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產業正向“生態聯動”進階
- 2025年09月25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在汽車產業變革的下半場,唯有以開放心態接納跨領域伙伴、以協同思維整合技術資源、以用戶需求驅動創新的企業,才能占據主動。未來,隨著5G、AI、儲能技術的滲透,“汽車+能源”“汽車+科技”的跨界生態將不斷涌現,推動汽車產業完成從機械工業到智能生態產業的質變。
在傳統汽車產業格局中,整車企業始終處于價值鏈頂端,零部件企業大多處于從屬地位。然而,隨著電動化、智能化浪潮席卷行業,汽車產品已從機械代步工具徹底轉向融合機械、電子、通信、人工智能、能源的智能移動終端,生態聯動正從可選策略變為汽車產業進階的必然邏輯。而這也意味著,掌控關鍵技術的零部件企業在產業生態中的話語權正在提升。
近期,華域汽車以2.06億元收購上汽清陶49%股權,正是瞄準固態電池核心技術,構建傳統部件與新能源技術協同的解決方案;此外,領益智造收購江蘇科達則打通從部件到電子的鏈路,恒博股份、愛柯迪則補全智能座艙與電驅系統生態。這些案例都釋放出零部件企業正推動產業競爭從單一產品比拼轉向生態系統較量的信號。
筆者認為,生態聯動正成為汽車產業進階的核心邏輯。生態聯動是以技術融合為內核、以生態協同為骨架的產業思維變革。它打破傳統產業邊界,讓零部件企業由從屬者變為價值共創者,讓產業鏈從線性鏈條變為網狀生態。傳統模式下各環節技術研發呈孤立狀態,而如今智能電動汽車的技術需求倒逼產業鏈轉向多技術融合聯動。
以動力電池領域為例,華域汽車掌握固態電池技術后,與底盤部件、熱管理系統研發團隊深度協同,在整車架構設計初期就確定電池包能量密度、安裝布局和熱失控防護方案,實現電池技術、底盤結構、熱管理系統的三位一體技術聯動,使電池成為優化整車續航與安全性能的核心變量。這種變革正是生態聯動的典型縮影。
同時,技術融合推動產業鏈生態協同從線性供應到網狀共生的升級。傳統產業鏈是從整車廠到一級供應商再到二級供應商的線性結構,信息資源單向流動,協同效率低下;而生態聯動模式下,產業鏈已升級為各環節主動共創的網狀結構。
例如,大眾汽車通過跨領域開發流程將研發周期大幅縮短,通過并聯化設計和數字孿生技術,避免傳統模式的資源浪費。供應鏈安全協同降低了單一依賴風險,商業模式協同讓企業提升盈利空間,電池企業聯合整車廠與能源服務公司,提供“銷售+充電+回收”一體化方案,通過用戶數據優化服務布局,形成全生命周期價值閉環。
另外,成功的生態整合不是簡單的資源堆砌,而是要通過科學的機制設計,使各業務單元既保持創新活力又能產生協同效應。特別是在技術快速迭代的領域,如何平衡自主研發與外部整合的關系,成為企業需要深思的課題。
在汽車產業變革的下半場,唯有以開放心態接納跨領域伙伴、以協同思維整合技術資源、以用戶需求驅動創新的企業,才能占據主動。未來,隨著5G、AI、儲能技術的滲透,“汽車+能源”“汽車+科技”的跨界生態將不斷涌現,推動汽車產業完成從機械工業到智能生態產業的質變。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