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排放新規為車企“松綁” 歐洲汽車行業綠色轉型走向何方?
- 2025年05月15日來源:工人日報
提要:楊成玉表示,從短期來看,放寬碳排放規則確實能夠降低歐洲車企的生產成本,緩解其轉型壓力。然而從長遠審視,這一政策實質上反映出歐洲的電動汽車發展戰略并不清晰。不少歐洲汽車業內人士擔憂,鑒于歐洲市場電動汽車普及進程不及預期,歐盟設定的到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車的目標恐難如期實現。
近日,歐洲議會通過一項法規修訂案,放寬新的乘用車和廂式貨車二氧化碳減排目標,為歐洲汽車制造商提供更靈活的排放合規路徑。
這項修訂案規定,歐洲汽車制造商在2025年至2027年期間,不再按照年度審核碳排放,而是以這3年的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水平來衡量是否達到減排目標。若車企在個別年份排放超標,仍可通過其他年份的超額減排來實現合規目標。
根據歐盟現行規則,自2025年起,乘用車碳排放上限為93.6克/公里,廂式貨車碳排放上限為153.9克/公里。車企需為超出排放限制的每克二氧化碳支付95歐元,罰款數額還要乘以車企當年的銷量。排放規則修訂后,歐洲汽車制造商將可規避約160億歐元的罰款。
目前,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已就修訂案文本達成一致,但還需經過歐盟理事會正式批準才能生效。
“歐盟對于實現碳中和目標抱有非常大的期待,但是歐洲汽車行業的現實情況無法滿足歐盟對綠色轉型的期望,修訂案放寬車企碳排放規則是歐盟的一種自我妥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發展促進中心副研究員楊成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近年來,歐洲汽車制造商正陷入多重困境。
2024財年,受成本上漲影響,德國大眾集團凈利潤較上財年下降30.6%,并計劃2030年前在德國裁員超過3.5萬人,寶馬集團息稅前利潤較2023年下滑35.8%。斯泰蘭蒂斯集團、雷諾等傳統車企則紛紛宣布大規模裁員和工廠關閉計劃。
在車企遭遇經營困難的同時,歐盟嚴苛的綠色轉型政策也在持續施壓。然而電動化轉型遲緩、歐洲市場對電動汽車需求不足,均導致歐洲電動汽車銷量不及預期。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2024年歐盟國家電動汽車銷量約為144.8萬輛,較2023年下降了5.9%,部分車企因此面臨碳排放超標的風險。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宣布對進口汽車加征25%關稅,不僅直接沖擊歐洲車企對美出口,更對其全球市場布局和供應鏈產生廣泛影響。
面對日益增加的挑戰,歐洲主要汽車制造商及行業組織向歐盟持續游說,歐盟不得不采取紓困措施來緩解汽車制造商的生存壓力。
然而,修訂案的通過在歐洲內部引發了明顯的意見分歧。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這一修訂案將為歐洲汽車制造商提供履行義務的“喘息空間”。
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總干事西格麗德·德弗里斯也認為,這一政策調整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它既體現了對當前汽車市場復雜性的充分考量,也回應了電動汽車市場接受度偏低以及本土電池供應鏈建設遲滯等結構性挑戰”。
然而非政府組織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歐洲負責人彼得·莫克則表示,這一措施是歐洲清潔交通戰略的一次“倒退”。該組織估算,這項政策或將導致車企額外排放2600萬至5100萬噸二氧化碳。
歐洲運輸和環境聯合會則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歐盟電動汽車銷量達41.3萬輛,同比增長了23.9%,“歐盟在市場強勁增長之際放寬排放標準的做法令人費解”。該組織警告,政策調整不僅延緩燃油車向電動車的轉型進程,更將使歐洲在全球電動汽車競爭中愈加落后,同時也會動搖投資者對歐洲制造業的信心。
楊成玉表示,從短期來看,放寬碳排放規則確實能夠降低歐洲車企的生產成本,緩解其轉型壓力。然而從長遠審視,這一政策實質上反映出歐洲的電動汽車發展戰略并不清晰。不少歐洲汽車業內人士擔憂,鑒于歐洲市場電動汽車普及進程不及預期,歐盟設定的到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汽車的目標恐難如期實現。
此外,“歐盟作為全球綠色監管最為嚴格的地區之一,近期的政策轉向或將引發連鎖反應——其他國家或以此為參照,基于自身產業競爭力和成本壓力的考量,追隨歐盟的腳步相繼放松環保監管要求。這種現象一旦形成,或將延緩全球主要制造業的綠色轉型進程。”楊成玉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