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決斷之年 車企高管集體呼吁反內卷
- 2025年06月16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2025年,中國汽車產業正式步入“決斷之年”。6月13日,第十七屆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開幕,論壇主席賈可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汽車品牌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策略與舉措將決定其未來命運。隨著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從成本、技術到用戶、輿論的全方位“內卷”現象愈發顯著。在此次論壇上,多位車企高管集體發聲,呼吁行業回歸本源,追求長期主義,共同守護健康有序的產業生態。
2025年,中國汽車產業正式步入“決斷之年”。6月13日,第十七屆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開幕,論壇主席賈可直言不諱地指出,中國汽車品牌正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策略與舉措將決定其未來命運。隨著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從成本、技術到用戶、輿論的全方位“內卷”現象愈發顯著。在此次論壇上,多位車企高管集體發聲,呼吁行業回歸本源,追求長期主義,共同守護健康有序的產業生態。
戰略決斷:十字路口的抉擇
2025年,中國汽車產業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汽車銷量達到3143.6萬輛,同比增長4.5%。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顯示出電動化轉型的強勁勢頭。然而,在行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和同質化問題。
在此背景下,第十七屆軒轅汽車藍皮書論壇以“決斷”為主題,匯聚了來自一汽、東風、長安等主流車企及業內資深專家的數百名代表。論壇聚焦戰略、合資、出行等十大議題,旨在共同探討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賈可博士在開幕演講中強調,中國汽車產業已進入淘汰賽周期,沒有決斷就無法決戰。
一汽、東風等傳統國企高管在論壇上表示,將加大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的投入,推動轉型升級。而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則強調,將繼續堅持高端市場定位,以技術創新和服務體驗為核心競爭力。車企高管們的決斷不僅體現在技術路線上,更貫穿于企業的日常運營與戰略調整之中。
政策方面,國家也出臺了多項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例如,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推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建設等。這些政策的出臺為車企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為有利的競爭環境。
中國汽車產業正面臨技術路線與商業模式的重大抉擇。工信部最新《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顯示,2025年固態電池產業化進度滯后預期12個月,而L4級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卻提前9個月落地。這種技術演進的不均衡性,迫使企業必須作出戰略取舍。
“市場不是輿論場,品牌的根基在實驗室、在生產線、在用戶的真實場景中。我們應該把流量還給產品,把話筒交給技術,聚焦服務用戶的能力而不是忽悠用戶的能力,真誠地向市場和社會釋放正確的信息,真誠地回饋用戶對企業的期待,讓輿論回歸到對產品、對技術、對服務、對品牌建設的關注上。”嵐圖汽車CEO盧放說。
破局內卷:構建新型產業秩序
隨著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內卷現象愈發顯著。從成本、技術到用戶、輿論,全方位的內卷不僅加劇了市場競爭,也損害了產業的健康發展。在此次論壇上,多位車企高管集體發聲,呼吁行業“反內卷”,回歸本源。
今年6月1日,修訂后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其中,《條例》的款項支付規定中提到,大型企業從中小企業采購貨物、工程、服務,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合同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但應當按照行業規范、交易習慣合理約定付款期限并及時支付款項,不得約定以收到第三方付款作為向中小企業支付款項的條件或者按照第三方付款進度比例支付中小企業款項。
在此背景下,各車企率先從解決供應商賬期問題入手“反內卷”,推動上下游關系重構。6月10日晚,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廣汽集團、賽力斯集團等車企相繼宣布,對供應商的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6月11日,比亞迪汽車、奇瑞汽車、小鵬汽車等多家車企跟進。據統計,目前共有17家重點汽車生產企業作出相應承諾。在外界看來,政府相關部門與行業協會相繼發聲,強化對“價格戰”等無序競爭的監管,將推動汽車產業鏈向高質量的協同轉型,而車企的“賬期”自律則能夠進一步緩解供應鏈資金壓力。
廣汽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高銳認為,從長期看,市場競爭從來都不是百米短跑,而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供應鏈體系正是廣汽發展長跑中不可或缺的“配速員”,既可以保障企業穩健起跑,更能助力持續發力,最終贏得長遠發展。
此外,在“反內卷”的過程中,車企也在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蔚來始終堅持從高端市場入手,注重技術創新和用戶服務體驗。通過構建用戶社區經濟,蔚來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品牌競爭優勢。
淘汰角逐:多維度生存競賽
隨著汽車產業的競爭加劇,淘汰賽已經悄然來臨。在新能源、智能網聯等新興領域,車企們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未來幾年內,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持續增長,智能網聯汽車也將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麥肯錫《2025全球汽車展望》也預測,未來三年中國市場將出現30%的品牌整合。這意味著,部分車企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在這場淘汰賽中,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將成為決定車企生死的關鍵因素。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已經達到40.9%,預計到2025年底這一比例將超過50%。同時,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也在快速發展,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為了在這場淘汰賽中脫穎而出,車企正在加速轉型升級。一方面,加大在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另一方面,深化與合作伙伴的戰略合作,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此外,車企還在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然而,贏得淘汰賽并非易事。除了面臨來自國內市場的競爭壓力外,車企還需要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國際汽車品牌正在加速布局中國市場。他們憑借先進的技術、豐富的經驗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給中國汽車品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展望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更為有利的競爭環境。但同時也需要車企們具備更加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更加果斷的決斷力才能贏得未來的決戰。在“決斷之年”,車企高管們集體“反內卷”、共謀破局之道無疑為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