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妖股”融鈺集團要靠牙科翻身 曾一個月收獲8次漲停
- 2021年09月29日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9月27日晚,融鈺集團披露了《融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宣布擬出資2.46億元收購德倫醫療51%的股權,其中支付1.41億元購買歡樂基金持有的德倫醫療30%股權、支付1.05億元購買共青城德倫持有的德倫醫療21%股權。
A股市場是否會出現第二個“通策醫療”?
9月27日晚,融鈺集團披露了《融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購買暨關聯交易報告書(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宣布擬出資2.46億元收購德倫醫療51%的股權,其中支付1.41億元購買歡樂基金持有的德倫醫療30%股權、支付1.05億元購買共青城德倫持有的德倫醫療21%股權。
醞釀了4個月的收購案終于落地,這意味著融鈺集團正式切入了大健康賽道。
早在5月28日融鈺集團就披露了有關德倫醫療的交易預案,宣布進軍口腔醫療領域。整個5月份,融鈺集團共計收獲了8個漲停板,月漲幅超過180%。但收購交易案進一步確定后,融鈺集團在9月28日反而大跌。截至下午收盤,融鈺集團跌幅為9.23%。
與此前的交易預案相比,《草案》披露的交易股權數量明顯減少。根據交易預案,融鈺集團擬購買共青城德倫、歡樂基金持有的德倫醫療67%的股權,預計整個交易需要支付3.595億元—4.115億元。
對于交易變動的原因,以及收購完成后公司主營業務的變化,9月28日時代財經向融鈺集團發去采訪函,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上年巨虧2.97億,被迫跨界口腔醫療
融鈺集團原本主要從事永磁開關及高低壓開關成套設備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軟件產品的開發、銷售與服務業務以及出租辦公用房業務。
從2018年開始,融鈺集團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年下滑。2018年和2019年,融鈺集團分別實現凈利潤3684.32萬元和744.09萬元,同比下降48.77%和79.80%。2020年,融鈺集團更是巨虧2.97億元,同比下降4093.11%。
融鈺集團表示,虧損主要是因為公司加大了高低壓開關成套設備營銷力度。2019年末高低壓開關成套設備簽約量增加較多,在2020年進行生產銷售,導致報告期內高低壓開關成套產銷量增加較多。另一方面,2020年融鈺集團停止了電能表和高速公路交通設施行業的有關產品生產,導致上述行業相關產品產銷量為零。
“公司主營業務規模較小,盈利能力無法較好滿足上市公司持續發展的需要,因此上市公司亟需整合盈利能力較好的優質資產,促進上市公司長遠健康發展。”融鈺集團在公告中坦言。
深陷虧損泥淖的融鈺集團為自己選擇的第一個轉型方向是口腔醫療。
浙商證券指出,2019年我國口腔醫療服務行業市場規模約2078.1億元。據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2012-2019年我國口腔醫療市場保持在年同比20%以上的增速。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預計2020年-2022年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年復合增長率可達到25.8%。口腔醫療行業增速較高,行業發展動力十足。
截至草案披露日,德倫醫療目前擁有1家口腔醫院,19家直營連鎖門診部(其中1家正在籌備中,尚未開業),主要分布在廣州各主要城區和佛山市順德區,在廣州地區擁有較強的區域品牌影響力。
對于德倫醫療的盈利能力,融鈺集團顯然也是寄予厚望。根據眾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廣州德倫醫療投資有限公司2021年1-8月財務報表審閱報告》,德倫醫療2021年1-8月實現營業收入2.7億元,凈利潤1216.67萬元。
共青城德倫確認并承諾,德倫醫療2021-2023年度凈利潤(指合并報表范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不低于2500萬元、5500萬元和7500萬元。
融鈺集團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德倫醫療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上市公司將快速切入醫療健康行業,布局醫療服務領域。同時,收購完成后,若承諾方順利完成業績承諾,將為上市公司貢獻新的利潤增長點,有利于增強上市公司持續盈利能力。
市值翻90倍,通策醫療神話能否再現?
融鈺集團選擇口腔醫療的“靈感”或許來自于通策醫療的故事。
15年前,北京中燕(北京中燕探戈羽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和融鈺集團面臨著同樣嚴峻的生存問題。
北京中燕原是著名的“德隆系”旗下公司。1996年上市之初,北京中燕的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羽絨制品。德隆系事件后,北京中燕幾經波折,一度被“ST”,走到退市邊緣,直到2005年12月杭州寶群集團接手北京中燕,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2006年,寶群實業將拍得的杭州口腔醫院100%股權及2550萬元現金贈與中燕,中燕的主營業務也變成了醫療服務。2007年,ST中燕更名為通策醫療。
變身之后的通策醫療迅速實現了業績穩定增長。截至2020年底,通策醫療已經擁有50家口腔醫療機構,成為國內口腔醫療的龍頭企業。2007年9月通策醫療的總市值僅為約10億元,14年后的今天,通策醫療的總市值已經超過946億元,增長超過90倍。
和北京中燕做出了相似選擇的融鈺集團是否能成為下一個“通策醫療”?
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卻并不樂觀。“我覺得很難,一是融鈺集團歷史包袱很重,自身原有主業又不強,持續盈利前景存疑;二是它此次收購標的資產規模太小,根本無法承載投資者對它的希望,更何況這項資產質量也有待觀察,所以并不樂觀,跟通策醫療對標太不現實了。”況玉清對時代財經表示。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