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業提質逐新拓增量 行業反內卷成效初顯
- 2025年07月15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從發布的運行數據看,上半年我國汽車市場延續良好態勢,多項經濟指標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來之不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日前舉辦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隨著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和行業奮力提質向新,我們完全有信心保持全年穩定增長。”
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562.1萬輛和1565.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5%和11.4%。這是我國汽車歷史上同期產銷首次雙超1500萬輛。
“從發布的運行數據看,上半年我國汽車市場延續良好態勢,多項經濟指標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來之不易。”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日前舉辦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隨著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和行業奮力提質向新,我們完全有信心保持全年穩定增長。”
新能源車成增長主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3%。
當前,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驅動我國汽車市場增長的主力。“隨著電動化轉型,行業企業創新能力得到提升,‘三電系統’等核心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付炳鋒說,“技術快速迭代和成本優化,促進了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和市場化普及。”
7月1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基于上半年的銷售表現,將全年銷量目標從原定的271萬輛上調約11%,增至300萬輛。吉利汽車成為今年首個上調銷量目標的整車企業。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累計銷量140.92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新能源汽車總銷量72.52萬輛,同比增長126%,占總銷量的比重為51.5%,首次超過傳統燃油汽車。這也意味著,吉利汽車新能源轉型取得初步成功。
在新能源汽車強勁驅動下,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927萬輛,同比增長25%,市場占有率為68.5%,持續保持高位。整車集團層面,比亞迪與上汽集團均超200萬輛,一汽集團、長安汽車、吉利汽車、奇瑞集團構成“百萬輛陣營”,展現頭部企業的穩定實力。新能源賽道上,小鵬、零跑、理想躋身“半年20萬輛俱樂部”,小米汽車和鴻蒙智行沖至新高,嵐圖、深藍、阿維塔等銷量也大幅增長。
盡管面臨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加大等挑戰,整車出口仍呈現較好韌性,保持穩定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總體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06萬輛,同比增長75.2%。“中國品牌進入廣闊國際市場,成為全球消費者的選擇。”付炳鋒表示,我國汽車出口規模持續攀升,產品已覆蓋200余個國家和地區,滿足了不同市場、不同地區的多樣化需求。
新能源汽車成為我國汽車市場主導力量,標志著我國電動化轉型升級上升到穩定發展的態勢,順利完成第一階段產業與市場結構調整,實現了從傳統燃油汽車主導到新能源汽車引領的歷史性跨越,不僅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可行經驗,也為邁向汽車強國打下堅實基礎。付炳鋒預計,今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1600萬輛,新車銷量占比有望超過50%。
技術和政策雙向驅動
蔚來汽車近日宣布,其智能駕駛模型NWM已開始推送到一系列車型上。這標志著蔚來自研的智能駕駛芯片應用性能達到設計目標。
“該芯片NPU等核心技術完全自研,流片一次成功,是全球首個成功流片、量產上車的同規格高階智能駕駛芯片,且實現多車型同步切換與功能推送。”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解釋,這大大提升了新車型的安全上限和體驗上限。
技術驅動產品銷量增長。今年上半年,蔚來共交付新車11.42萬輛,同比增長30.6%。李斌告訴記者,今年是蔚來產品和技術收獲大年,多項創新技術密集量產上車,有望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智能化為電動化發展注入新動能。“以往對新能源汽車增速的預測,主要基于電動化技術的演進。然而,近年來智能化技術快速發展,成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的新動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當前智能化與電動化相互促進,形成了雙向驅動的良性循環,新能源汽車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同時,“兩新”政策對我國車市上半年產銷增長也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今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累計申請量達412萬份,按照月度節奏測算,5月以舊換新申請量達到123萬輛,環比增長13%。“‘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拉動效果突出。”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隨著換購需求持續增長,淡季不淡的特征明顯,6月零售量接近3月零售量高位,體現了以舊換新政策對國內零售消費的巨大貢獻。
展望下半年汽車市場的發展,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認為,“兩新”政策將繼續有序實施,疊加行業技術不斷迭代升級,企業新品供給持續豐富,有助于拉動汽車消費繼續增長。
行業反內卷成效初顯
“經過近一個月的內部反復討論,小鵬制定了賬期調整和執行的相關步驟,并在最近開始推動向前。”7月12日,小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何小鵬表示,已將小鵬汽車的付款周期統一調整為60天內。
自6月10日起,共有一汽、東風、上汽、小鵬、小米等十幾家重點車企先后作出“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的公開承諾,以響應《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加速產業鏈資金周轉效率,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車企相關承諾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如何進一步落實兌現備受社會關注。
“7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受理中小企業關于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周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問題(建議)的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付炳鋒稱,近段時間,反內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行業主流車企主動作為,加強自律,快速采取了實質性舉措帶頭維護供應鏈穩定。
“電動化和智能網聯正在推動汽車產業進入全新的創新領域,為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高翔表示,內卷式競爭將阻礙產業健康發展。持續的價格戰已將行業盈利能力降至極低水平,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引發質量妥協,遏制創新,并最終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
高翔建議,共同營造良性競爭環境。汽車制造商應堅持長期主義,加強自律,維護產業共同利益。承諾縮短對供應商的付款周期是邁出的積極一步。相信通過持續的合作和切實的行動,可以建立牢固的共生關系,推動行業持續繁榮。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已經發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相比發展速度,行業更需要品牌,更需要創新,更需要管理變革,更需要質量和服務升級。”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同躍坦言,“汽車行業需要自律,我們有責任把中國汽車產業做強做大。”
崔東樹表示,上半年車市反內卷效果初顯,車企生產節奏穩定,壓庫存狀況得到改善。尤其是今年6月,行業生態明顯改善。
“真正的競爭優勢最終依靠價值創造,需要車企從技術創新、產品品質、用戶體驗、品牌文化等維度發力。”付炳鋒強調,新能源汽車不能只做“量的冠軍”,更要成為“質的標桿”。只有市場從價格驅動轉向價值驅動,中國汽車才能真正贏得未來。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