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手機>正文內容
          • 手機消費,上新了!
          • 2025年08月19日來源:國際商報

          提要: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相關商品的銷售帶動作用持續顯現。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商品銷售額超1.9萬億元,惠及超3.2億人次。其中,上半年超6900萬名消費者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超7400萬件。

          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對相關商品的銷售帶動作用持續顯現。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14日,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商品銷售額超1.9萬億元,惠及超3.2億人次。其中,上半年超6900萬名消費者購買手機等數碼產品超7400萬件。

          當前,手機已經從通信工具成為人們生活、工作的集成入口,消費者對手機功能的需求和選擇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消費者在選擇手機時更注重什么?哪些功能被視為最不可或缺的?手機消費還有哪些新動向?

          近日,在向1000位消費者手機使用習慣變化、形態偏好、換新訴求及迭代期待進行調研后,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洞察顯示:近七成的用戶視手機為生存/生活入口,并將手機電量和信號列為安全感第一來源;近五成人在同時使用兩部手機,將工作與生活及娛樂功能分離需求明顯;“一步到位”成手機換新主流消費理念,超八成用戶傾向高配置;七成用戶了解并關注折疊屏手機產品,便攜、大屏、場景融合是核心吸引力,95.3%的用戶已使用過手機的生成式AI工具,用戶更看重AI手機的實用功能。

          與工作生活如影隨行 多設備并行成主流常態

          “刷門禁、訂外賣、打車、購物、開線上會、處理協同文件、玩游戲,不僅生活、辦公、社交、娛樂都靠它,家里的智能家居系統也得用它遙控。”家住北京的林女士把手機視為最重要的工作生活伙伴,而在手機沒電的瞬間,她覺得像與世界突然斷了連接。

          這種感受并非夸張。調研顯示,69.3%的用戶直言手機是“生存/生活入口”,69.8%的用戶將手機電量和信號列為“安全感第一來源”。當前,現代人的一天幾乎被手機無縫串聯,手機也早已不是外在于人的工具,而是進化為像手腳一樣自然的“數字器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縫隙。

          這種“器官級”的深度融合,也體現于手機功能的極致集成:58.1%的用戶把手機當作“記憶銀行”,照片、視頻、聊天記錄存儲著人生軌跡;56.2%將其視為“社交通行證”,社交賬號是身份的延伸;51.1%用它替代錢包鑰匙,支付、門禁全靠一部設備搞定;41.2%將其當作“移動辦公室”,郵件、會議、文檔隨時在線。

          “孩子的成長記錄、客戶的重要資料、個人的社交關系,全部存儲在一部小小的手機里。丟手機比丟錢包慌,錢包丟了是錢的事,手機丟了像把人生片段弄丟了。”在上海工作的王女士如是說。

          當手機作為生活工作的集成入口,不少人也更習慣于配置兩部及以上的手機,一部安卓機玩游戲、一部iPhone聊工作,既能兼容不同APP,又能讓私事和公事互不打擾。調研數據顯示,48.6%的受訪者同時使用兩部手機,接近半數用戶形成穩定的雙機使用習慣,13.5%的用戶甚至使用三部及以上手機,多設備并行使用已從小眾選擇變為主流常態。

          越來越多的人熱衷雙機的原因,從表面上看,是為解決技術層面的適配問題:部分用戶因想同時體驗iOS與安卓兩種生態而選擇多機,部分因運營商套餐組合、國內外號碼區分等通信需求,還有用戶為功能互補,用高端旗艦機保證核心體驗,用舊機承擔長續航、游戲專用等細分功能。調研顯示,21.1%的人想要通過“雙持”同時體驗iOS和安卓兩種生態,實現“生態破壁”。

          但更深層的驅動因素,則是數字時代人們對秩序感、邊界感與私密空間的迫切渴望。在手機無孔不入的當下,工作消息彈窗隨時打斷生活、社交軟件模糊私人與公共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雙機實現工作與生活的“物理隔離”,避免信息串擾帶來的混亂。

          “雙機的本質不是折騰,而是用最直接的物理隔離,在數字世界里保留最后一塊生活自留地,重建生活秩序感。”職場人劉敏的話道出了核心。

          談及使用兩部手機的其他原因,“電量焦慮”也占有一席。調研中,有18.7%的人表示會輪流使用兩部手機,減少單機帶來的電量焦慮,充電寶不離身、兩部手機換著用,是手機電量的“雙保險”。

          換新更重大儲存高配置 長期性價比成關鍵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大部分消費者的換機周期在2~3年,其中49.0%的消費者兩年換一次手機,三年更新一次手機設備的消費者占比達33.7%。消費者在選擇新手機時主要考慮的因素有性能(57.6%)、屏幕尺寸(57.0%)、電池續航(54.2%)、品牌(47.2%)和運行內存(41.8%)。

          在京東的調研中,用戶換新決策高度聚焦于三大核心需求:大存儲、高配置與強續航,背后是對長期實用價值的深度考量。

          “換新機時寧愿多花點錢買大存儲、高配置的,省得用一年就焦慮卡頓、空間不足,算下來反而更劃算。”林女士的感受是消費者對手機換新的普遍心態。數碼愛好者李響的經歷也很有代表性:“前年花4000元買的中端機,用兩年就卡頓嚴重、續航崩了,換新又花4000元;今年直接買8000元的頂配旗艦,打算用三年,平均每年成本反而更低。”

          IDC此前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將達到2.89億部,同時600美元以上價格段市場份額將達到30.9%,同比增長2.1%。這一增長不僅是對消費者高端需求的有力回應,也是手機廠商在高端產品線上持續投入和創新的直接體現。廠商們通過不斷的技術迭代,如更強大的處理器、更先進的攝像頭系統、更長的電池續航以及更加智能化的用戶體驗,來吸引并滿足高端用戶。

          調研中,消費者對于手機存儲空間升級的趨勢和需求都很明顯。對比數據顯示,一年前,256GB的手機是主流,有43.6%的人在使用;如今,512GB的手機是主流,有46.6%的人在使用。同時,一年前,認為512GB就夠用的消費者占比最高,為45.2%;如今71.7%的用戶明確希望下一部手機要“512GB起步,1TB不嫌多”。京東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京東512GB及以上大存儲空間手機的購買用戶同比增長超30%。

          “手機里存著孩子從出生到現在的成長視頻,還有不少采訪錄音和工作資料,512GB用了不到兩年就天天提示存儲不足,每次刪照片都像‘斷舍離’,太煎熬了。”媒體人閆女士的感受頗具代表性。數據顯示,62.5%的用戶曾因存儲原因遭遇功能受限,44.5%的人則遇到過微信無法打開的尷尬,存儲焦慮已成為手機換新第一驅動力。

          同時,在更換手機時,82%的消費者傾向選擇高配置手機,其中28.1%因使用頻率高而選擇高配,27.7%為長期使用做準備,26.2%認為高單價產品就該高配置。越來越多的用戶在購買手機等高客單價產品時不再盲目追求低價,而更多會從全周期性價比的角度“算總賬”,踐行“一步到位”的消費理念。

          事實上,“一步到位”的消費理念在汽車、家電、家居等高客單價產品領域已得到很多用戶認可。81.0%的用戶在選購3C產品時、50.4%的人在選購大家電產品時、39.7%的消費者在選購廚房電器時,都會追求更高配置,踐行一步到位“省錢學”。對用戶而言,頂配的貴是一次性投入,換來的是長期流暢體驗與省心使用,這種“花錢買省心”的理念正在成為消費主流。

          強續航能力是用戶更換手機時另外一個重要考慮因素。“上次出差趕高鐵,手機只剩10%電,一路上不敢開導航、不敢刷視頻、不敢回消息,生怕關機耽誤事。”上班族趙磊的經歷道出了續航的重要性。

          數據顯示,續航問題已影響用戶核心體驗:30.4%的用戶因電量不足遭遇APP閃退,21.7%甚至錯過重要拍照場景。54%的用戶將“超級快充、超長續航”列為換新必選項,79.7%的用戶直言擔心“耗電太快,充電寶不能離手”。

          折疊屏手機更具場景價值 AI實用功能更受關注

          作為形態創新的代表,折疊屏手機正以高關注度成為手機市場的新焦點。IDC預測,2025年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將達1000萬部左右,同比增長8.3%,2028年復合增長率將達10.6%。折疊屏手機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傳統直板手機的設計局限,更以其獨特的交互體驗和便攜性,成為高端用戶追求新鮮感和科技感的首選。

          京東調研顯示,42.3%的用戶“基本了解折疊屏手機,能列舉在售機型”,11.9%“高度關注,新品發布就想上手體驗”,4.1%已實際使用,三者合計達58.3%,表明折疊屏手機已從小眾嘗鮮開始走向大眾認知。值得關注的是,70.1%的用戶明確表示會考慮購入折疊屏手機,其中35%傾向橫折疊形態,22.1%偏好豎折疊,反映出強勁的潛在消費需求。

          折疊屏手機之所以受關注,本質是消除了傳統手機大屏與便攜不可兼得的痛點。62%的用戶看重其“展開后大屏,觀影、辦公、多任務更方便”,54.9%期待“分屏操作,一機兩屏效率更高”,43.7%青睞“便攜性,帶一部手機同時擁有平板體驗”。

          “出差帶橫折疊屏,展開能寫方案,合上能揣口袋,不用再背電腦和平板,減負太多了。”商務人士趙鵬的體驗,正是折疊屏場景價值的生動寫照。

          此外,折疊屏的科技感與個性化也成為吸引力加分項。22.9%的用戶認可其“外觀潮流,科技感拉滿”,16.8%將其視為“高端化象征”。盡管關注度高漲,但用戶對折疊屏手機仍有明確顧慮:61.6%擔憂鉸鏈或屏幕壽命有限,57.1%覺得換屏、修鉸鏈費用過高,48.4%吐槽其機身厚重。不過,對折疊屏手機無興趣的用戶僅占13%,表明多數人對折疊屏手機的期待遠大于顧慮。

          用戶的矛盾心態恰恰指明了折疊屏手機的發展方向:既要保留場景融合的核心優勢,又要繼續攻克耐用性、輕量化、成本控制等技術難關。正如調研中已使用折疊屏手機用戶的反饋:“如果能解決折痕和重量問題,愿意為創新買單。”這意味著,隨著鉸鏈技術升級(如20萬次折疊測試認證)、超薄玻璃應用和價格下探,折疊屏手機有望從高關注轉化為高普及,成為下一個消費升級的增長點。

          京東采銷表示,因為折疊屏手機品類技術的創新,用戶更加關注產品的耐用性,也關心如果產品與預期不一致,能不能退。對此,為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2021年京東就實現了官方自營安卓手機(包括折疊屏手機)激活也能7天無理由退貨,后續還推出了“30天無憂試”“180天只換不修”等服務。

          此外,AI技術正深刻重塑手機的核心體驗,從簡單的功能輔助升級為主動服務的智能伙伴。數據顯示,2025年國內新一代AI手機出貨量將達1.18億臺,同比增長59.8%,整體市場占比預計為40.7%。

          調研顯示,95.3%的用戶已使用手機生成式AI工具,57.3%將AI用于生活瑣事輔助,54.2%用于工作提效,AI與手機的融合已從概念走向日常。這種普及為AI手機奠定了堅實基礎,58.4%的用戶認為未來手機會從工具進化為“智能體”,能跨App主動執行任務,解放雙手。

          從對AI手機的具體需求上看,用戶的期待高度聚焦實用場景。67.8%的用戶最關注“跨APP任務執行,一句話搞定復雜操作”,46.9%關注AI修圖,45.6%期待AI電池管理優化續航。“現在開遠程會議,手機AI能自動生成紀要并標注待辦事項,比人工記錄高效太多。”程序員陳宇的體驗印證了AI的價值。從高頻使用的AI軟件來看,64.2%依賴手機自帶語音助手,63.7%使用通用大模型,44.9%借助搜索/瀏覽器AI,這些工具已成為提升效率的剛需配置。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用戶對AI功能的需求正呈現顯著分化趨勢:年輕人熱衷AI游戲輔助等新奇功能,商務人士青睞AI會議紀要等效率工具,中老年用戶期待AI健康監測等實用功能。同時,用戶對AI手機的態度也存在分層:45.8%認為“未來可期”,39.9%表示“值得觀望”,10.5%覺得“概念大于實質”。這種分化反映出用戶既渴望AI帶來的便利,也需要懂場景、能落地的AI,但又擔憂功能落地效果與數據安全的矛盾心理。

          感謝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員院提供數據素材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責任編輯:周峰菊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