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多元布局“加速跑” 中國家電“圈粉”世界客
- 2025年10月20日來源:中國家電網
提要:在全球經濟復蘇節奏不均、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涌動、區域市場需求分化的復雜背景下,中國家電企業正以海外多元化均衡布局為破局關鍵,主動打破傳統單一市場依賴的桎梏,逐步構建起更具抗風險能力的全球運營體系。這既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持久韌性,也憑借更適配區域需求的產品與服務,持續贏得海外消費者的青睞。
在全球經濟復蘇節奏不均、貿易保護主義暗流涌動、區域市場需求分化的復雜背景下,中國家電企業正以海外多元化均衡布局為破局關鍵,主動打破傳統單一市場依賴的桎梏,逐步構建起更具抗風險能力的全球運營體系。這既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持久韌性,也憑借更適配區域需求的產品與服務,持續贏得海外消費者的青睞。
出海版圖“多點”拓新局
9月16日,美的空調泰國工廠獲評世界經濟論壇(WEF)“供應鏈韌性燈塔工廠”。該工廠2025年產能已突破500萬套空調,97.8%的員工來自東南亞地區,并與691家本地供應商建立了合作,有效帶動了區域產業鏈升級。除泰國工廠外,美的還在全球范圍內加速優化制造布局,上半年新增18個海外生產基地,使全球生產基地總數達到63個。
TCL開啟全球化布局已有20余年,目前已在全球布局46個研發中心和38個制造基地,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海外建成超過20個大型備件倉及國家級再制造中心,建立了全球用戶服務中心,打造“售前—售中—售后”全周期服務保障體系。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表示,TCL在進行全球布局的同時,積極實施本土化戰略,通過在關鍵市場和地區建立本地產業鏈,覆蓋產業投資、生產制造、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與當地的資源稟賦、發展需求相結合,實現共生共贏。據悉,TCL在全球范圍內帶動了多個當地產業集群的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超過3000家,創造近40萬個就業崗位,將產業鏈融入當地經濟體系,對當地經濟作出貢獻。
其他家電企業的海外布局也在提速加碼。長虹將區域深耕作為2025年海外戰略重點,確立歐洲、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為三大旗艦市場,強化當地渠道建設,深入了解并匹配當地消費者的產品訴求。9月23日,海爾智家位于泰國春武里的空調生產基地正式投產。這座工業園年規劃產能達600萬套,覆蓋多品類空調產品。截至目前,海爾已在全球布局35個工業園、163個制造中心。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分析稱,家電企業紛紛“走出去”、持續深化海外多元化布局,一方面能有效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降低因目標市場政策變動、地緣沖突等外部不確定性帶來的經營風險,從而顯著增強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抗波動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扎根當地開展生產與研發,企業能更快速、精準地捕捉區域市場的消費需求特點,進而開發出更適配當地用戶習慣的產品,在提升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與認可度。
海外布局“高質”攀新階
當下,數字化技術已成為家電企業海外多元化布局的關鍵驅動力。美的空調泰國工廠憑借品質智能體讓質檢精準無誤,智能排產使生產計劃科學合理,生產節拍精準到秒,平均每6秒就有一臺空調完成組裝。
TCL實業則通過AI技術實現智能產品創新,利用AI算法對電視音畫質進行增強,提升消費者視聽體驗;TCL空調AI睡眠新風技術通過AI睡眠巡航感知,動態調節睡眠環境,在節能40%的同時提升新風體驗標準,產品廣受市場青睞。
除數字化與技術創新趨勢外,王鵬介紹,企業當前還通過并購、戰略合作等方式構建生態圈。例如,與當地企業合作開發區域定制產品,或與科技公司聯合研發智能技術,實現資源互補。這種生態化布局能整合全球創新力量,提升供應鏈的韌性,同時通過共享渠道與數據降低運營成本。
QYResearch最新調研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家電市場規模約為2150億美元,預計2029年將達到2711億美元,未來幾年年復合增長率為3.9%。受訪專家認為,在中國家電企業海外布局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平衡規模擴張與精細化運營,是其邁向更高發展階段、受到更多海外消費者青睞的核心關鍵。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付一夫稱,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持續在底層算法、新材料、新工藝等關鍵技術領域進行投入,確保技術領先的持續性;優化全球供應鏈管理,科學布局海外生產基地,推動供應鏈的區域化、多元化,提高全球運營的抗風險能力;重視合規管理,將合規置于戰略中優先考慮,建立超越基本要求的內部合規體系,尤其是在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碳足跡管理等領域,主動對標甚至引領最高標準。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建議加強跨文化管理培訓,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團隊。“此外,各國對家電產品的標準、認證、環保等要求各不相同,企業要嚴格遵守當地法規,確保產品合規。建議建立專業的政策研究團隊,及時跟蹤和解讀各國政策變化。”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