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航旅交運>正文內容
          • 中國商業航天如何乘勢騰飛
          • 2024年12月27日來源:科技日報

          提要:“商業航天,本質是通過市場經濟加速航天領域發展,吸引更多的資源進入航天領域,激勵企業貼近市場進行創新。”在大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原總工程師孫為鋼表示,提高航天領域生產力,不僅要提高技術水平,還要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培養更多的產業人才。

          仰望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星空”,可謂驚喜不斷。12月26日,在無錫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大會中,2024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重大事件、全國首個小蜘蛛網星座和全國首個天基空間碎片監測星座同時發布。

          目前,商業航天已經成為全球競爭的戰略高地。2024年,作為新增長引擎之一,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商業航天,本質是通過市場經濟加速航天領域發展,吸引更多的資源進入航天領域,激勵企業貼近市場進行創新。”在大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原總工程師孫為鋼表示,提高航天領域生產力,不僅要提高技術水平,還要提高市場開拓能力,培養更多的產業人才。

          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成果涌現

          我國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首次10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圓滿成功;G60千帆星座正式揭開大規模衛星組網序幕,中國星網“國網星座”正式進入批量組網階段;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和長征十二號火箭雙“首發”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大會發布的“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重大事件名單”,見證了今年中國商業航天的高光時刻。

          “在商業航天蓬勃興起的浪潮中,我們見證了眾多創新力量的崛起。他們以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卓越的技術創新力,為航天產業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機。”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一然說。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防科工局聯合印發《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航天領域。隨后,商業火箭和商業衛星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成長發展。《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3年)》顯示,2023年我國共完成26次商業發射(含拼車和搭載),占全年發射的39%。

          “航天技術發展至今,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就,許多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目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推廣和應用這些技術。例如,在空間通信領域,盡管我們已經能夠實現與月球和火星的通信,但面對更遙遠的太空,我們仍需開發更先進的通信技術。想深入認識宇宙,我們還需要推力更大的運載工具,更尖端的通信技術、遙感技術、深空探測技術。”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國家航天局原副局長羅格接受采訪時表示,要想滿足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還要在部分基礎學科、應用學科研究中培養大量人才。

          空間態勢感知和空間碎片治理孕育商機

          發展商業航天、探索太空,不僅可以掌握自然規律、解讀宇宙奧秘、拓展人類文明的邊界,還蘊藏著經濟價值。

          “商業航天僅是太空經濟的起步,商業企業、商業航天一定要有創新,要降低制造成本,獲得經濟價值的增值。同時,要通過產業聯盟強強聯合,優化其價值鏈,并通過金融聯盟、技術聯盟等來促進技術的發展。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也應該圍繞系統價值鏈統籌優化與支持。”孫為鋼說。

          空間態勢感知和空間碎片治理,事關空間資產安全和人類航天活動的長期可持續,有著非常迫切的現實需求和深遠的戰略意義。在遨天科技首席專家龔自正看來,這也將催生新興太空產業模式,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龔自正介紹,美國已有多家公司長期在做空間態勢感知和商業化服務。天地數據融合分析、空間交會風險評估、機動規避措施實施等,都是其核心業務和賣點。

          而空間碎片治理涉及技術研發、在軌演示驗證、政策法規、科普教育培訓等領域,將徹底改變現有的火箭與航天器設計、生產制造、運營、準入等模式,孕育著科學科創、科普和航天產業變革的巨大機遇。

          “空間碎片治理從監測、預警、防護、機動規避、自主離軌、高危空間碎片清理、空間交通管理等領域來說,均需要常態化、業務化、國際化運行,其孕育出的產業鏈經濟規模在萬億元以上,經濟體量比現在實施的任何一個航天工程都要大很多。”龔自正認為,伴隨著商業航天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3D打印、納米技術、機器人和無人機、精確導航和計時等前沿技術的深度結合,以空間碎片治理為新賽道的商業航天將產生大量的技術創新,不斷打開新的應用場景。(科技日報無錫12月26日電)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