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逐跨境業務新藍海 券商推進國際化布局
- 2025年07月19日來源:中國網
提要:近年來,國際業務逐漸發展成為券商提升業績的重要一環,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速,券商將抓住機遇加速拓展跨境業務,頭部券商聚焦業務廣度與深度,而中小券商則將尋求差異化發展。
近期,證券行業跨境業務布局動作頻頻。中泰證券向境外全資子公司中泰國際提供3.5億港元擔保以促進境外業務發展;繼國泰君安國際后,哈富證券、招銀國際陸續宣布獲得香港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牌照。近年來,國際業務逐漸發展成為券商提升業績的重要一環,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速,券商將抓住機遇加速拓展跨境業務,頭部券商聚焦業務廣度與深度,而中小券商則將尋求差異化發展。
券商積極布局跨境業務
為境外子公司提供擔保;在港獲批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牌照——券商境外業務發展按下加速鍵。
7月17日晚,中泰證券公告,為增強境外全資子公司中泰國際的實力,促進境外業務發展,當日公司與招商銀行濟南分行簽署《擔保合作協議》,以內保外貸方式向招商銀行濟南分行申請為中泰國際獲取境外銀行借款開具保函,擔保總額為3.5億港元,擔保期限為12個月。公司為中泰國際提供的擔保余額為10億港元(含本次擔保)。
在談及擔保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時,中泰證券稱,中泰國際為公司境外全資子公司,是公司海外業務平臺,其通過下設附屬公司開展具體業務。公司為中泰國際本次融資提供擔保,可以降低中泰國際融資成本。
給子公司在境外獲取商業銀行貸款的授信進行擔保,是券商為國際化發展注入“新鮮血液”的常見方式。業內人士認為,券商通過境外子公司積極布局海外業務,有利于多元化發展,開拓新的盈利模式與市場增量空間,而為境外子公司的融資拓展渠道,能夠降低融資成本、提升子公司資金實力,從而進一步完善海外業務布局。
香港加速推進國際虛擬資產中心建設,獲取相關業務牌照成為中資券商開拓跨境業務版圖的又一抓手。近日,東方財富旗下的哈富證券、招商銀行全資附屬機構招銀國際相繼宣布獲批香港虛擬資產牌照。兩家機構均擁有“透過綜合賬戶安排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牌照,招銀國際還有“作為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的介紹代理人”資質。就在6月,國泰海通香港子公司國泰君安國際獲批升級所持證券交易牌照,成為首家可提供全方位虛擬資產相關交易服務的中資券商。
東海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陶圣禹表示,通過統一監管標準、明確功能邊界與鼓勵持牌合規,香港虛擬資產監管體系正由試點探索階段邁向制度成熟與市場常態化階段。中資券商虛擬資產交易牌照陸續獲批,表明監管方對業務的許可和支持態度。
華西證券非銀團隊稱,中資券商通過升級牌照,有望實現業務擴容,迎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國際業務重要性愈發凸顯
近年來,國際業務逐漸成為券商業績的重要增長極。Wind數據顯示,2024年,21家券商中15家實現國際業務收入同比增長,其中華泰證券國際業務收入占營收總額的比例已超過30%,國際業務對券商提升業績的重要性逐漸顯現。
在這一過程中,香港仍是券商推進國際業務的“橋頭堡”。例如,2024年,中金國際作為保薦人主承銷港股IPO項目19單,完成美的集團、毛戈平、茶百道、西銳飛機等項目,主承銷規模排名市場第一。
東南亞資本市場成為券商國際業務增長新引擎。2024年,銀河海外經紀業務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泰國的市場排名分別為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紀業務市場份額均超10%,公司還主導了近年來泰國市場規模最大的IPO項目——泰國信貸銀行。
不過,在加速布局境外業務的同時,券商須重點關注展業合規性與經營風險。中信建投非銀金融團隊認為,券商應平衡好“出海”市場容量和競爭格局、客戶需求和資源稟賦,以實現國際業務的平穩增長。
多維度把握業務發展機遇
近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推出七個方面28條措施,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其中明確提出推動證券業國際化,鼓勵優質券商依法開展跨境業務,促進數據依法有序流動,更好服務跨境業務需求。
申萬宏源證券表示,未來將堅定不移推進國際化戰略:一是在鞏固基礎能力的前提下提高跨境一體化管理水平;二是提升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核心業務能力;三是不斷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提升國際化經營質效。
中信證券表示,將堅持香港、亞太、歐美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全面提升香港業務的競爭力,推動全產品金融服務落地與發展。同時,因地制宜發展全球業務,加大對中國客戶本地業務和本地客戶中國業務的開拓力度。
國泰海通表示,今年將優化跨境一體化管理機制和發展模式,重點提升交易服務能力、融資服務能力、資產配置能力和研究能力。
國君金控認為,在跨境業務布局方面,未來行業或將呈現“分層競爭”格局,頭部券商將進一步強化業務的廣度和深度,向區域覆蓋廣泛、業務全面的綜合性券商邁進,而中小券商則可能優先聚焦特定市場,構筑差異化競爭優勢。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