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的士賺錢藍海即將開啟?從技術秀到運營戰還有距離
- 2025年05月19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據介紹,從供應商角度來看,包括激光雷達廠商、芯片廠商、攝像頭廠商,出貨量大了,單位成本就會降低,車載計算單元、GPU、傳感器和車體本身的降本,在國產化替代后,價格可能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左右。
預計到2030年左右,中國一線城市一輛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年收入將達數十萬元,而成本卻會下降70%,一個數千億元的藍海市場正在打開。小馬智行CEO彭軍近日接受媒體獨家采訪時,提出了上述觀點。
據介紹,從供應商角度來看,包括激光雷達廠商、芯片廠商、攝像頭廠商,出貨量大了,單位成本就會降低,車載計算單元、GPU、傳感器和車體本身的降本,在國產化替代后,價格可能降到原來的四分之一左右。
坐網約車能獲得優勝于公交和地鐵的私密空間,而無人駕駛出租車更能將個人的私密空間進一步提升。這就像進入了一個無須前臺登記且安全十足的旅館房間,人們會更愿意為其付費。
將來,無人駕駛出租車還可以兼容物流功能,帶著你訂購的物品,比如衣服鞋帽化妝品,開到你身邊來,直接在車上試穿試用,不行的話馬上退貨,這種體驗看上去也是很美的。
從核心競爭力來看,它也會顛覆傳統出行模式,帶來效率提升。無人化運營可實現24小時服務,算法優化能降低空駛率,電動化與共享化結合更將大幅削減燃油、人力等剛性成本。一線城市因人口密集、支付能力強,將成為商業化落地的首選試驗田。
有統計顯示,若單車年收入達30萬-50萬元(相當于日均訂單20-30單),配合70%的成本優化,頭部企業有望實現15%以上的運營利潤率,接近甚至超過當前網約車平臺的水平。
此前無人駕駛出租車包括司機、安全員等人力支出成本,占了總成本很高的比例。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安全員逐步退出,改為遠程監督員,且監督的人車比放寬,這項成本下探也有利于單車盈利轉正。
規模上去了,成本下降了,企業更能敞開步伐。目前L4級自動駕駛技術已在小范圍落地,但復雜城市場景中的極端案例(如暴雨天氣、突發道路施工)仍需更高階的AI決策能力。相關數據顯示,解決最后1%的極端個案可能需要消耗90%的研發資源。
此外,保險體系也缺乏配套保障方案。更棘手的是倫理算法爭議——例如在不可避免的事故中如何權衡乘員與行人安全,這類問題可能延緩政策放開速度。加上消費者對于無人駕駛服務的信任依然需要時間。培養市場信任需長期的安全記錄積累,而初期任何一起嚴重事故都可能引發輿論危機。
其實,成本下降能否兌現也是個問題。比如成本削減依賴于激光雷達等硬件價格跳水和規模化后的邊際效應。若供應鏈進展不及預期,盈利窗口將推遲。滴滴、百度等科技公司與特斯拉、小鵬等車企正從不同路徑切入市場。過度競爭可能導致價格戰,重現網約車行業的利潤困境。更別說類似于當初共享單車那種,人為破壞和損壞在初期都是非常高的。
看看目前滿街跑的微型電動代步車,再加上軌道交通網絡擴張,傳統網約車的供過于求,同樣也會壓縮無人駕駛出租車的市場空間。短期內,頭部企業或通過“技術授權+特定場景運營”(如機場接駁、園區通勤)實現現金流平衡。中長期來看,盈利關鍵取決于海量真實路況數據迭代算法,盡可能降低人工干預率。同時要開發車內廣告、零售、電商等增值場景,提升單客收入。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