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手機>正文內容
          • 功能推陳出新、高端占比增長 以舊換新拉動手機消費升級
          • 2025年06月26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對于智能手機市場走向,王瓊潔認為,一方面,智能體驗將持續升級。隨著端側大模型加速落地,AI技術將重構用戶體驗,涵蓋影像、語音交互、個性化服務等場景,手機能精準“理解”消費者意圖、規劃多步驟任務、跨應用執行任務,并在手機、平板、電腦等不同設備間實現無縫連接和交互融合。另一方面,高端市場格局也將發生變化。蘋果雖仍在國內高端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由于蘋果智能功能較弱以及國產手機快速發展,蘋果的領先優勢或將被本土品牌縮小。

          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持續帶動消費回升向好。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消費品以舊換新五大品類合計帶動銷售額1.1萬億元,發放直達消費者的補貼約1.75億份。其中,5352.9萬名消費者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5662.9萬件。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9470.8萬部,同比增長3.5%,其中,5G手機8093.2萬部,同比增長5.6%,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5.5%。艾媒咨詢集團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盡管增幅相對有限,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已實屬不易。依托補貼政策持續發力以及換機周期帶來的自然更新動力,國內智能手機市場溫和復蘇。同時,行業格局呈現出明顯的頭部特征,前五大品牌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賽迪智庫信息化與軟件產業研究所信息技術研究室副主任王瓊潔認為,從產品價格結構看,國內中高端市場占比增長,低端產品市場占比下降,出現一定程度的消費升級。

          智能手機銷量穩步增長,王瓊潔認為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國補消費政策拉動。今年1月份,手機首次納入國家補貼政策范圍,對6000元以下手機,按產品售價的15%給予最高不超過500元的補貼,疊加春節前后的電商平臺活動旺季、廠商“高配低價”的銷售策略,刺激更多消費者升級設備。二是解鎖智能新體驗。各大廠商均已發布搭載端側大模型的AI手機,通話實時翻譯、圖像智能消除、文章摘要等AI功能和跨終端交互方式成為重要賣點,新鮮的使用體驗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換機需求。三是物理形態的持續創新。種類繁多的折疊屏、超薄屏手機憑借便攜性和趣味玩法為追求差異化體驗的消費者提供了新選擇。

          “當前,智能手機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已從過去的18個月延長至約40個月,這意味著上一輪集中換機潮所形成的設備更新需求正進入釋放窗口期。同時,經濟環境改善為市場注入了消費動能,隨著整體經濟預期向好,消費者消費意愿逐步回升,疊加廠商優化庫存水平和營銷創新,共同推動了終端銷售增長。”張毅說。

          在此背景下,國產手機積極創新,在人工智能、影像、續航等各方面推陳出新,搶占市場。AI技術加速向手機滲透,主流廠商積極構建自己的AI大模型體系,著力從底層芯片到上層應用的全鏈路優化,加速整合AI能力,將大模型技術與AI算法深度融入智能手機系統,在語音助手交互、圖像識別處理、智能推薦服務以及防騷擾電話識別等場景中實現了功能升級。

          對于智能手機市場走向,王瓊潔認為,一方面,智能體驗將持續升級。隨著端側大模型加速落地,AI技術將重構用戶體驗,涵蓋影像、語音交互、個性化服務等場景,手機能精準“理解”消費者意圖、規劃多步驟任務、跨應用執行任務,并在手機、平板、電腦等不同設備間實現無縫連接和交互融合。另一方面,高端市場格局也將發生變化。蘋果雖仍在國內高端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但由于蘋果智能功能較弱以及國產手機快速發展,蘋果的領先優勢或將被本土品牌縮小。

          “產品創新仍將圍繞用戶核心痛點展開。”張毅認為,包括電池技術的突破;AI技術與終端設備的深度融合將向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延伸;影像功能升級將超越單純的像素與光學性能比拼,在虛擬背景生成、人像美顏算法、拍攝防抖技術等方面精細化打磨;折疊屏手機憑借技術成熟度提升與成本逐步下探,展現出推動品牌高端化的強勁潛力。整體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正處于技術迭代與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政策紅利、消費周期與技術創新的多重疊加,將推動行業向更具價值深度的方向演進。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