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利大戰”持續上演 寧德時代第七次起訴中創新航侵權
- 2025年01月08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的布局,還扮演著成為新興行業向上發展和技術路線演進的重要工具。“燃料電池就是個例子,豐田汽車公司開放了1萬多項燃料電池相關專利,但為什么全球燃料電池行業發展仍步履維艱?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他企業擔憂一旦開始使用專利并投入資金后,會被豐田汽車公司通過更深層次的專利壁壘‘卡脖子’。”焦慶宇表示,下一步,國內鋰電池行業應高度重視專利布局,防止在知識產權競爭和市場競爭中陷入被動局面,護航產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內鋰電池行業發展迅猛,與此同時,行業內的知識產權糾紛也時有發生。隨著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除了靠價格搶占市場份額之外,“專利”也正在成為相關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一把“利器”。
日前,兩大鋰電巨頭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與中創新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創新航”)的專利侵權糾紛再起波瀾。
1月3日晚間,中創新航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原告寧德時代針對中創新航及杭州鵬行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就二次電池的頂蓋組件和二次電池ZL202210514746.9號發明專利(以下簡稱“涉訴專利”)提出知識產權侵權索賠,索賠經濟損失9000萬元,以及維權費用100萬元。
“隨著專利侵權的涉案金額越來越高,以及卷入的企業越來越多,‘專利戰’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將在鋰電池行業內持續上演。”資深鋰電行業專家焦慶宇(化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普遍來看,快速發展的行業,如通信、醫藥等,其知識產權問題都較為突出。目前,鋰電池行業正處于內卷時期,由于知識產權訴訟是市場和技術競爭的外延,所以企業間必然會出現圍繞知識產權的交鋒。
據焦慶宇介紹,鋰電池知識產權領域存在故意侵權和非故意侵權兩種情況,有的情況是企業直接仿制或改良其他企業的專利技術;有的則是技術人員流動后設計思路未脫離此前框架導致侵權。此外,隨著我國鋰電池企業加速走出國門,海外的侵權風險也同樣值得關注,“因為有些侵權風險是未知的,企業‘走出去’更需要處理好合規問題”。
訴訟雙方各執一詞
據了解,中創新航與寧德時代的糾紛由來已久,雙方曾多次對簿公堂。上述公告中提及的涉訴專利已經是由寧德時代主動起訴中創新航的第七件專利,累計訴訟金額更是達到驚人的8億元。
根據中創新航發布的公告,原告寧德時代主張中創新航立即停止實施侵害寧德時代涉訴專利權的行為,包括停止制造、銷售和許諾銷售侵害涉訴專利權的產品,并賠償寧德時代經濟損失和自涉訴專利申請公布之日至授權專利權之日期間的各項費用,共計9100萬元。
對此,中創新航方面表示,涉訴專利屬于電池頂蓋結構,公司基于該類型號電池頂蓋結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布局,不存在侵權行為。公司還透露,目前公司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針對涉訴專利的專利權無效宣告請求,本次訴訟預計不會對公司當前及未來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關于是否存在專利侵權,寧德時代與中航鋰電的說法各執一詞,而從實踐來看,涉及企業專利的維權官司并不好打。眾所周知,鋰電池屬于技術密集型行業,企業申請專利是把握核心技術、保護知識產權的有效措施,具體可以細分至材料、電芯、模組、配套設施、檢測等方面,但鋰電池企業知識產權維權尤為困難。
“對于鋰電池知識產權案件而言,企業維權過程往往存在三方面的困難。”貝隆律師事務所訴訟律師馬向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一是涉案金額巨大,取證困難,維權成本較高;二是維權周期長,無法匹配鋰電池產品快速更新換代的特征;三是維權過程涉及商業秘密,工作推進較為困難。
專利布局應引起重視
天眼查APP顯示,此次雙方涉訴專利為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由寧德時代申請于2017年8月4日,并于2018年2月23日獲授權。總結上述專利摘要的核心內容,主要是提供了一種二次電池,在頂蓋注液孔下面加了一個凸包設計,可在注液時降低短路風險。
此次涉訴專利是對電池頂蓋結構的局部優化,其他公司的產品也可以設置注液孔,只要不用凸包設計的結構就不算侵權。事實上,在鋰電池的成本構成中,雖然外殼部分僅占比3%,但雙方加上此前牽涉的6項涉及專利的相關訴訟中,有5項都聚焦在電池頂蓋。
“別看一個小小的電池頂蓋,但一點都不簡單。”焦慶宇表示,此前國外曾委托自己調研過鋰電池封蓋技術。其間他了解到,電池頂蓋涉及泄壓、內室控制和防爆閥等關鍵部件,因此也涉及非常多安全問題和專利。
在焦慶宇看來,之前大家都顧著生產和經銷,隨著鋰電池行業快速發展,相關產權糾紛會越來越多。如何保護好企業知識產權、激發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是當前行業發展的必答題。
對此,北京資源強制回收環保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秘書長曹國慶也表示,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部件,但總體來看,我國基礎材料研究時間較短,基礎研究投入和力量較為薄弱,其核心技術專利方面還有待提升。
市場研究機構SNE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前10個月,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TOP10公司中,6家中國電池公司悉數實現裝機量同比增長。其中,寧德時代裝機量252.8GWh,穩居榜首;中創新航裝機量同比增長25.4%至33.1GWh,裝機量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為4.8%。
“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方面花費了大量資金,相比之下,科研投入特別是基礎材料、基礎設備、基礎零部件等方面的投入較少,亟待制定相關的發展規劃。”曹國慶建議,行業可以建立鋰電池知識產權聯盟,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在有關部門的專業指導下,由骨干企業、行業工程技術中心、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參與分工合作,加快提升鋰電池知識產權保護和專利創新整體水平,并建立專利技術和人才管理交流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的布局,還扮演著成為新興行業向上發展和技術路線演進的重要工具。“燃料電池就是個例子,豐田汽車公司開放了1萬多項燃料電池相關專利,但為什么全球燃料電池行業發展仍步履維艱?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他企業擔憂一旦開始使用專利并投入資金后,會被豐田汽車公司通過更深層次的專利壁壘‘卡脖子’。”焦慶宇表示,下一步,國內鋰電池行業應高度重視專利布局,防止在知識產權競爭和市場競爭中陷入被動局面,護航產業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