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齊綠色標準缺失短板 綠色招采引領供應鏈變革
- 2025年08月25日來源:經濟日報
提要:如何通過綠色招采更好地推廣使用綠色產品?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認為,首先政策層面上要加強主動性,除政府采購對新能源汽車有明確要求外,綠色再生產品也要納入綠色采購目錄。“近期,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做出制度安排,明確要求中央企業在原材料供應鏈上要加大推廣使用再生材料和再生原料的比例,這對于全社會加大推廣綠色產品采購力度將形成良好態勢”。
隨著“雙碳”目標加快推進,我國綠色采購需求不斷提升,采購范圍和規模持續擴大,綠色招標采購的重要性越發凸顯。
“當前,綠色招采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對于擴大綠色產品應用、推動招投標行業進一步深化改革意義重大。”在日前舉辦的2025綠色招標采購發展大會上,中國招標投標協會會長任樹本代表主辦方致辭時說,綠色招采未來將成為推動綠色供應鏈建設的關鍵節點,以綠色招采引領供應鏈變革,不僅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也將成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有力抓手。
形成供應鏈倒逼機制
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產品。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低碳環保的綠色產品因生產成本高、價格昂貴等因素,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
“不招標,就無法大規模進入消費環節,要通過招標采購來實現‘誰來買’的問題。”任樹本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除了已有的稅收財政工具之外,通過招標采購政策來引導、鼓勵綠色生產與消費,可有效實現對投資與消費結構的優化提升。
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礦產資源消耗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制造業單位能耗明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24年,我國制造業累計消耗了125億噸礦產資源,約占全球總量的50%。
“這決定了提高資源利用效益、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是我們國家長遠的發展戰略方針。”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呂文斌表示,202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首次從頂層設計上對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明確提出要優化政府綠色采購政策,拓展綠色產品采購范圍和規模,適時將碳足跡要求納入政府采購。
此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完善體制機制推動招標投標市場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也提出要求:優化綠色招標采購推廣應用機制,編制綠色招標采購示范文本,引導招標人合理設置綠色招標采購標準,對原材料、生產制造工藝等明確環保、節能、低碳要求,鼓勵招標人綜合考慮生產、包裝、物流、銷售、服務、回收和再利用等環節確定評標標準,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
“這些文件為我們推行綠色招標采購指明了方向,也明確了改革發展思路。”任樹本說,招投標是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招標采購構建起綠色供應鏈體系,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轉型,形成“不是綠色我不買”的供應鏈倒逼機制,真正把綠色發展從口號變為行動、從方案變成實踐。
探索綠色招采多元路徑
隨著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變,碳強度控制正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約束性指標。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積極探索將碳足跡納入采購要求,實現了對碳排放強度的有效控制,綠色招采越來越成為招投標行業的共識。
據介紹,自2019年以來,我國先后發布了節能產品采購、環境標志產品采購、商品包裝政府采購等多項標準。2024年,除新能源汽車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外,有關部門還對綠色工程、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等提出了明確要求,綠色招采的范圍和規模持續擴大。
如何通過綠色招采更好地推廣使用綠色產品?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會長朱黎陽認為,首先政策層面上要加強主動性,除政府采購對新能源汽車有明確要求外,綠色再生產品也要納入綠色采購目錄。“近期,國資委對中央企業做出制度安排,明確要求中央企業在原材料供應鏈上要加大推廣使用再生材料和再生原料的比例,這對于全社會加大推廣綠色產品采購力度將形成良好態勢”。
實踐中,一些行業和企業對綠色招采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許多有益經驗。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家發布《綠色采購指南》的中央企業。該指南將企業綠電綠證、ESG報告和綠色設計、制造、施工、物流等17項要素納入采購評審,每年可帶動產業鏈供應鏈投資1萬億元以上。國家電網還建成央企首個萬億級供應鏈管理平臺國網綠鏈云網,2024年平臺采購交易額突破1.28萬億元,注冊供應商超過40萬家,注冊用戶達261萬。
南方電網公司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供應鏈管理實踐,實施綠色采購、綠色倉儲物流、綠色回收,大力推進綠色認證、綠電綠證、綠色金融等綠色服務升級,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降碳轉型。
中國大唐集團將“綠色化”確定為供應鏈發展的路徑之一,建設“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制造與物流、綠色回收、綠色服務與認證”的全鏈條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以采購為引領,帶動供應鏈上下游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去年9月,電力行業發布了首個綠色采購行業標準《電力企業綠色采購管理導則》,為包括電力企業在內的經營主體綠色采購提供了指引。”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二級顧問、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物資供應鏈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卓洪樹說,導則明確了電力企業綠色采購管理的整體要求、采購需求綠色屬性管理、采購全過程綠色管理和供應商綠色管理等要求,有望推動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同最大化。
補齊綠色標準缺失短板
“下游低碳采購決定了上游原材料深度脫碳的節奏和方向。”在2025綠色招標采購發展大會上,能源基金會工業項目主任韓煒舉例說,無論什么類型的汽車,鋼、鋁等材料生產占據整個車輛生命周期近六成的碳排放環節,要通過上游原材料的技術創新與迭代來實現碳減排,更重要的是創造低碳需求。
盡管綠色采購的需求不斷提升,但當前綠色產品的采購范圍還比較有限,綠色采購體系仍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市場經營主體對綠色低碳產品與服務的認知存在較大差異。“沒有低碳需求就很難傳遞購買力。”韓煒認為,目前低碳需求主要來自3方面:一是政府的綠色采購,二是企業的綠色供應鏈,三是碳排放成本的內部化,實現價值鏈的重塑。
中國招標投標協會秘書長陳琦對此表示認同。她認為,通過綠色采購的大規模推廣,綠色低碳生產鏈供應鏈成本會逐步下降,如果再疊加金融、稅收等政策支持,其帶來的綠色溢價效應就能真正釋放,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不過,標準缺失仍是制約綠色招采發展的重要瓶頸。目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綠色標準存在缺乏統一規范,有些標準定性多、定量少,難以操作;有些標準交叉重復,有些標準又盲目攀高,與現存發展階段不適應,且指標缺乏行業通用性等。
“一方面,招投標要實現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基礎是標準化;另一方面,推行綠色招采,也是促進綠色標準落地的有效路徑。”任樹本表示,采購人通過制定適用的綠色標準并加以實施,將有效推動供應商按照綠色標準組織生產。未來如何以綠色招采促進綠色標準體系建設,加快補齊綠色標準缺失短板,將是招投標行業高質量發展不可回避的新課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