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業密集反內卷
- 2025年04月23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保險行業的內卷式競爭早已“享譽”業內,不同機構之間、不同渠道之間、不同產品之間、機構內部員工之間,怎一個“卷”字了得。在業內專家看來,保險業的反內卷,應重點引導保險公司加強戰略部署,創新產品和延伸產業鏈,而不是長期陷于現有產品的邊際改善、簡單模仿。
當前,“反內卷”已經上升至國家高度,保險業開始陸續行動。4月22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進入4月以來,福建省、河北省廊坊市、安徽省等各地先后發布了行業公約或行業倡議抵制內卷,重點聚焦于銀保渠道,從“報行合一”、杜絕惡性競爭等方面進行了要求。
保險行業的內卷式競爭早已“享譽”業內,不同機構之間、不同渠道之間、不同產品之間、機構內部員工之間,怎一個“卷”字了得。在業內專家看來,保險業的反內卷,應重點引導保險公司加強戰略部署,創新產品和延伸產業鏈,而不是長期陷于現有產品的邊際改善、簡單模仿。
強化行業自律
進入4月,反內卷的風在保險業逐漸吹起。
4月21日,安徽省銀行業協會與保險行業協會聯合發布《安徽省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反內卷聯合倡議書》,其中提到,嚴格遵循“報行合一”監管要求,堅決抵制惡性價格戰、虛假宣傳、詆毀同業等行為,將競爭重心轉向服務品質提升、產品創新優化、客戶體驗升級等領域。
除了安徽省,福建省也有類似動作,4月初,福建省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了《福建省人身保險銀保業務自律公約》,其中提到,費用管理方面,保險機構應全力防范“內卷式”競爭,不得開展涉及虛列傭金、惡性競爭、實施賬外支出等違規活動。此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廊坊市保險行業協會近期也發布了《廊坊市保險行業抵制“內卷式”競爭倡議書》。
綜合來看,各地的反內卷倡議主要聚焦于銀保渠道,對惡性價格戰、銀保“小賬”等行為提出制止性倡議。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表示,銀保渠道在實際操作中暴露出的問題尤為突出,如虛列傭金、惡性競爭、實施賬外支出等違規活動頻發,這些行為不僅會損害消費者權益,也嚴重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當前,不僅是保險業在反內卷,可以說,反內卷已經引發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到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5年,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內卷負反饋
所謂“內卷”,并非一個嚴肅的經濟學名詞,該詞最初是在職場等領域用來描述非理性競爭帶來的精神焦慮,此后延伸到經濟領域,表現為企業間過度價格競爭、同質化競爭帶來的壓低利潤、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從良性競爭演變為零和博弈。
不得不承認,當前保險業正深陷內卷旋渦。在渠道方面,保險公司在代理人團隊擴充等方面不斷發力,各種代理人激勵機制層出不窮。在產品方面,每一個“爆款”產品出現便會引來業內集體模仿,很多產品的保障范圍、條款設計、費率結構等高度相似。更有甚者,為搶占銀行、中介公司等優質渠道資源,支付高額手續費,導致渠道成本攀升。
“當前行業保險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很多產品如出一轍,所以代理人之間銷售競爭很激烈,甚至為了促成簽單,無奈以返傭來吸引客戶。”某頭部險企代理人向北京商報記者吐槽。
內卷只是外在表現形式,能折射出更深層次的問題。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分析,返傭等違規行為也讓消費者質疑保險交易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降低購買意愿,阻礙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惡性競爭壓縮了保險公司利潤空間,影響其盈利能力和償付能力,削弱了行業抗風險能力,不利于行業長期穩定發展。
“虛列傭金等行為,與其說是內卷,不如說是市場違規行為惡性循環和溢出。”北京工商大學中國保險研究院副秘書長宋占軍進一步分析,以上行為是保險行業長期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監管機構和保險公司都應嚴格予以制止。
探索反內卷之道
當反內卷上升至國家高度,保險行業也必須思考如何反內卷。站在監管的角度,從銀保渠道的“報行合一”,到即將到來的個險“報行合一”,以及正在醞釀的非車險“報行合一”,無疑是在一次次吹響反內卷的號角。
保險業的內卷現象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也不是可以輕松解決的問題。在業內專家看來,保險公司反內卷,需要思考如何在經營思路、產品、渠道等方面進行變革與創新,走差異化之路才是突圍之道。
宋占軍直言,反內卷的重點應引導保險公司加強戰略部署,創新產品和延伸產業鏈,開展價值投資,而不是長期陷于現有產品的邊際改善、簡單模仿。
從產品和渠道角度,王鵬進一步分析,在產品方面,保險公司應致力于差異化競爭,通過深入市場調研和精準定位,開發具有獨特賣點和競爭優勢的保險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在渠道方面,保險公司應實施多元化渠道布局策略,積極拓展其他銷售渠道,降低對單一渠道的依賴。同時,加強渠道合作與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與渠道合作伙伴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制定合規的銷售策略。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