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航旅交運>正文內容
          • 前7月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95萬億元
          • 2025年08月28日來源:中國證券報

          提要:李穎表示,作為率先發起成立大模型聯盟的行業部門,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堅持科學建設,可持續發展,不搞一哄而上,避免重復和浪費。通過共用算力、共享數據、共訓模型,用好各類創新資源,建好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持續拓展應用場景,創造開放、繁榮、可持續的交通大模型產業生態,支撐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行業的規范化應用,引領發展壯大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

          8月27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1至7月,我國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95萬億元,其中7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061億元。

          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

          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李穎介紹,今年7月,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的態勢,貨運量、跨區域人員流動量保持平穩增長,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較快。

          其中,貨運量保持平穩增長。7月,完成營業性貨運量49.7億噸,同比增長3.4%,增速較上月回升0.5個百分點,分方式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貨運量同比分別增長4.5%、3.3%、3.4%和15.3%。1至7月,完成營業性貨運量330億噸,同比增長3.8%。

          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較快。7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5.4億噸,同比增長6.9%,增速較上月加快2.2個百分點,分結構看,內、外貿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7.6%和5.5%;完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996萬標箱,同比增長2.7%。1至7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04.4億噸,同比增長4.4%;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億標箱,同比增長6.2%。

          跨區域人員流動量持續增加。7月,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57.1億人次,同比增長2.2%,增速較上月回升0.7個百分點,分方式看,鐵路、水路、民航客運量同比分別增長6.6%、2.1%和3.9%,公路人員流動量同比增長1.8%。1至7月,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394.6億人次,同比增長3.9%。

          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保持高位。7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3061億元。分方式看,鐵路完成投資771億元;公路完成投資2005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分別完成投資981億元、529億元和317億元;水路完成投資173億元;民航完成投資112億元。1至7月,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95萬億元。

          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

          日前,交通運輸部指導成立了交通大模型創新與產業聯盟,提出要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

          對此,李穎表示,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是交通運輸部深入推動“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的重要舉措。交通運輸部將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支持、技術引領、應用驅動、邊建邊用、以用促建的原則,打造一個能夠充分發掘人工智能技術潛力、解決行業實際問題、開放共建成果共享的交通運輸行業大模型開發和應用體系。

          李穎表示,交通運輸部提出了“1+N+X”的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總體技術架構。“1”指的是1套通用技術底座;“N”是在“1”的基礎上,訓練N類垂域模型,引入細分領域高質量數據集,提升解決行業問題的共性能力;“X”是面向具體業務場景的智能體,形成一批可以直接應用在行業服務和管理中的專業化方案。

          目前,聯盟已匯聚了50多家行業龍頭企業、人工智能頭部公司以及相關高校院所。李穎表示,聯盟將成為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的主力軍,成為推動“人工智能+交通運輸”行動的重要支撐力量。

          李穎表示,作為率先發起成立大模型聯盟的行業部門,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堅持科學建設,可持續發展,不搞一哄而上,避免重復和浪費。通過共用算力、共享數據、共訓模型,用好各類創新資源,建好綜合交通運輸大模型,持續拓展應用場景,創造開放、繁榮、可持續的交通大模型產業生態,支撐人工智能在交通運輸行業的規范化應用,引領發展壯大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