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監管促小貸行業合規降風險
- 2025年08月17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5年二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974家,貸款余額7361億元,上半年減少187億元。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2025年二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4974家,貸款余額7361億元,上半年減少187億元。
小額貸款公司是指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地方金融組織。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小額貸款公司促進了我國多層次信貸市場完善,在增加金融供給、豐富融資渠道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然而,近年來,部分小額貸款公司出現集資詐騙、暴力催收、出租出借牌照等問題,小額貸款公司數量逐年下降。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5257家。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表示,近年來,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余額減少,反映出行業結構性減量提質與數字化轉型壓力加劇。為防范金融風險、遏制“影子銀行”和地方金融亂象,各地陸續出臺對小額貸款公司資本充足率、杠桿率、風險分類等監管要求,不符合新規的“僵尸機構”以及違規展業、風控失守的小額貸款公司被加速“出清”,造成行業整體貸款余額收縮。同時,銀行、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等大型機構紛紛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移動展業等數字化能力下沉小微市場,搶占了原本屬于小額貸款公司的長尾客戶,原有客戶被分流,存量業務萎縮。
從我國多層次金融體系看,小額貸款公司是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主要聚焦傳統金融機構服務薄弱的群體。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說,其作用在于填補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的融資缺口,緩解融資難、融資慢問題;通過靈活的放貸機制,滿足短期、小額的資金需求,如個體經營周轉、農業生產資金等;促進金融服務下沉,覆蓋更廣闊的縣域及農村地區,助力城鄉金融服務均衡發展。
近年來,為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金融管理部門不斷出臺嚴監管政策。董希淼表示,金融監管部門制定《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小額貸款公司加強引導和監管,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行為;同時,進一步加強地方金融組織監管,通過規范整治和常態化監管,督促包括小額貸款公司在內的地方金融組織專注主業、合規發展。主要目標是通過常態化監管和規范整治,實現機構數量有序壓降、經營亂象有效遏制、消費者權益得到切實保護、行業生態發生根本性改善。對部分經營不善、風險較大或者已經處于空殼狀態的小額貸款公司予以清退,有助于凈化地方金融秩序,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
當前,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小額貸款公司也提出了新要求。小額貸款公司紛紛借助數字手段展業,從事網絡貸款業務的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發展勢頭迅速。為規范小額貸款公司行為,加強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辦法》提出,網絡小額貸款公司建立的風險防控體系應當包括數據驅動的風控模型、反欺詐系統、風險識別機制、風險監測手段、風險處置措施、客戶身份識別與登記系統等。
歐陽日輝認為,這既是監管對行業高質量、合規化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小額貸款公司防范“互聯網+信貸”新型風險、提升資產質量與客戶體驗的核心能力。以浙江、廣東、江蘇為代表的省份,去年已全面部署人工智能反欺詐系統、動態信用評分、智能貸后管理等風控工具,許多小額貸款機構還與地方金融機構合作,探索場景化創新風控和數字化產品設計。隨著數字技術和監管科技的不斷進步,未來行業還將探索多方共治、自動化風控決策、跨境數據協同等創新機制,為網絡小額貸款行業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金融監管體系更趨完善,小額貸款公司與銀行、擔保、數字平臺等各類機構的協作融合日益緊密,共同構建了服務實體經濟和包容性增長的多元金融生態。專家建議,小額貸款公司應通過靈活的業務模式,主動融入區域產業金融生態。通過跨界合作和場景化服務,更高效地鏈接各類創新要素和資源,拓展服務半徑。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包括小額貸款公司在內的地方金融組織數量整體上將繼續呈現下降趨勢。董希淼表示,小額貸款公司市場將出現分化,實力較強、發展規范的小額貸款公司要繼續發揮好主體作用,努力保持健康發展態勢:一是明確定位,回歸本源,以服務普惠金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主要目標,將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作為重點服務對象。二是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對資金管理、催收管理、信息披露、保護客戶信息等方面進行規范,樹立科學經營理念,完善風險監測體系,防患于未然。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