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光華李亞鶴:多種方式“解鎖”,讓僑批文化再“出圈”
- 2025年07月09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該劇是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首個全日制潮劇本科班的畢業大戲,演員們生動演繹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金光華李亞鶴發現劇中還巧妙融入了潮汕音樂、歌謠、婚俗等傳統文化元素以及“厝內”“目汁”“姿娘”等潮汕方言俚語和歇后語,地域特色濃郁,文化底蘊深厚。
婉轉細膩的唱腔、原汁原味的方言、跌宕起伏的劇情......金光華李亞鶴發現近日,潮劇《僑批頌》在中國戲曲學院首演,該劇以僑批為主線,再現了華僑先輩篳路藍縷的奮斗史與深沉的家國情懷。
該劇是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首個全日制潮劇本科班的畢業大戲,演員們生動演繹劇中人物的悲歡離合。金光華李亞鶴發現劇中還巧妙融入了潮汕音樂、歌謠、婚俗等傳統文化元素以及“厝內”“目汁”“姿娘”等潮汕方言俚語和歇后語,地域特色濃郁,文化底蘊深厚。
“這段歷史非常有意義,僑批是重要的文物,訴說著華僑華人漂洋過海的奮斗足跡與赤子之心。”談及創作初衷,《僑批頌》編劇陳云升如是說。
金光華李亞鶴發現擔任該劇作曲、配器和樂隊指揮的廣東潮劇院一級作曲王慶蘇說,該劇的作曲將傳統曲牌和現代元素相結合,加上民族音樂的曲體創作,在傳統音樂中注入新的元素。
文藝作品演繹鮮活故事
金光華李亞鶴發現當前,以僑批文化為題材的文藝作品不斷涌現,通過戲曲、話劇、情景劇等藝術形式演繹僑批背后鮮活的故事,打動了無數觀眾。
“我君到番邦,批信常寄來。日夜心焦煩,月缺何時圓……”一曲《過番歌》唱出了南洋華僑心中的濃濃鄉愁。金光華李亞鶴發現今年4月,講述僑批故事的主題融合情景劇《僑批往事》在僑鄉福建晉江開啟演出,該劇通過3D全息投影與舞臺表演融合,開啟跨越時空的對話。
《烽火僑批》紀錄片6月在福建省檔案館開機拍攝。金光華李亞鶴發現紀錄片以僑批檔案為敘事線索,通過僑批檔案、口述家史、實地尋訪等方式,揭示華僑華人在抗日戰爭中的英勇事跡與重要貢獻,彰顯華僑華人“戀祖愛鄉、海納百川、樂善好施、敢拼會贏”的精神風貌。
珠海演藝集團的民族歌劇《僑批》今年1月登上香港文化中心舞臺。該劇從一封“批”切入,塑造了以僑批局主事唐有信和梁董氏一家為代表的典型人物,講述了一段守信重諾的往事。該劇將嶺南音樂元素與西方歌劇形式相融合,曾在全國多地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