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方面發力讓外資企業進得來、扎下根、發展好
- 2025年05月15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外資的持續涌入,既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重要表現,也是產業創新發展的強引擎。當前,我國以制度型開放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全球價值鏈重塑。面向未來,中國需持續以“拆門檻”優化環境、“疏堵點”暢通循環、“鑄鏈條”提升能級,吸引更多外資企業“走進來”“融進去”,增強中國經濟發展韌性,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商務部4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3月份,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2603家,同比增長4.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692.3億元。從行業看,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715.1億元,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1933.3億元,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786.1億元。其中,電子商務服務業、生物藥品制造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00.5%、63.8%、42.5%和12.4%。這得益于我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形成持續吸引外資的“強磁場”,為外資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創造了良好環境。
筆者認為,下一步,各地需從三方面進一步發力,讓外資企業進得來、扎下根、發展好,在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其一,提升高技術領域“磁吸力”?,吸引外資深度融入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
當下,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已經是外資企業布局重點。例如,阿斯利康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等項目紛紛迎來新進展,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投產后僅一個多月就實現出口澳大利亞,可見外資在華投資持續提質升級,印證了中國產業鏈升級與外企技術優勢的深度耦合,中國正加速從“世界工廠”向全球創新鏈“關鍵節點”躍升。
筆者建議,各地可把握這一趨勢,著力培育“外資研發+本土鏈主”創新聯合體?。在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可以支持外資企業與本土龍頭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優化研發人員跨境流動便利化措施;建立知識產權聯合保護機制,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進程;對聯合攻關項目給予定向研發補貼,促進創新要素高效流動。
其二,依托標志性展會、重點活動、重點平臺等,引入更多高質量外資項目。
今年以來,一系列展會活動火熱舉辦,顯示出超大規模市場的蓬勃生機,也向外國投資者更好地展示了中國的投資環境、市場發展機遇。例如,2025上海車展吸引了26個國家和地區近千家企業參展,規模創下歷屆之最;中國制冷展等展會規模同樣刷新紀錄。筆者認為,各地可以根據當地特色打造國際貿易“樞紐”及“橋梁”,充分發揮進博會、鏈博會等展會的平臺作用,從而將高質量外資“引進來”。
其三,拿出更多務實管用舉措穩存量、擴增量,讓外資從“被吸引”到“深扎根”。
近年來,我國出臺多項政策持續“拆門檻”,多地也積極落實穩外資舉措。下一步,各地可以實施更加精準的服務舉措,對重點項目建立“一企一檔”機制,提升訴求響應速度;對用地、用工、融資等共性問題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在自貿試驗區率先實現從項目簽約到投產運營的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切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通過一系列措施,讓外資企業真正“扎根”,并與國內產業鏈形成強黏性。
?外資的持續涌入,既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重要表現,也是產業創新發展的強引擎。當前,我國以制度型開放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全球價值鏈重塑。面向未來,中國需持續以“拆門檻”優化環境、“疏堵點”暢通循環、“鑄鏈條”提升能級,吸引更多外資企業“走進來”“融進去”,增強中國經濟發展韌性,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