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手機>正文內容
          • 折疊屏手機市場加速多元化
          • 2025年09月05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隨著多品牌陸續入場、成本逐步下探,折疊屏手機市場將逐步從“嘗鮮”走向“常用”,從“單一形態”進入“雙折、三折、卷軸屏多元并存”的新階段。據行業研究機構Omdia預計,到2026年,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6100萬臺。

          歷經一年,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第二代三折疊屏手機正式發布。9月4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在華為Mate XTs非凡大師及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宣布,華為正式推出新一代三折疊屏旗艦手機Mate XTs非凡大師。

          三折疊屏手機的更迭,再度推高了折疊屏手機的熱度,也驅動著產業鏈多個環節的技術創新與供應鏈升級。

          據余承東介紹,新款三折疊屏手機搭載麒麟9020芯片和新一代鴻蒙操作系統,整機性能提升36%。同時,在渠道上,今年將首次通過美團閃購同步首發銷售。這也是華為三折疊系列首次在即時零售渠道同步首銷。

          “華為以其在鉸鏈結構、屏幕疊層及系統適配等方面的持續創新,將三折疊屏這一極具復雜度的產品形態推向實用階段。其產品在輕薄性、耐久度和多任務交互等方面表現突出,逐步讓三折疊屏手機在大眾市場占得一席之地。”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研究員馬超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看到三折疊屏手機的市場前景,眾多玩家也在“暗中”加碼研發。據悉,三星和蘋果有意推出三折疊屏手機搶占市場。小米、OPPO、榮耀等國內品牌也均被曝出加速三折原型機研發。

          “華為通過三折疊屏手機的迭代,不僅鞏固了技術地位,更推動折疊屏手機從‘嘗鮮工具’向‘生產力設備’轉型。其‘硬件突破+生態協同’策略,將加速行業洗牌,迫使競爭對手在形態創新與生態構建上同步投入。預計到2026年,折疊屏手機價格將進一步下探至1萬元以內,成為主流消費電子品類,而華為或將繼續主導相關市場。”馬超說。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受益于中國市場的持續走強以及美國市場的快速增長,第二季度全球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45%。該機構分析師表示,中國可折疊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仍然強勁,其中華為是主要驅動力。

          中國市場方面,國際數據公司IDC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為498萬臺,同比增長12.6%。其中,華為占據了75%的市場份額。整體來看,三折疊屏細分賽道增速顯著高于整體市場,正成為手機行業最大增長極。

          隨著多品牌陸續入場、成本逐步下探,折疊屏手機市場將逐步從“嘗鮮”走向“常用”,從“單一形態”進入“雙折、三折、卷軸屏多元并存”的新階段。據行業研究機構Omdia預計,到2026年,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6100萬臺。

          國泰海通科技資深分析師李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手機廠商加速三折疊屏的持續研發,將持續推進折疊屏手機的多元化,進一步拓寬產品形態邊界,吸引更多注重便攜與大屏體驗的高凈值用戶。

          三折疊結構對核心零部件的性能與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帶動鉸鏈、屏幕等環節的新一輪升級。

          在鉸鏈方面,三折屏的鉸鏈復雜度遠超傳統折疊屏,江蘇精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東睦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廠商已切入華為供應鏈;柔性屏幕方面,多次折疊對屏幕折痕、耐疲勞性提出極高要求,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正持續推動UTG(超薄柔性玻璃)國產化;材料與設備方面,CPI薄膜、激光切割設備等環節也有望同步受益。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副會長韓舉科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華為推出新一代三折疊屏手機,既是一場技術突圍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行業風向標的重置。其不僅重新定義了高端手機的形態上限,更激活了產業鏈創新活力,推動全球手機市場進入新一輪競爭周期,讓折疊屏手機競爭走出配置的堆砌,而成為形態、生態、供應鏈三位一體的全面較量。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