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食品飲品>正文內容
          • 高端咖啡“降咖位”,咸淡如何
          • 2025年06月19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當下,現制飲品市場分為咖啡與茶飲兩大賽道,二者邊界日益模糊,蜜雪冰城、瑞幸、庫迪等頭部品牌通過“兩手抓”實現雙贏。國金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現制茶飲市場規模預計達3689億元,仍比現磨咖啡市場高出超1000億元,盡管咖啡市場增速略快于茶飲,但兩者均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長率。

          “終于降價了,高低要來嘗嘗咸淡!”在手機上刷到星巴克降價的消息,上班族王女士立馬下了一單。這正是無數咖啡愛好者最近討論的話題:6月10日起,高端咖啡品牌代表星巴克,旗下的三大王牌品類“星冰樂”“冰搖茶”“茶拿鐵”共計數十款產品集體推出全新夏日“心動價”。以大杯產品為例,平均價格降幅為5元左右,最低價為23元。

          像王女士這樣通過外賣平臺購買的消費者,還能收獲多一分驚喜——隨著紅黃藍“三色”大軍的“外賣大戰”持續升級,疊加各路補貼后,高端咖啡品牌的價格不再“高冷”,最低僅需10余元。高端品牌主動放下“咖位”背后有著怎樣的考量?消費者對此是否買賬?記者展開了探究。

          現象 不到15元,喝一杯精品咖啡

          “來星巴克,非咖一下,夏日心動價23元起!”走進位于IFS國金中心的星巴克門店,顯眼的廣告牌彰顯著該品牌的降價決心。價目表十分誘人——“冰搖茶”系列的最低價格為23元一杯,“茶拿鐵”系列的最低價格為26元一杯,相比此前的確親民不少。

          不過記者注意到,此番降價主要集中在“非咖”產品(即非咖啡飲品),而咖啡品類飲品多維持原價。

          想喝一杯平價的高端咖啡?手機外賣是好渠道。在淘寶閃購、京東秒送、美團外賣等平臺上,星巴克門店頁面均設置了折扣、特價商品專區,多款產品加入折扣行列,最低降至10元區間。例如在淘寶閃購平臺上,一款名為“白桃氣泡美式(大杯)”的飲品券后11.2元即可拿下,而其官方小程序上的原價為36元,降價幅度接近70%。

          除星巴克外,其他高端咖啡品牌的外賣價格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記者統計發現,以一杯美式咖啡為例,COSTA、M Stand、Manner等品牌的最低價分別只要14.5元、14元和8元。不到15元喝一杯精品咖啡,正成為打工人的現實。

          觀察 嘗鮮者居多,實際性價比有限

          “降價之后,感覺自己又愛上星巴克了!”市民施小姐坦言,自己迷上了該品牌的“冰搖茶”系列,此前覺得還有些小貴,偶爾才舍得喝一杯,現在終于實現“飲品自由”了,“外賣一杯不到20元,每天喝也無妨!”

          像施小姐這樣的消費者多嗎?記者線下走訪多家高端咖啡品牌門店發現,低價確實帶來了人流量的提升。

          下午5時,IFS國金中心的星巴克門店人滿為患,偌大的店面里座位已所剩無幾。“沒想到價格還挺劃算的,可以來兩杯!”齊先生和朋友來長沙旅游,原本走進星巴克只為解暑,但看到價格后決定買上兩杯。記者觀察10分鐘,其間下單及取餐的顧客有五六名之多,咖啡師忙碌不停,足見生意火爆。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價格優勢集中在線上的品牌,線下人流略顯不足。同一時段,悅方商場1樓的Tims、M Stand、Manner等門店僅有零星幾位顧客。某門店店員透露,工作日他們的訂單以線上為主,線下進店購買者寥寥。

          盡管低價吸引了嘗鮮客,但也再一次放大了性價比爭議。例如,降價后星巴克的茶飲系列價格多降至30元左右,但對比國內其他茶飲品牌20元左右的價格,仍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即便線上可以做到10余元的單價,但在瑞幸、庫迪等長期“9.9元”策略的對比下,似乎還是缺乏一些競爭力。

          此外,外賣平臺的超低價多由短期補貼帶動,多數品牌自身并未調整官方定價。

          思考 高端咖啡未來該怎么走?

          星巴克此次“放下身段”,折射出眾多高端咖啡品牌的轉型焦慮。

          當下,現制飲品市場分為咖啡與茶飲兩大賽道,二者邊界日益模糊,蜜雪冰城、瑞幸、庫迪等頭部品牌通過“兩手抓”實現雙贏。國金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現制茶飲市場規模預計達3689億元,仍比現磨咖啡市場高出超1000億元,盡管咖啡市場增速略快于茶飲,但兩者均保持在20%左右的增長率。

          面對融合趨勢,星巴克也在積極調整策略。其中國首席增長官楊振提到,“非咖”場景下完善的產品矩陣,將與核心咖啡產品雙線并舉,讓星巴克能夠根據不同消費場景、門店類型等因素,打造不同的產品組合與體驗,從而更好地滿足顧客的多元需求。

          然而,這樣的低價會一直持續下去嗎?尤其是對于這些品牌的核心消費者,即咖啡愛好者來說,答案的未知性可能更大。

          矛盾的關鍵在于作為原料的咖啡豆。2025年初,咖啡期貨價格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接近440美分/磅。此后價格略有下跌,2025年5月國際咖啡組織(ICO)報告顯示,咖啡綜合價格月度平均價格指數為334.41美分/磅。但這一數據仍高于2024年第四季度末價格,整體向上的走勢較為明顯。

          記者在調查中看到,這些高端咖啡品牌的原料價格也都不菲,如星巴克最便宜的咖啡豆為105元/250克,M Stand一份227克的咖啡豆售價128元,似乎不足以支持持續的低價策略。

          尋找新供應商是一個選項。例如,近日Lavazza(拉瓦薩咖啡)和德國咖啡行業代表之一的Dallmayr正考慮合并,后者定位中端,旗下一款據稱為100%阿拉比卡咖啡豆的產品200克售價僅需57元,“口糧豆”的加入或能緩解高端咖啡的原料壓力。

          在咖啡豆成本持續高企的當下,15元一杯的“高端咖啡”更像是行業拋給市場的一道選擇題:當高端消費場景被價格戰動搖,這些品牌能否在性價比與品牌調性的博弈中脫穎而出?這或許不僅關乎一杯咖啡的定價邏輯,更預示著新消費時代品牌價值重構的底層密碼。(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星源)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