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銷兩旺,新能源汽車一路向“新”
- 2025年08月21日來源:光明日報
提要:“我國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升級進入穩步發展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技術快速迭代和成本優化,促進了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和市場化普及。
“瞅瞅,這車老帶勁兒了!”
前不久,遼寧沈陽市民張朝陽購買了一款心儀已久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并向親朋好友分享了自己的購車經歷。“車漆、輪轂、內飾顏色等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搭配,還能享受以舊換新補貼,方便、實惠,省了2萬多塊錢呢。”張朝陽興奮地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3.2萬輛和82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9.2%和38.5%,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5%。
“我國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升級進入穩步發展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說,技術快速迭代和成本優化,促進了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和市場化普及。
漸成潮流,“電車一族”越來越多
“早上出發前,我通過手機遠程操控,就可以提前打開車窗通風或者打開空調降溫,還能遠程啟動車輛,剩余電量、車內溫度、輪胎胎壓等信息在手機App上實時顯示、一目了然。”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新能源汽車車主曹楠楠告訴記者,她的愛車具有自動泊車、輔助駕駛、能量回收等功能,不僅科技范兒十足,而且還很省電,跑300公里只需100元左右的電費。
當前,新能源汽車銷售越來越火,像曹楠楠一樣的電車一族越來越多。
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能源局組織開展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加快補齊鄉村地區新能源汽車消費使用短板,構建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鄉村居民出行體系。
如今,在不少農村地區,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漸成潮流。“開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成本也很低。村里幾十戶村民都開上了新能源汽車。”重慶合川區彎橋村一位村民說。
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3萬輛和126.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3%和27.4%;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8.7%。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介紹,7月,以舊換新政策效果繼續顯現,行業綜合整治“內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企業新車型持續投放,助力車市平穩運行,同比實現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延續快速增長態勢。
“宏觀政策持續發力、適時加力,將有效釋放內需潛力。”陳士華說,近日,國家層面已下達第三批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第四批將于10月份按計劃下達,并將督促地方細化資金使用計劃,確保資金有序均衡用到年底。這將有助于穩定消費信心,持續提振汽車消費,確保下半年行業平穩運行。
付炳鋒表示,在完備頂層設計與強力政策支持下,依托勇于創新的企業、樂于嘗試的消費者和超大容量市場,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快速發展,構建起完備產業體系以及供應鏈成本優勢。汽車產業鏈邊界不斷拓寬,正逐步形成跨界融合的產業新生態。
與此同時,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我們在小區車庫里安裝了充電設施,到家停下車就能充電,非常方便。”家住北京市大興區的黃曉旭說。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充電槍)總數已達到1610萬個。其中,公共充電設施(充電槍)409.6萬個,私人充電設施(充電槍)1200.4萬個;充電設施縣域覆蓋率達到97.08%,鄉鎮覆蓋率達到80.02%。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總充電量達549.23億千瓦時。
“技術增活力,綠色添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高速公路充電樁數量4年翻了兩番多,覆蓋98.4%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大大減少了新能源汽車駕駛員的“里程焦慮”。
競爭力強,出口保持高增長
“將空調調至22攝氏度”“播放一首歌”……在近日舉辦的2025年印度尼西亞國際汽車展上,中國車企展區吸引了不少觀眾前來體驗,十余個中國汽車品牌以純電和混動車型為主,展現了車聯網、駕駛輔助系統等技術和應用。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亞純電動汽車批發銷量同比增長267%,中國汽車品牌占據銷量的九成以上。
當前,東南亞已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重要目標市場。越來越多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積極布局東南亞市場,推動“在地化生產”,快速響應區域市場差異化需求,推動海外銷售持續增長。比如,長城汽車馬來西亞合作KD工廠已實現首款產品哈弗H6組裝下線;上汽通用五菱全球第300萬輛新能源車今年5月在印尼工廠下線;吉利旗下EX5電動汽車在印尼工廠完成試生產……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副秘書長許海東表示,東南亞地區憑借在政策、市場、供應鏈和地理等方面的優勢,吸引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當地建廠、采購、銷售。中國新能源汽車競爭力強,近年來出口一直保持高增長。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市場潛力也將進一步釋放,為中國企業提供新機遇。
許海東認為,在汽車行業開啟電動化、智能化變革的時代,中國新能源汽車已具備規模化、體系化、快速迭代等先發優勢。完善的產業生態進入東南亞地區,有助于本地汽車產業以更高性價比應用智能座艙、自動泊車等新技術,提高產業現代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
瞧,一組組數據見證著持續涌現的產業活力:今年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30.8萬輛,同比增長84.6%。其中,新能源乘用車出口125.4萬輛,同比增長81.6%;新能源商用車出口5.4萬輛,同比增長2倍。
活力,源于對創新的不斷追求與突破。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等領域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創新成果層出不窮。
活力,源于產業生態的不斷優化與升級。當前,中國已形成涵蓋原材料供應、電池生產、整車制造、充換電設施建設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實現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產業鏈配套、人才培養等全產業鏈輸出……
“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在前沿技術領域仍要持續加強科技研發,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聯盟理事長董揚說。
不只做“量的冠軍”,更要成“質的標桿”
近期,汽車行業大力整治以無序“價格戰”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內卷式”競爭,引發社會關注。
7月1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召開新能源汽車行業座談會,部署進一步規范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工作。會議提出,深入推進產品價格監測、產品一致性監督檢查、縮短供應商貨款賬期等工作,開展網絡亂象專項整治、產品質量監督抽檢和缺陷調查;加快出臺新能源汽車電耗限值、電池回收利用安全等標準,引導企業深化科技創新。
“新能源汽車不能只做‘量的冠軍’,更要成為‘質的標桿’。只有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驅動,中國汽車才能真正贏得未來。”付炳鋒說,要綜合治理各種非理性競爭現象,堅決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推動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趙立金表示,我國汽車產業正從“規模發展”邁向“價值創造”,從“跟隨發展”轉向“引領創新”,面對市場競爭,要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科技供給、加強基礎原創技術研究。
“產業鏈上下游需進一步強化芯片、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創新,持續推進動力電池、燃料電池等技術迭代升級,賦能智能底盤、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跨系統融合,著力從源頭上突破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趙立金說。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進華表示,要以技術進步作為培育競爭優勢的核心動力。持之以恒推進電動化、智能化技術創新,聚焦能源動力、智能底盤、智能網聯等方面,強化基礎前沿領域、交叉融合領域前瞻性、引領性布局,著力攻克全固態電池、分布式電驅動系統、自動駕駛大模型全鏈條關鍵技術,突破車用操作系統、專用工具軟件等瓶頸短板,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車技術水平。
“以產品質量筑牢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基石。”張進華說,要加強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供應、營銷服務等全環節的質量管理,以協同創新為牽引,以生態共建為底座,全面深化企業間交流合作,集聚優勢資源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創新發展,攜手構建合作共贏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本報記者 劉坤)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