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財經觀察>正文內容
          • 半導體公司“ESG賬本”:披露率超六成 三類議題受關注
          • 2025年08月25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曹原表示,半導體行業制造類公司已基本建立水資源管理體系,但多存在單位水耗披露不足、無水資源管理目標的問題;普遍建立了固廢管理制度,危廢企業多披露了排放量與合規處置方式,未來還可設定固廢減量目標;大部分公司對供應商提出可持續要求,部分公司還設立了專項制度,定期開展供應商培訓,以提升供應鏈環保水平。

          近日,伴隨著新一代大語言模型DeepSeek-V3.1的發布,市場對半導體行業的關注度進一步提升。可持續發展關乎半導體行業長期競爭力,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了50家中證半導體行業精選成分股的ESG信息披露情況發現,ESG相關報告(包括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披露率達66%;市值排名靠前公司ESG評級表現更優。對芯片設計與設備制造環節而言,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員工培養與成長等公司治理類和社會類議題尤為重要。

          頭部公司ESG評級更優

          據統計,在50家半導體行業公司中,33家披露了2024年度ESG相關報告。根據ESG評級機構商道融綠的評級結果,市值排名靠前公司ESG評級表現更優。市值排名前10位的公司中有9家ESG評級在B+及以上,其中6家為A-,僅瑞芯微評級為C+。

          芯片設計公司的ESG評級以B類為主,A類評級公司數量占比17%。“芯片設計公司的ESG風險整體較低,但ESG信息披露完整性與質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商道縱橫合伙人曹原分析稱。在半導體設備制造企業中,中微公司、拓荊科技、華海清科具有A-評級。在芯片制造公司中,中芯國際、晶合集成擁有A-評級。在芯片封測公司中,長電科技具有A-評級。

          曹原認為,半導體行業公司人力資本密度和研發強度高,良好的公司治理對其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在治理結構設置方面,中芯國際搭建了以董事會為最高決策機構的四級可持續發展治理體系。董事會下設ESG指導委員會,由董事長擔任主席,負責領導ESG委員會,制定公司ESG策略、目標以及發展方向。寒武紀在2024年度ESG報告中披露了“董事會-ESG工作組-各部門員工”三層治理架構,董事會負責指導與監督,ESG工作組負責制定ESG提升方案并實施。此外,不少公司披露了ESG管理委員會設置情況。

          對芯片設計與設備制造環節而言,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員工培養與成長等公司治理類和社會類議題尤為重要。

          研發投入方面,2024年寒武紀研發投入10.72億元,占營收比重為91%,在50家公司中,其研發投入占比最高。華大九天研發投入占比71%,景嘉微研發投入占比60%,海光信息、炬芯科技、復旦微電研發投入占比超30%。在新增專利授權數量方面,2024年,寒武紀為314項,海光信息為191項,兆易創新為101項,瀾起科技為20項。

          據商道融綠統計,芯片設計與設備制造企業普遍配備高比例研發人員,研發投入強度高,具有典型科技企業特征。多數公司建立了內部知識產權制度和管理體系,與行業協會等機構聯系緊密以規避侵權風險。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議題方面,寒武紀披露,公司從“人、技術、操作”三個維度構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為內部信息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記者發現,部分公司雖然在報告中描述了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管理制度,但未披露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情況。“芯片設計與設備制造類公司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覆蓋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曹原說。

          員工培養與成長議題方面,北方華創搭建了覆蓋全員的分層級精益培訓體系,針對生產、管理各層級定義差異化階梯式培養路徑,2024年開展20余場精益工具專項培訓,150余人次參加培訓。韋爾股份則圍繞人才的領導力、專業力和通用力三大核心能力升級培訓體系,開發豐富多樣的培訓項目。

          碳排放、水資源管理披露是重點

          中國銀河證券ESG首席分析師馬宗明對記者表示,半導體行業屬于能源和資源密集型、高耗能行業,碳排放問題突出。在制造過程中,相關公司會使用全氟化合物(PFCs),其溫升潛力遠超二氧化碳,行業減排壓力較大。

          “據測算,2021年生產的半導體器件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將達到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15%來自上游的原材料提取、設備制造等環節,20%來自制造過程,65%來自下游排放,也就是終端產品的加工、使用和處置。”曹原介紹,上游和下游排放均為范圍三排放。

          披露ESG報告的半導體公司普遍披露了運營層面(范圍一、范圍二)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但供應鏈排放(范圍三)數據披露較少,且披露范圍三的企業存在該類信息披露不完整的問題。

          以記者梳理的半導體行業市值排名前10位的公司為例,其中9家披露了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寒武紀在2024年度ESG報告中首次披露了范圍二排放數據:2024年公司及子公司辦公場所合計排放1314.55噸二氧化碳當量,人均碳排放強度為1.34噸二氧化碳當量。海光信息也披露了范圍二數據。中微公司、瀾起科技、兆易創新均披露了范圍一、范圍二、范圍三數據,范圍三數據主要包含員工差旅和下游運輸的碳排放數據。

          在減碳舉措上,寒武紀主要披露通過低碳節能辦公降低碳排放,海光信息提到加大低功耗芯片設計技術應用、加強數據中心節能管理。兆易創新通過購買國際、國內綠證,購買綠電,實現溫室氣體減排量總計為2535.085噸二氧化碳當量。中芯國際開展了老化設備更新、節能技術升級、智能化系統裝載、余熱回收等多項節能減排項目,2024年約減排22503噸二氧化碳當量。

          瀾起科技表示,作為集成電路設計廠商,公司消耗的能源主要是電能,其中研發過程中仿真服務器集群的能耗以及辦公運營的能耗占比較高。2024年,公司通過更換服務器、按需調整算力分配,提升能耗效率、減少服務器閑置以降低能耗。

          此外,半導體行業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水資源管理信息披露也非常關鍵。馬宗明表示,制造半導體需要大量水資源用于清洗,還需消耗大量電力用于維持無塵、恒溫、恒濕環境,這些均成為行業的風險與成本考量因素。

          在可再生能源使用方面,寒武紀未披露相關數據。中微公司表示,2024年公司臨港產業化基地屋頂光伏并網發電,上海和南昌主要生產研發基地均通過簽署可再生電力采購協議實現了綠電供應,公司整體綠電使用比例為24%,百萬元營收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同比下降約26%。中芯國際披露其2024年購買綠電61283兆瓦時,完成年度碳交易市場碳履約。北方華創2024年在新建基地完成4.46兆瓦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預計年發電量500萬度,持續進行能源結構優化。

          水資源管理方面,寒武紀信息披露有所欠缺,主要關注辦公過程中的節約用水情況。中芯國際持續推進節水工程項目,不斷完善各廠區生產用水管理體系,并披露耗水強度。海光信息稱,每月監控耗水量,每年度對用水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通富微電制定了《節約用水管理制度》,由廠務中心負責監督實施,每月5日前向公司各部門下達用水指標并納入績效指標考核。

          曹原表示,半導體行業制造類公司已基本建立水資源管理體系,但多存在單位水耗披露不足、無水資源管理目標的問題;普遍建立了固廢管理制度,危廢企業多披露了排放量與合規處置方式,未來還可設定固廢減量目標;大部分公司對供應商提出可持續要求,部分公司還設立了專項制度,定期開展供應商培訓,以提升供應鏈環保水平。

          下游市場倒逼行業轉型

          “半導體行業下游供應鏈碳排放,99%來自個人消費者、企業等用戶的使用環節。”曹原表示。

          馬宗明認為,從下游市場看,終端產品的碳減排承諾都對供應鏈上游的公司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蘋果、谷歌等互聯網大廠已承諾實現供應鏈碳中和,若半導體供應商無法減少碳足跡,可能失去訂單;電動車、云計算等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對芯片性能、能效、可靠性要求較高,如電動車續航與充電速度要求,數據中心對電能利用效率的控制等,均倒逼芯片節能降耗。半導體行業與新興經濟領域緊密聯動,這些領域對高效能芯片的需求催生了龐大的增量市場,也推動了行業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

          而在政策法規層面,馬宗明提到,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影響出口導向型半導體企業;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以及我國財政部出臺的可持續信息披露要求等,均推動企業完善可持續信息披露,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動力量。

          “半導體行業作為數字經濟核心中的核心,其可持續發展直接關系數字經濟未來走向,行業同時面臨發展壓力與轉型動力。隨著環境挑戰與資源約束逐步顯現,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變得至關重要。”馬宗明說,綠色發展并非是企業的成本項,而是企業盈利能力與商業韌性的支持項,其有助于半導體行業公司降低長期運營成本、規避風險。

          曹原表示,當前推行的零碳園區建設、綠電直連試點以及ESG高質量發展專項政策,均為半導體產業這類自然資本與社會資本依賴度較高的領域提供了轉型支持。“通過推動城市、園區和企業的ESG體系建設,我國正在將城市環境、人才培育與社會保障作為半導體技術人才吸引力的來源,同時綠電直連與零碳園區等創新政策,為芯片制造與封測企業提升綠電消費比例、減少碳足跡提供了制度性支撐。”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