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牛“出海”記:從一個冰淇淋說起
- 2025年09月05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從產品創新和本地化,到借由全球IP豐厚品牌,再到將中國文化帶出海,這是中國乳業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一種更大的野心,也側面見證了中國乳業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甚至“走上去”的范式變遷。對蒙牛來說,這會是一條漫長、曲折但光明的路。
蒙牛已經從產品到品牌再到文化,搭建起了一套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體系化出海戰略。
在印尼,隨便打開一個零售店的冰柜,大概率都放有艾雪(Aice)冰淇淋。不僅在首都雅加達,在印尼鄉村也是如此。這個由蒙牛員工創立的雪糕品牌自2015年創立,迅速在印尼市場占據首位,并擴展至菲律賓、越南等多個東南亞國家,是隱匿的冰淇淋“出海冠軍”。
艾雪的出海故事,不僅是一個品牌的出海歷程,也是蒙牛“再造一個蒙牛”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報道,2025年初,蒙牛及艾雪另一戰略股東繼續增資艾雪超億美元,為艾雪在東南亞和其他新市場的快速擴張,提供財務和戰略支持。
作為一家從1999年起步的老牌乳業集團,蒙牛已經從內蒙古大草原走向國際市場,艾雪冰淇淋只是其國際化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艾雪在印尼的年營收已突破20億元,市場占有率穩居第一,在菲律賓、越南市場占有率均升至第二。蒙牛還計劃將冰品從東南亞賣到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
此外,蒙牛此前收購的澳洲乳制品企業Burra Foods、貝拉米奶粉同樣處在增長勢頭中,也是其全球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最新數據,貝拉米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超20%,加快拓展東南亞市場,尤其越南市場表現突出;Burra Foods同樣達到了雙位數增長。
從節奏上看,蒙牛的國際化拓展是動態的、靈活的,根據市場變化在不斷進行戰略微調,以求達到資源的最佳利用效率。
蒙牛此前選擇將新西蘭的奶粉制作工廠出售,從長期來看也并非是蒙牛出海過程中遭遇的挫折,而是將資源集中,去向更有潛力的市場。
蒙牛走向全球市場的決心依然堅定。目前,蒙牛已經從產品到品牌再到文化,搭建起了一套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體系化出海戰略。其中,本地化的產品力是堅實的地基,全球化品牌提供了增長勢能,文化出海則是企業在商業和社會責任上的統一。
1.產品出海,用本地化扎根國際市場
東南亞年平均氣溫超過27攝氏度,冰淇淋是全年剛需,有很大的增長空間。2015年時,這個數據不到1斤,2024年就漲至1.8斤,同時仍有增長態勢。但在艾雪起步的2015年,東南亞的本地冰淇淋消費需求沒有得到更好的滿足。例如,印尼市場就品牌分據嚴重、平均單價昂貴。
成立的近十年時間里,洞察和滿足本地需求是艾雪團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也是其在東南亞市場崛起的關鍵。
針對印尼消費者嗜甜的口味偏好和熱帶氣候,艾雪推出榴蓮、椰漿咖啡、芒果糯米飯等極具地域特色的口味。齋月期間推出的“Ketupat”粽子造型雪糕,首月銷量即突破1200萬支,成為現象級單品。
在渠道和生產上,艾雪堅持“本地生產、本地銷售”,成為走進印尼城市鄉村各處的平價冰淇淋品牌。從最早在雅加達建立第一個工廠開始,如今已擁有4個東南亞生產基地,年營收突破20億元。
2023年的一個調查顯示,87%的印尼受訪者認為艾雪是本土品牌。在越南和菲律賓,艾雪也復制印尼的成功經驗,迅速成為當地第二大冰淇淋品牌。
艾雪的成功經驗也幫助蒙牛進一步明確了未來國際化的產品策略——本地化,才是打開海外市場的“硬通貨”。
作為蒙牛旗下高端有機奶粉品牌,貝拉米從澳洲起家,將越南作為突破口,試圖搶占有機高端賽道,滿足越南中等收入家庭對“純凈有機”的旺盛需求。其策略就是在蒙牛“研發驅動”戰略下,提供直擊越南中等收入家庭營養痛點的產品。
貝拉米針對越南市場推出“越版”有機奶粉,配方上強化了DHA和ARA含量,他們洞察到當地消費者對嬰幼兒智力發育有高度關注;同時,包裝上采用越南父母偏好的溫馨田園風格,并推出小克重的試用裝,降低新消費者的嘗試門檻。
貝拉米的“越版”有機奶粉,在商家胡志明市最大的母嬰連鎖KidsPlaza 48小時候被搶購一空。在產品力的加持下,貝拉米今年上半年整體收入同比增長超20%,并成功將越南打造為貝拉米在東南亞的標桿市場,助力蒙牛奶粉業務增速跑贏行業大盤。
蒙牛的香港鮮奶、冰品業務也秉承著同樣的產品方法論,在當地市場占據了一席之地。其明星產品“每日鮮語”以從牧場到工廠最快30分鐘的“新鮮直達”的核心賣點,配合香港本地化的包裝設計,成功吸引了一批香港消費者。
在香港,哈根達斯、雀巢、阿波羅三個品牌就壟斷了四分之三的高端冰品市場。2025年6月30日,蒂蘭圣雪0添加牛乳系列雪糕正式登陸港澳市場。產品上市后迅速覆蓋港澳主流超市渠道,以生動的品牌形象物料專柜陳列,吸引消費者關注和購買。
蒙牛旗下的蒂蘭圣雪能夠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一個關鍵就是深刻意識到高端產品要追求極致。該系列產品憑借純凈配方和“0添加”的真材實料,以及貫穿產品設計、研發到生產全鏈條的高標準質量控制體系,成為中國大陸首個通過香港食環署嚴格審核的高端冰淇淋品牌。
2.品牌出海,合作IP建立全球認知
如果說產品本地化是“走出去”,那么品牌全球化則是“走上去”。
回看蒙牛近幾年的品牌出海戰略,它并非簡單“符號輸出”,而是通過與國際化IP的合作,將品牌理念與全球消費者的情感與價值需求匹配。
蒙牛選擇的一條最具全球穿透力的路徑就是體育營銷。
從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開始,蒙牛就成為了全球官方贊助商,這是中國品牌首次以乳品類別身份登上世界杯舞臺。
“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的廣告語,因為與球王梅西、法國球星姆巴佩合作而深入人心,讓全球觀眾有機會記住了來自中國的蒙牛。
此后,蒙牛又陸續成為卡塔爾世界杯、2026美加墨世界杯的“全球官方贊助商”,此外也作為中國女足和青少年足球的支持者,將“營養世界的每一份要強”的品牌主張,與足球運動的拼搏精神深度綁定。
蒙牛同時也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2024年巴黎奧運會以及未來多屆奧運會的官方乳品。在巴黎奧運期間,蒙牛將天生要強的中國品牌精神帶到塞納河畔。這背后不止是通過營銷來呈現中國體育的精神,同時也在不斷強化中國牛奶的品質。
長期、持續的頂級體育IP綁定,帶來的不僅是品牌曝光,還有品牌價值的全球認同。
根據益普索調研數據,自2018年進行體育營銷以來,蒙牛在東南亞、北美等核心海外市場的品牌認知度提升了超過200%,品牌好感度也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同時,蒙牛在不斷跳出傳統合作模式,結合市場,做更年輕化、生活化的表達。
早在與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際IP合作時,蒙牛做的,就并非簡單貼標,而是結合IP,融入特色。蒙牛與環球影城合作的小黃人雪糕一經推出便快速走紅。這背后,蒙牛與環球長達4年,經過20多輪打樣后試圖做到“神還原”。
不斷強化品牌與本土消費者的情感鏈接,甚至成為生活的一個部分,是對蒙牛全球品牌價值的一種升華。一位印尼店主給孩子名字取名叫做Aice(艾雪),因為他通過賣艾雪冰淇淋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在雅加達亞運會上,他還作為火炬手傳遞了亞運火種。
這樣的蒙牛不再只是“來自中國”的牛奶,而是“代表中國”的牛奶,一家有價值主張的乳業品牌。
3.文化出海,全球化的更近一步
蒙牛在全球舞臺上講好中國民族品牌故事的同時,也抓住機會將品牌出海訴求與中華文化出海的大敘事相互融合,讓國際化更近一步,成為全面彰顯中華文化自信的助力者。
今年大年初一,電影《哪吒2》在影院上映,電影票房超過150億,成為又一部現象級的國產電影。
蒙牛早在電影上映前一個半月,就與哪吒敲定合作,不但在國內市場為旗下大白奶、精選牧場、純甄等眾多品牌均換上哪吒限定包裝,還將這個IP應用在了全球市場的品牌投放中,實現品牌與IP的雙贏。
在全球市場,蒙牛依照文化差異對《哪吒2》的內容元素進行了轉譯,讓品牌與電影的影響力得到了更有效的釋放。如在北美的投放中,就增加了“美食互動”以及更被當地人知曉的“功夫熊貓”元素,中東版則是將風火輪替換為阿拉伯飛毯。
同時,蒙牛旗下品牌瑞哺恩推出哪吒聯名罐身,結合哪吒重塑肉身情節打造了“長肉神器”概念。通過創新設計與精準營銷,契合母嬰群體對寶寶健康成長的關注,瑞哺恩在東南亞電商平臺的搜索量增長300%,不僅帶動產品銷量,推廣了電影,還在當地掀起“國潮熱”,傳播了中國文化與品牌理念 。
巴黎奧運會期間,蒙牛作為TOP贊助商,在塞納河左岸搭起一個50米的T臺,56名來自貴州肇興侗寨、云南楚雄彝鄉、新疆喀什等地的青年演員依次登臺,呈現了一場民族風走秀。蒙牛的品牌形象借此變得生動、飽滿,中國文化則又一次在全世界觀眾面前展現了獨特的風采。
蒙牛不僅是一個商業品牌,還是中華文化理念的傳播者。這也體現在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真落實上。
在印尼推廣冰淇淋時,通過“冰柜投放計劃”,蒙牛為中小商店店主提供免費冰柜,甚至提供電費補貼。這些年,蒙牛累計向鄉村地區投放近60萬臺冰柜,覆蓋約40萬家零售終端。這既帶來了有效的銷售網絡,也改善了當地民生。
從品牌出海到文化出海,既是借勢,也是一種更看長期的策略。IP與熱點有其生命力,植根于文化的土壤中,得到的消費者移情,才可以喂養一個品牌的成長和壯大。
4.結語
乳業國際化這條路并不容易。供應鏈的韌性、產品本土化能力、品牌信任度,每道坎都會阻撓發展。蒙牛不甘于只做產品的輸出者,而是以“產品-品牌-文化”三位一體構建了一套更立體的出海體系。
從產品創新和本地化,到借由全球IP豐厚品牌,再到將中國文化帶出海,這是中國乳業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一種更大的野心,也側面見證了中國乳業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甚至“走上去”的范式變遷。對蒙牛來說,這會是一條漫長、曲折但光明的路。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