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機接口展位人氣旺 醫療器械企業競爭力凸顯
- 2025年09月29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9月26日至29日,第92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廣州廣交會展館舉辦。作為全球醫療產業的“風向標”,本屆CMEF不僅匯聚了我國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的產業集群,也吸引了德國、美國、日本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團,集中展示醫療器械領域的最新成果與發展趨勢。
9月26日至29日,第92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廣州廣交會展館舉辦。本屆展會展覽面積近16萬平方米,吸引了來自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企業參展,預計將迎來超12萬名專業觀眾。
作為全球醫療產業的“風向標”,本屆CMEF不僅匯聚了我國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的產業集群,也吸引了德國、美國、日本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團,集中展示醫療器械領域的最新成果與發展趨勢。
腦機接口備受關注
近年來,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醫療服務,從智能診斷到臨床決策再到醫院管理,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在展區中央,腦機接口技術展位前人潮涌動,觀眾紛紛上前體驗“意念操控”。
河南翔宇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翔宇醫療”)推出的“腦控上下肢主被動康復系統”引發關注。只需患者佩戴輕量化頭環即可實現腦電信號的毫秒級解碼,精準匹配運動意圖,驅動設備進行康復訓練。“我公司自2015年起便啟動腦機接口研發,并于2024年成立了腦科學實驗室,目前正積極構建‘腦機接口+康復’產業生態,覆蓋患者的全周期康復鏈條。”翔宇醫療相關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上海韶腦傳感技術有限公司則展示了“腦電采集+腦控交互”的全場景解決方案,可通過腦電采集、信號處理和意圖解碼,驅動執行設備完成康復訓練。目前,該公司腦電采集康復訓練設備已取得上海市腦機接口醫療器械注冊證。
政策層面也為這一新興產業注入了動力。2025年7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印發的《關于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腦機接口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初步建立先進的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和標準體系。電極、芯片和整機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腦機接口產品在工業制造、醫療健康、生活消費等領域加快應用。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打造2個至3個產業發展集聚區,開拓一批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
“腦機接口已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場景,有望在康復醫學、神經調控和老齡化健康管理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技術成熟和成本下降,腦機接口將為醫療器械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與此同時,國內企業也在借道AI補齊技術空白。艾瑞邁迪醫療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瑞邁迪”)是北京理工大學孵化的手術機器人上游企業,此次攜光學定位新品瑞瞳SE 3D亮相。該產品基于雙目結構光技術,能夠以緊湊機身實現25幀/秒三維重建與亞毫米級精度,并集成“實時重建+無標跟蹤”功能,適用于神經外科手術導航、經顱磁刺激定位、康復訓練評估等場景。
“我公司技術全部自研,打破了國外壟斷。目前已進入醫院使用,正逐步實現國產替代。”艾瑞邁迪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海外市場機遇凸顯
除展示技術創新成果,CMEF也成為中國醫療器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主辦方透露,本屆展會吸引了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目前已收到來自孟加拉國、以色列、德國、哥倫比亞、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采購需求,涉及醫療耗材、檢測試劑、影像設備、內窺鏡、分子診斷等多個領域,采購金額從數萬美元到上千萬美元不等。
江西洪達醫療器械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國外客戶在咨詢中,除關注產品的國際化標準適配性、認證資質外,還十分關注海外供應鏈保障、售后服務體系等。”
近年來,東南亞已成為我國醫療器械企業“出海”的重要目的地。據主辦方介紹,本屆展會收集到的國際采購需求中,東南亞買家占比大幅提升。越南、泰國等國在基礎醫療設備與耗材方面需求旺盛,部分國家對分子診斷、影像設備等高端產品的興趣也在增強。
一位負責東南亞市場拓展的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以往當地市場上的醫療器械主要來自歐洲,但中國企業的產品兼具價格與品質的優勢,尤其是在影像和檢測試劑方面競爭力越來越強。”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顯示,20年來,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產品力不斷提升,多家企業依托優秀的產品力、海外本土化運營及工廠建設,實現了海外業務的高速增長、構建起全球競爭力。
可以預見,隨著技術不斷突破與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未來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將在數字化、智能化和國際化的浪潮中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