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數字美人魚,如何煥活上海海洋文化?
- 2025年08月17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近些年,文旅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從“爾濱現象”掀起冰雪旅游熱潮,到 “奔縣游” 讓小城散發獨特魅力,再到 “古建游” 借熱門 IP 成為旅游 “新國潮”,文旅熱詞頻出,見證著大眾旅游消費的盛景。
近些年,文旅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從“爾濱現象”掀起冰雪旅游熱潮,到 “奔縣游” 讓小城散發獨特魅力,再到 “古建游” 借熱門 IP 成為旅游 “新國潮”,文旅熱詞頻出,見證著大眾旅游消費的盛景。當“文旅+”成為消費新趨勢,“文旅+海洋”也在成為潛力場景。 傳統濱海旅游傳播基礎上,一個個兼具生態價值、文化厚度與消費活力的“海洋創新敘事”接連涌現,東方美人魚“申魚爾”是其中最矚目的標志之一。
“申魚爾” 這一原創數字形象IP源自上海海洋文化元宇宙項目,后者由上海廣播電視臺(SMG)、第一財經旗下的數字科技型企業上海應帆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融合上海海域特色場景及海洋文化積淀精心打造而成。申魚爾說著一口軟糯的上海話,是海洋智慧與上海城市氣質的具象化身:她在科普視頻里講述著海洋往事,在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互動屏前與游客眨眼逗趣。連接起歷史與未來,申魚爾及其背后的元宇宙正在用最鮮活的方式,為上海海洋文化注入全新的注腳。
一、海洋元宇宙——上海海洋文化創新演繹
上海依海而生、因海而興。四千年前的古岡身遺跡沿金山、奉賢、閔行、青浦一帶的老滬杭公路分布,訴說著這座城與海洋的最初聯結。千年前,海運的興起帶動了鹽業、棉紡、造船與修船技術的蓬勃發展,上海因此盛興。從崇明島、橫沙島等海上島嶼,到金山沙灘、南匯沙灘等海濱沙灘浴場,再到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長風海洋世界等景點,海洋基因深深融入上海的城市肌理。
相較于廣為人知的現代商貿文化,上海的海洋文化卻如深海明珠,還需挖掘和傳播。應帆科技海洋文化元宇宙創新,恰為上海海洋文化打開了一扇通往新次元的大門。憑借十年數字文化業務經驗,應帆科技以精心打造的原創數字形象IP——美人魚“申魚爾”為核心向導及紐帶,構建起一個傳統與現代共生、自然與科技交融、傳承與創新并舉的上海海洋數字文化新生態。
數字人申魚爾
這個元宇宙世界貫通古今。在這里,上海的地下暗涌著一條"時間海流",將四千年的海洋記憶編織成一張虛實交織的網絡。在未來科學家打造的元宇宙 “滬海幻境” 中,用戶化身為 “文明潛水員”,跟隨 AI 向導 “申魚爾” 穿梭于虛實之間,修復被數字風暴損毀的海洋文明碎片,在互動中深入了解上海海洋文化。十六鋪碼頭、崇明東灘濕地、金山城市沙灘、洋山深水港現代化工程,這些場景結合獨特的“在地性”風貌,呈現出上海特有的海洋文化地標和生態系統。
海洋文化元宇宙概念圖
除了身著海派服飾、情感細膩落淚成珠的核心IP“申魚爾”,元宇宙里還有諸多豐富群像:以吳淞口燈塔為原型的 “淞瀾”,見證著百年海上滄桑;長江口 “活化石” 中華鱘 “阿智”,呼應上海 “江海交匯” 的地理特質,常說 “阿拉帶儂穿越三千年”;還有水母洋洋、浪花精靈囡囡、漁村阿婆、紅鉗蟹老板等鮮活角色,共同構成了元宇宙的生動圖景。
這些角色既是用戶探索海洋時的同行者,也是互動體驗的情感觸點。他們融合了“申派”特征,深度汲取江南文化、近代工業遺存、現代藝術風格等上海獨有的視覺與精神元素,成為了真正具有“上海標識”的虛擬文化大使。通過這種創新形態的海洋元宇宙,上海不僅能實現海洋文化的創新傳播與海洋旅游的有效推廣,也能為海洋旅游景點的數字化轉型帶來新動能。
應帆科技原創海洋文化元宇宙IP群像
二、文化活化傳播:讓上海海洋文化“可感知、可傳承”
在海洋文化的推廣中,應帆科技所推出的數字元宇宙憑借敘事性、交互性與人格化的特點,衍生出更豐富多元的交互場景,呈現出諸多可深化感知的載體形態——如數字人的塑造、H5 小游戲的開發、IP 生態的延展運營,以及線上線下的深度聯動等,為文化的傳播、體驗與創新提供了廣闊而立體的空間。
以“申魚爾”為例,它既是一個具有辨識度的立體視覺形象,又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數字生命體。
在平面海報中,申魚爾的數字人形象聯合品牌展現出了差異化的視覺審美;在系列科普視頻中,申魚爾帶著上海小朋友打卡滬上海洋地標,用受眾語言傳遞“非教科書”式的科教體驗;在H5小游戲中,申魚爾又能構建起沉浸式的探索任務,通過具象的知識互動、動人故事和直觀的視覺沖擊自然傳遞海洋文化,啟發價值思考;而在元宇宙的未來想象里,申魚爾和她的伙伴們,還將結合用戶的反饋與互動,在數字空間里持續成長——開發者能基于元宇宙項目素材庫創作更多海洋主題的短視頻、游戲,甚至策劃虛擬與現實聯動的海洋文化節或線上展覽,激發無限創作靈感。
這種數字人的擬人化表達,將海洋歷史、民俗、科技、藝術等內容轉化為可觸摸的故事,既降低了理解門檻,又讓文化傳承有了情感溫度。而元宇宙的開放性生態,又讓這種 “可感知” 的傳播方式具備持續變化的生命力,使上海海洋文化從書本與遺跡中走出,成為能被大眾親近、記憶、傳承的鮮活符號。
三、經濟價值延伸:創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場景
元宇宙 “虛實共生” 的特性,正不斷拓展文旅消費邊界,為海洋文旅帶來多元盈利模式的探索。
以應帆科技海洋文化元宇宙與上海海昌海洋公園已落地的合作為例。數字美人魚“申魚爾”的形象已經應用至海昌海洋公園的各種互動場景,將IP深層次地嵌入游客的線下體驗。
項目不僅為海洋公園定制了融入IP形象的海昌美人魚國際大賽宣傳視頻、虎鯨科普視頻,基于線上多元傳播與線下實景大屏通過短視頻進行海洋文化科普,更結合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虎鯨造浪節線下打卡活動,推出定制主題貼紙、扇子等IP周邊,激發UGC內容,強化游客互動、以虛擬形象+實景娛樂,文化+旅游持續激發消費熱情,夯實上海海洋文化與IP影響力。
海洋文化元宇宙與上海海昌海洋公園聯動案例
這次合作是一次“虛實共生”的實踐——通過大屏短片建立海洋元宇宙和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數字化的認知與情感鏈接,以線下場景互動搭建元宇宙入口,借社交裂變放大IP價值,實現虛擬IP與實體景區在流量、內容、消費層面的全方位聯動。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營銷總監吳樂潔表示,此次通過申魚爾虛擬形象傳播海洋文化,更貼近消費者喜好,內容深度有趣。
談及海洋文化元宇宙的未來價值,項目負責人、應帆科技總裁兼CEO王洋同樣表示,當傳統海洋文旅場景(如海濱景區、海洋博物館、水族館)受限于時間(夜間閉園)、空間(海域開放范圍)、氣候(臺風季閉館)等因素導致游客體驗碎片化,海洋元宇宙可以通過虛實融合技術可以打破限制,打造 “全時全域” 的沉浸式海洋場景。這種突破物理邊界的交互,將重構 “人 - 海” 關系,讓海洋文旅體驗從 “階段性接觸” 升級為 “全天候深度沉浸”,其經濟價值也將極大延展。
未來,結合 “文化+科技+教育”的深度融合范式探索,應帆科技將持續系統挖掘、創新演繹上海獨特而多元的海洋文化,塑造一個具有全球辨識度的數字上海海洋文化IP (上海美人魚“申魚爾”),并打造一個可生長、可共創的開放式元宇宙平臺,為數字創意產業、文旅融合、科教創新提供標桿案例。
從四千年前的古岡身到今天的元宇宙,從貝殼層里的文明碎片到數字世界里的鮮活角色,上海的海洋文化從未停止生長的腳步。當“申魚爾”們用現代方式講述古老故事,當虛實交織的場景讓歷史與當下產生奇妙共振,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人-海”交互新場景的出現,更是一座城市對自身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碼與創新表達。在這片蔚藍的敘事里,上海的海洋文化正以更自信的姿態,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上海應帆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隸屬于上海廣播電視臺(SMG),是第一財經長期孵化的數據科技型互聯網公司,是SMG旗下數字增長服務與產業賦能創新陣地,是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國資委重點推進的數字化轉型建設與國資國企混改重點示范項目,成立十年來專注于面向企業提供一站式、全鏈路、智能化數字增長解決方案,業務場景深度布局數字金融和數字消費賽道,積極開拓數字文化和數字健康領域,已發展國內領先的數字增長服務集團,累計服務國際品牌、頭部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等企業和機構超1000家。應帆科技于2024年入選國務院國資委“科改企業”名單,是國內宣傳國資體系內首家且唯一一家入選該名單的科創類企業,獲得國家級、省市級、行業級獎項4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