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支持民營企業要“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
- 2025年03月05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近期,一場由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金融機構與多家民營企業共同參與的座談會也引發了廣泛關注。會議誠意滿滿、干貨頗多,旨在協同多方監管,推動完善融資配套機制,下大力氣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正在舉辦的2025年全國兩會,民營經濟無疑備受關注。
從中央的明確部署再到各部門積極行動,釋放出高度重視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積極信號。
近期,一場由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金融機構與多家民營企業共同參與的座談會也引發了廣泛關注。
會議誠意滿滿、干貨頗多,旨在協同多方監管,推動完善融資配套機制,下大力氣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民營經濟發展得好不好,在相當層面上決定了中國經濟的未來。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2%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也在92%以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達95%。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頑疾卻存在已久。雖然銀行是民營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但民營中小企業并不是銀行通常會青睞的貸款對象。
這背后,有一些客觀原因,一方面,對于沒有歷史數據、沒有抵押資產以及沒有政府“隱形”擔保的民營企業,銀行缺乏有效的風控手段;另一方面,民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往往無法覆蓋風險。
這就是金融機構在商業邏輯驅動下的“趨利避害”,金融機構“晴天送傘,雨天收傘”的舉動,也就不難理解。
要讓金融機構既“錦上添花”,也“雪中送炭”,核心在于提升“意愿”和“商業”層面的可持續。
這不僅需要精細化金融機構的業務發展模式,改善金融機構粗放式增長模式下的“壘大戶”“看大數”慣性思維,調動基層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因地制宜尋找發展模式,同時也需要金融機構加強技術支撐,優化風控機制,打破信息的不對稱。
在當前以間接融資渠道為主的背景下,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核心還得依靠銀行,這背后也需要監管對不良率等監管指標作出相應改善,解決銀行的后顧之憂。同時,也需要逐步取消對國有企業的間接擔保,從根本上改善對民營企業的變相歧視。
監管部門也可考慮將“雪中送炭”比例納入考核,推動金融機構轉向“價值發現者”。
在直接融資渠道方面,股、債也可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構建“精準滴灌+風險共擔+生態賦能”的新型支持體系,讓金融活水既灌溉參天大樹,也滋養創新幼苗。
從宏觀角度看,融資難問題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宏觀貨幣與微觀融資傳導通道不暢等難題。即使貨幣擴張,資金也無法流到迫切需要融資的民營企業手上,影響逆周期調節的效率。
要解決這一難題,則需要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完善市場化機制,這樣不僅能夠控制風險,還能提高資金配置的效率,甚至改善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讓民營企業切實感受到金融帶來的獲得感。
政策有力度,金融有活力,民企有信心,前景有盼頭。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