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航空燃料降至2萬元/噸以內 航空業發力突破減碳難題
- 2025年11月10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近年來,航空產業伴隨著全球經濟蓬勃發展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航空業對全球GDP的貢獻已接近4%。據今年4月發布的《民用航空產業對中國國民經濟影響》,民航產業對中國國民經濟的貢獻呈穩定增長態勢。
近年來,航空產業伴隨著全球經濟蓬勃發展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航空業對全球GDP的貢獻已接近4%。據今年4月發布的《民用航空產業對中國國民經濟影響》,民航產業對中國國民經濟的貢獻呈穩定增長態勢。
與此同時,航空活動已成為溫室氣體排放的重要來源,也是交通運輸領域實現減碳目標需要啃下的“硬骨頭”。行業普遍認為,可持續航空燃料(SAF)是實現航空業減碳目標的重要手段。
已布局產能超百萬噸
SAF是以廢棄油脂等可再生原料制成的、可直接應用于現有航空發動機的清潔燃料。因其不僅能減少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的碳排放,同時在全生命周期,即原料生產過程中也有出色的減碳表現,被航空業視為實現減排目標的必然選擇。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到2050年航空業65%的碳減排將通過使用SAF來實現。在無需對現有飛行器及航空基礎設施進行大幅改造的基礎上,使用SAF將比使用傳統航空燃料減碳80%。
根據《“十四五”民航綠色發展專項規劃》,航空公司2020年-2025年累計SAF消費量應達到5萬噸。
目前,在國內,中石化鎮海煉化、君恒生物、海新能科、嘉澳環保、易高生物5家企業已取得SAF生產適航認證,具備向中國民航系統供應SAF的能力。鵬鷂環保、金尚環保等企業的SAF生產適航認證也在持續推進。
海新能科在2025年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公司全資子公司山東三聚的生物航煤異構項目已投產,在原有產能基礎上新增生物航煤產能約16萬噸/年;同時,生物航煤首次供應中航油集團,正式進入中國航空燃料市場。
中國航空油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邊暉表示,我國5家完成適航審定的SAF煉油廠年產能共計突破100萬噸,每噸SAF價格從2022年的約3萬元已降至2萬元以內。
在工藝方面,SAF目前有FT、HEFA、AtJ、共煉、PTL等多種不同路徑并行發展。
海新能科副總經理吳永濤表示,HEFA是唯一大規模商業化運行的SAF生產工藝,占全球生產和規劃中SAF產能總量的65%以上。在全球范圍內,數十套生產裝置不斷迭代升級以降低SAF的生產成本。因HEFA工藝主要以廢棄油脂為原料,從而給大眾留下了“地溝油”再利用的印象。
廢棄油脂的易得性使得HEFA工藝在SAF發展初期出盡風頭,但吳永濤認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原料分布零散、總量受限制約了該路徑的發展上限,“中國廢棄油脂總供應量為300-400萬噸/年,預計到2030年,HEFA工藝新增產能將大幅放緩。”他表示,在未來,共煉工藝可以在不新建生產設施的情況下,依托現有煉廠快速、大量地進行生產,且無須與傳統航煤混合,這降低了后期的處理成本,體現出一定的發展潛能。
試點應用持續推進
近年來,我國SAF的應用經歷了從無到有、逐步推廣的過程。
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展計劃司副司長穆陽表示,我國民航綠色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效。機場新能源車輛占比超過32%,年減排二氧化碳350萬噸,光伏年發電量突破6000萬千瓦時。近年來,我國推動4座機場開展SAF應用試點,通過“10+3”空管骨干通道與連續爬升技術的應用,使燃油利用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記者梳理發現,我國SAF應用推廣已完成了兩個階段試點。
2024年9月至2025年2月,中國航油聯合國航、東航、南航在4座試點機場的12條航線上開展SAF常態化加注,進行SAF第一階段試點。試點實現了1770架次航班、532噸SAF加注后油品零問題、設備零故障、飛行零異常的安全成果,并首次完成了SAF在國產大飛機C919商業航班上的安全應用。
2025年3月至6月,SAF試點進入第二階段。在4座試點機場,SAF的使用全面推廣至所有航班。期間,中國航油還上線了SAF運行管理系統,實現采購、摻混、加注、溯源全鏈路數據可視可控,最終完成7808噸SAF試點應用,驗證了SAF當前運營模式的可行性和高效性。5月,國內生物航煤“白名單”出口政策落地,為SAF制造企業產品出口提供了執行依據。
中國航油集團表示,集團以“民航綠色發展先行者”為戰略定位,將SAF發展納入核心戰略布局,構建“安全、穩定、綠色、高效”的航油保障體系。當前,集團穩步推進SAF應用試點,率先實現“來油—質檢—加注—結算”全鏈條數據流貫通,著力開發SAF運行管理系統,為綠色加注提供可追溯、可驗證的閉環管理保障。
同時,集團還牽頭組建中國SAF產業聯盟,聯動上下游頭部企業、高校院所及行業協會,搭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平臺,聚焦酯類、醇類等新一代技術路線,開展集中攻關,積極參與并主導行業綠色標準與規范的制定,以標準化建設支撐SAF規模化、規范化落地,助力產業協同共贏發展。
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多位行業人士提到,能源結構單一、SAF產業鏈基礎薄弱、關鍵技術與專業人才短缺等問題仍在制約行業發展。
邊暉表示,當前SAF價格顯著高于傳統航油,增量成本高企、成本疏導機制仍未形成閉環。在需求端,綠色溢價的成本疏導缺乏穩定長效機制,航司和航油企業難以簽訂長期、大規模采購合同;在生產端,需求不旺盛,市場預期不明確,煉油廠擴產信心不足,制約了市場活力的釋放。
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副理事長任英利表示,民航綠色轉型已從選擇性探索轉變為剛性任務。SAF供應規模不足、成本控制壓力較大、市場化降本機制尚未健全等問題,或成為“十五五”時期行業需要突破的核心瓶頸。為此,凝聚減排共識,把政策導向轉化為行業行動;推動技術突破,研討SAF規模化生產與產業鏈構建,并探索氫能、電力等替代能源新技術,為行業提供更多綠色方案;深化國際合作,通過經驗分享與標準互認,推動綠色發展,實現合作共贏是協會的重要目標。
吳永濤認為,隨著國家政策陸續落地、工藝技術不斷取得突破,SAF將逐步實現工藝技術多元化、原料多元化,特別是與綠電耦合發展。各地可依據自身可獲得的原料和工藝生產SAF,以擺脫原料不足對產業發展的制約。隨著SAF的安全性不斷被驗證和生產企業供應能力不斷提升,SAF使用端將更加關注以賬面加注為主的加注方式,進一步降低運輸帶來的成本浪費,增強SAF的減碳能力。
當前SAF價格顯著高于傳統航油,增量成本高企、成本疏導機制仍未形成閉環。在需求端,綠色溢價的成本疏導缺乏穩定長效機制,航司和航油企業難以簽訂長期、大規模采購合同;在生產端,需求不旺盛,市場預期不明確,煉油廠擴產信心不足,制約了市場活力的釋放。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