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經營參考>正文內容
          • 智慧康養發力 銀發經濟開啟萬億賽道
          • 2025年09月15日來源:北京商報

          提要:北京市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王小娥在致辭中介紹,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就北京市而言,已經推出近百項專項政策與實施方案。這些舉措體現了從“養老”到“享老”、從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質的政策轉變。

          9月14日,由北京商報社主辦的2025智慧康養前沿論壇在首鋼園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銀發經濟新格局全域康養生態圈”為主題,聚焦智慧康養與跨產業融合,旨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康養事業發展新路徑、新模式與新機制。

          北京商報社已連續七年舉辦智慧康養論壇,這既是服貿會衛生健康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藍智庫年度論壇系列活動中聚焦康養領域的重要內容。同時,此次論壇上,“深藍智庫康養產業研究院”正式成立。作為首都地區的商務財經日報和媒體機構,北京商報于2023年發起并推出深藍智庫,成立了智慧康養調研基地,在2024年的康養論壇上,深藍智庫智慧康養新質觀察團正式成立。“深藍智庫康養產業研究院”設立后將成為匯聚智慧、鏈接資源的新平臺,也標志著智慧康養前沿論壇進入全新階段,將成為推動康養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商報

          全域協同成智慧康養破局關鍵

          北京市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王小娥在致辭中介紹,當前我國正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階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就北京市而言,已經推出近百項專項政策與實施方案。這些舉措體現了從“養老”到“享老”、從保障基本到提升品質的政策轉變。

          從產業規模來看,銀發經濟是巨大的經濟藍海,已覆蓋智慧養老、老年教育、健康管理等八大重點領域,實現全生命周期和全產業鏈覆蓋。據王小娥介紹,2023年全國銀發經濟規模約7萬億元,占GDP的6%,預計到2035年將突破30萬億元,占GDP的10%。同時,數字技術與健康產業的深度融合,讓智慧康養以全新形態重塑產業生態,智能健康監測設備普及、AI輔助診療助力老年病防治、智慧養老社區構建“醫養護”一體化服務體系等,為破解老齡健康服務供需矛盾提供關鍵路徑。

          王小娥提到,智慧養老正成為產業轉型核心驅動力。工信部、民政部聯合推動機器人賦能養老,預計2025—2027年智能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500億—1000億元;老年教育、文旅康養、銀發就業等領域也創新不斷。同時,7萬億元規模的銀發經濟中,智慧養老產品滲透率僅3.8%,也正是產業的挑戰和機遇所在。

          北京商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李波濤在致辭中提出“全域協同是智慧康養破局關鍵”的觀點。他認為,過去康養產業存在“各自為戰”的問題,科技設備與適老產品脫節、醫療資源觸達居家場景途徑不暢,服務效能效率受限。如今“全域生態”理念落地,需整合多方力量:以金融提供“支撐力”、以科技注入“創新力”、以醫療和服務夯實“保障力”,通過行業破圈,讓康養高效、有效到達居家、社區、機構等各類需求場景。

          李波濤表示,北京商報社已連續七年舉辦智慧康養論壇,未來將繼續當好產業“觀察者、連接者、推動者”,以專業、客觀的視角記錄行業成長,期待與各界攜手,推動智慧康養從政策愿景走向產業實景、從“單點突破”走向“全域協同”,共同構建更有溫度、更具品質的銀發經濟新格局。

          不僅是剛需更是新消費增長點

          論壇期間,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朱巖在論壇上發表了題為《基于可信數據空間的康養產業發展路徑》的主題演講,深入闡述可信數據空間如何為康養產業賦能,推動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在康養產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建設層面,朱巖提出具體的發展路徑:要通過釋放養老數據的價值擺脫傳統康養產業的經濟增長方式,通過構建康養產業的可信數據空間實現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通過實現康養產品數據化及康養數據產品化來進行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通過構建康養產業互聯網來重構數據時代康養產業的生產關系,通過技術框架與制度建設雙輪驅動,實現康養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高成運在以“科技賦能下融合型康養產業發展趨勢”為主題的演講中,也強調了科技賦能康養生態的市場優勢和發展潛力。在高成運看來,作為銀發經濟核心消費引擎,融合型康養產業不僅滿足老年人對健康醫療和照護服務的剛性需求,還能通過融合文旅、金融、教育等領域,創造和激發新的消費需求。融合型康養作為一個強大的產業樞紐,可以向上游拉動生物醫藥、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先進制造業,橫向深度融合醫療、家政、文化旅游等傳統服務業,向下游催生健康管理師、老年旅游規劃師等新興職業,真正體現“一業興,百業旺”的帶動效應。

          事實上,目前融合型康養已開始實質性地布局與落地。論壇上,北京智殷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岳琮第分享了人形養老護理機器人在未來老年人生活中的應用。岳琮第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傳統人照顧人的養老模式將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智能設備替代人工服務中老年人。現階段康養智能裝備存在功能單一、智能化水平低、柔性差以及缺乏服務標準與規范等瓶頸,而未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康養機器人勢必會朝著人形方向發展。無論是其外形和動作更接近人類,與人交互更自然、更直觀、更友好,還是其環境適應能力更強,學習便利性更好,技術融合潛力更大,都決定著人形機器人將是智慧康養機器人的最優形態。“我們聯合復旦大學、河北工業大學的專家學者,目前正在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發和成果轉化,預計今年底開始陸續量產我們各系列的家庭服務機器人。”岳琮第表示。

          企業聯手織密全域康養服務網

          從居住環境到餐飲服務,從醫療照護到社區支持,每一個環節都關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論壇期間,還圍繞“全域康養生態圈”進行圓桌對話,鏈家、餓了么、華方餐飲、凝善堂、及象教育、金隅天壇家具等企業嘉賓齊聚,從社區服務、助老餐飲、功能性食品、老年教育、適老家居等維度,分享實踐經驗,共同探討全域康養生態構建路徑。

          其中,北京鏈家社區助老項目負責人云穎介紹,鏈家長期扎根社區,充分發揮人店優勢,開展了“我來教您用手機”、“我來教您防跌倒”、公益理發、公益維修等項目,以及豐富的社區活動,覆蓋老人身心需求,助力打通社區助老“最后一公里”。

          華方餐飲則針對老年人飲食痛點,推出養老食堂自助餐模式,適配老人飲食需求。華方餐飲公司總經理謝江超提到,去年華方餐飲和北京烹飪協會共同起草了《北京市養老助餐團體標準》,已于今年初發布,以推動相關產業規范化發展,彰顯養老助餐中的國企擔當。

          從市場需求來看,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更加多維。山東凝善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譚繼威表示,全世界有84%的人關注自身的體重健康,有81%的人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功能性食品消費群體已從關注心腦血管健康的中老年人,拓展到關注抗疲勞、美容養顏的年輕人,產品形態也從膠囊、口服液延伸至軟糖、能量棒等創新形式,強調通過研發創新、全流程品控與線上線下渠道拓展構建競爭力。

          而在適老家居改造方面,北京金隅天壇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家居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張樹勝指出,發展適老家居主要有兩種路徑:一是重新設計開發新產品,二是對現有家具進行適配性改造,后者尤其符合當前許多老年人節儉的消費習慣。張樹勝將適老家居定義為滿足具有老年特征人群對安全、舒適、便捷、可持續及多功能需求的產品,但強調適老家居本質是功能性家居,同樣適用于不同年齡段人群。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