的智能睡眠生態,直至“今夜無人失眠”美好愿景實現。
2025年被視為國內腦機接口元年,在技術突破與政策利好的雙重驅動下,其規?;瘧谜铀黉侀_。從日常健康管理到重癥醫療康復,這項技術展現的巨大潛力,正推動著人機交互方式的深刻變革。
然而,技術成熟度、用戶隱私保護、數據安全、以及如何建立普適且高效的腦電解碼模型,仍是產業規模化前必須跨越的障礙。未來腦機接口將如何更深入、更可靠地服務于人,提升生活品質,值得你我共同關注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