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觀音山:踐行“兩山”理念的綠色典范
- 2025年08月19日來源:改革網
提要: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宛如一顆耀眼的生態明珠,熠熠生輝。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的日子。
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下簡稱:東莞觀音山)宛如一顆耀眼的生態明珠,熠熠生輝。2025年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的日子。今年全國生態日的主題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護好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與榮光。東莞觀音山以其獨特的生態價值和文化魅力,已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成為踐行“兩山”理念的典范。
作為“城市綠肺”和“森林氧吧”,東莞觀音山在18平方公里的園區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2%,基本保持著原有的地貌和植被,為周邊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生態屏障和休閑空間。東莞觀音山通過20多年的生態管理和文旅融合創新,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雙贏的發展道路。
東莞觀音山的生態保護歷程堪稱中國城市生態修復的典范。1999年建公園之初,這里還是一片荒蕪的青山。彼時,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遍南粵大地,東莞憑借制造業迅速崛起,成為享有盛名的“世界工廠”。“快速的工業化進程也讓人們逐漸意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東莞觀音山董事長黃淦波,決心將其打造成一片綠色的家園。
經過26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東莞觀音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這里森林覆蓋率高達92%以上,擁有著東莞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成了名副其實的“森林氧吧”。走進東莞觀音山,茂密的植被遮天蔽日,空氣中彌漫著草木的清香,負氧離子含量極高,讓人仿佛置身于一個天然的大氧吧中。漫步在山間,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感受著大自然的恩賜,身心都得到了極大的放松。
東莞觀音山的森林生態系統極為豐富多樣,近千種野生植物在這里肆意生長,其中不乏粘木、白桂木等珍稀物種。這些植物不僅為觀音山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更為眾多野生動物提供了食物和棲息地。300多種野生動物在這片廣袤的森林里繁衍生息,中華小鯢、穿山甲、白鷴等珍稀動物時常出沒其間,為東莞觀音山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
生態保護是東莞觀音山發展的根基。多年來,東莞觀音山始終嚴守生態紅線,實施全面、科學的生態管理。早在2007年,東莞觀音山就依據山體走勢和植被生長環境,將整個園區科學劃定為保護區、生態核心區、適度開發區三大區域。在保護區內,實行嚴格的封閉管理,禁止任何形式的開發和破壞,確保原始生態系統不受干擾;生態核心區則以保護為主,適度開展科研監測和生態教育活動;適度開發區在遵循生態原則的前提下,合理建設旅游設施和服務項目,為游客提供舒適便捷的游覽體驗。
名貴古樹得到了特殊的呵護。東莞觀音山對每一棵古樹都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記錄,建檔造冊、鑒定年齡,并采取了一系列科學的防腐處理措施,確保古樹能夠健康生長。除了對古樹的物質保護,東莞觀音山還通過組織參觀古樹博物館、開展植樹活動等方式,向中小學生及游客普及生態知識,增強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古樹的價值和意義,共同參與到保護古樹的行動中來。
在堅守生態底線的同時,東莞觀音山還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模式。這里不僅有令人嘆為觀止的自然景觀,如蜿蜒的吉祥路休閑棧道、壯觀的瀑布、清幽的翠湖,還有豐富多元的人文活動。每年舉辦50多場環保公益活動,吸引游客、市民踴躍參與,為環保貢獻力量;開展100多場文化主題活動,比如舉辦“觀音山上觀山水”征聯、森林文化節、森林詩歌節等,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領略深厚的文化底蘊。此外,東莞觀音山還被授予全國首個“生態文學創作實踐基地”。即將舉辦“首屆中華文化萬年史探源高峰論壇”等,更是為景區的文化溯源戰略升級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持續書寫綠色發展篇章。從曾經無人問津的荒山,到如今年接待游客超120萬人次的國家4A級旅游景區,東莞觀音山用26年的時間,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東莞觀音山有著更加宏偉的發展目標。根據規劃,到2035年,景區要實現園區清潔能源全覆蓋,打造“碳中和森林公園”,進一步提升生態保護水平,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貢獻力量。
未來,東莞觀音山將繼續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為畫筆,以文化為顏料,在粵港澳大灣區描繪出更加絢麗多彩的可持續發展畫卷,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讓這顆鑲嵌在水泥森林中的“生態明珠”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