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金融保險>正文內容
          • 預定利率下調掐表!分紅險能接住下一波流量嗎
          • 2025年09月01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預定利率下調,意味著人身險行業正迎來又一次的歷史性時刻。對于應對舉措,頭部險企的動作無疑最具代表性。在近日舉辦的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多家A股上市險企不僅透露了預定利率下調的應對策略,還對下一步的產品發力方向進行了“擘畫”。

          “最近每天都像在惡補暑假作業,加班加點趕在9月1日之前‘交作業’的感覺。”有保險經紀人8月31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個暑假正趕上預定利率下調倒計時,每日投保量變得極大。對于產品下架而言,一些產品說“拉閘”就“拉閘”,雖然一些產品明確了8月31日停售,但自8月29日便關停了投保系統,不再接受新單。

          圖片來源:壹圖網

          預定利率下調,意味著人身險行業正迎來又一次的歷史性時刻。對于應對舉措,頭部險企的動作無疑最具代表性。在近日舉辦的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多家A股上市險企不僅透露了預定利率下調的應對策略,還對下一步的產品發力方向進行了“擘畫”。

          那么,預定利率切換將對產品格局帶來哪些影響?又將怎樣影響壽險市場?

          停售最后一天

          “8月31日起全系統停售2.5%及以上相關產品,24時之后的投保申請將不予錄入!”“停售的產品,是徹底停售,9月1日起將上市全新的符合預定利率水平要求的產品”……最近一個月以來,代理人的朋友圈再度熱鬧起來。

          回顧來看,7月25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召開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專家咨詢委員會二季度例會,認定普通型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研究值為1.99%。這意味著普通型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迎來動態調整機制落地以來的首次調降。

          人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觸發調整之時,頭部險企帶頭釋放調整信號。如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紛紛發布公告稱,調整新備案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2.0%,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最高值為1.75%,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最高值為1.0%。

          其他保險公司也接連釋放信號:將新備案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下調,并于2025年8月31日24時起不再受理超過預定利率最高值的產品投保。

          8月31日24時,保險業預定利率2.5%時代正式落幕,這是自去年以來的又一次大規模利率下調。“停售前保險銷售局面非常火爆,部分保險公司、保險經紀公司的系統在8月31日已經發生明顯卡頓,雙錄系統也出現卡頓的現象。”8月31日,某頭部保險中介公司保險經紀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一些保險經紀人最近幾日每日工作時長遠高于平日,客戶購買欲望強烈。

          保險銷售員的忙碌程度隨處可見,北京商報記者翻閱微信朋友圈發現,有保險銷售員將微信昵稱直接改為:8月31日保險停售,抓緊投保;8月31日當天,有保險銷售員連發十余條朋友圈,相關內容均為投保介紹附帶投保鏈接,記者點開投保鏈接發現,有產品還標注了距離下架的倒計時;也有保險銷售員表示,感覺在7×24小時辦公,忙碌到路上也在協助投保。

          “新產品目前還在逐步上架中,但數量并不是很多,預計恢復到之前的數量需要一定時間。”上述保險經紀人也表示,和往常預定利率下調情況接近,產品每到“停舊上新”階段,會有一定的緩沖期。

          此外,記者了解到,對于一家保險中介平臺而言,下架的產品數量將高達百款。經歷重要調整的產品涉及重疾險、定期壽險、增額終身壽險、年金險和分紅險在內的多類保險產品。

          頭部險企押寶分紅險

          對于產品的承保方保險公司而言,預定利率再次調降產生了哪些影響,又將如何應對,成為市場普遍關心的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多家頭部險企針對利率下調進行了發聲。

          “就本次預定利率下調而言,公司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新產品儲備、銷售管理、人員培訓、系統建設、政策宣傳、輿情監測等方面,形成了貫穿公司前中后臺的綜合化經營管理體系。”對于預定利率下調,中國人壽總裁利明光如是表示。

          新華保險總裁龔興峰也表示,對于預定利率下調,公司自年初以來建立了產品動態調整工作機制,加強資產負債聯動,豐富產品多元化供給,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推動業務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哪類產品將成險企重點發力對象?答案紛紛指向分紅險。

          中國人保副總裁、人保壽險總裁肖建友表示,下半年聚焦年金險、終身壽險等高價值產品,同時加快分紅險產品轉型;談及分紅險轉型,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表示,分紅險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從今年上半年市場表現來看,整個行業確實都在向分紅險方向轉型。對平安集團而言,今年上半年分紅險已占據新單價值的40%。中國太保總精算師張遠瀚在業績會上表示,新一輪預定利率的調整使得分紅險的相對優勢更加凸顯。

          民生證券發布的研報也顯示,產品結構方面,在存款利率與理財收益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具備“保障+收益”屬性的分紅險產品相對吸引力提升。壽險方面,分紅險有望成為主線,在預定利率下調的背景下,分紅險的中長期回報相對理財產品和定期存款仍具有吸引力。

          整體而言,在預定利率下調后,保險公司的分紅險的占比將持續提升。進一步而言,保險公司的分紅險結算利率是否具備競爭力,將成為消費者購買前的一大參考因素。“得益于資本市場和非對稱下調利率,分紅險有望迎來新一輪的發展紅利期。”中國精算師胡寧寧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消費者該不該上“末班車”

          對于消費者而言,在8月31日下架前購買待下架產品,按照現行預定利率來計算收益,若后續待新產品上架后再購買,將按照預定利率下調后的新規則執行。

          預定利率下調前后,同樣一款產品,最大的變化之一將是產品保費變貴。

          據保險代理人測算,以一款熱銷的少兒重疾險為例,預定利率調整前,出生滿一個月的嬰兒,保費約為2440元,當預定利率調整后,即9月1日起,保費將上漲至約3294元。中年人購買的重疾險,同樣有著明顯保費漲幅:“一家四口分別買50萬元保額的重疾險,8月31日前買,能省下超4000元,相當于一個孩子投保50萬元保額的重疾險保費。”

          北京劭和明地律師事務所保險律師李超表示,新的重疾險保費預估上漲15%—35%,同時為了降低漲費幅度,一些產品的保障責任可能也會收縮。定期壽險預計價格微漲2%—10%左右。投資理財型產品,如固定收益類增額壽險,收益預計下降8%—20%。保險合同期限越長,預定利率的調整對保費和收益變化越敏感。

          一旦遇到預定利率調降,“直接上車”還是視而不見,總容易讓消費者陷入兩難。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消費者而言,在考慮投保時,應依據個人的實際需求、投保意愿,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家庭保障需求和經濟收入情況。李超表示,消費者在投保時,不論保費水平如何變化,應該始終緊緊圍繞自己的實際需求和經濟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當前階段的保險產品,而非盲目跟風投保。對于儲蓄型產品,分紅型產品由于其潛在更高收益預計會進一步受到市場的青睞,消費者務必要了解保險產品保證部分和紅利部分的差異,注意紅利部分存在的不確定性。

          胡寧寧也表示,消費者要了解真實的保險需求,挑選合適的產品,購買時看清楚保障責任和免責事項。

          壽險未來路在何方

          那么,預定利率一再調降,保險業發展空間是否將收縮?

          每到預定利率下調之時,相關疑問頻頻出現在大眾視野。在2025年中期業績會上,多家高管險企不僅持續看好壽險業的發展,還認為保險業將迎來多重機遇。

          新華保險董事長楊玉成指出,“十五五”時期是保險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目前公司已著手啟動“十五五”戰略規劃工作,全面推進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轉型,持續增強高質量、高能級發展的內生動力,并明確五大核心定位:做改革發展的有為者、做客戶服務的守護者、做耐心資本的擔當者、做砥礪前行的奮進者、做保險大愛的實踐者。

          在政策支持層面,近期一系列行業指導文件密集出臺,這些文件共同構成了未來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政府部門與保險機構的合作也日趨緊密,保險機制引入社會治理越來越多。對此,利明光認為,可以預見,在政府高度重視和引導下,人身險行業未來發展將再度邁上新的更高的平臺。

          “將潛在市場轉變為現實需求,需要保險公司加快高質量發展的變革轉型,在技術、風險管理、產品與服務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資產負債匹配等多個方面提升能力,這樣才能有效適應市場的變化和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利明光補充表示。

          在郭曉濤看來,壽險已經進入黃金發展期,成為中國中產階級以上的財富管理壓艙石。壽險提供了三重價值:第一重是財富的保值增值;第二重是對客戶及其家人的保障;第三重是醫療健康養老的增值服務。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副教授林先平認為,除了監管引導行業回歸保障本源,鼓勵長期業務發展,隨著居民健康及養老保障意識增強,也將推動保費需求持續釋放。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