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載數據...
        1. 高端制造|生態環保|汽車|房地產|家居建材|家電|服裝|時尚前沿|健康|醫藥|教育培訓|能源化工|文旅

          航旅交運|食品飲品|科技|互聯網|手機通信|電子|商業|金融保險|證券|安防|人工智能|鄉村振興|綜合

        2. 當前位置:南方企業新聞網>要聞> 商訊>正文內容
          • 綠水青山繞碧城 金山銀山映藍灣
          • 2024年11月21日來源:中華網

          提要: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當前,在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建設目標引領下,南山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對標國際一流、爭當國內最優。在轉型升級中守護“綠水青山”,在守護綠水青山中發展“金山銀山”,展望未來,這里定將打造出更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南山范例。

          近期,南山又迎來一批熟悉的“老朋友”——隨著北方天氣變冷,萬千候鳥南下避寒,跨越千山萬水,再次如約相聚南山。

          深圳灣畔,候鳥嬉戲群聚灘涂水面,爭食魚蝦。綿延的紅樹林,為候鳥提供了棲息的場所;紅樹林濕地的植物、豐富的底棲動物和海洋魚類,則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候鳥翩躚,在南山集結上演“空中芭蕾”,背后的舞臺天幕,正是高樓林立的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候鳥與人類、城市一起,構成了一幅和諧美麗的生態畫卷,成為南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的生動寫照。

          厚植綠水青山,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南山探索出一條經濟發達城市中心區建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實踐新路徑。

          經濟與生態雙優

          南山“推窗見綠”

          大南山下,鳥語花香。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通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南山經濟與生態發展雙優,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窗見綠已成為南山人生活的常態,隨處可見的“南山綠”,是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底色。

          首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轄區經濟生態比翼齊飛,走出了一條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兩山”轉化新路徑。

          其次,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南山示范”。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大沙河成為廣東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和十大美麗河湖,華僑城國家級濕地公園獲得國際濕地中心授予的全球首批“濕地教育中心星級獎”。南山區成為全省第一個同時獲得“兩山”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雙稱號”城區。

          再次,全民行動體系領先。建成國家、市級自然學校5所,省、市環境教育基地8個,多層次開展環境宣教活動,推動環境科普進學校、進社區。創辦“南山區自然藝術季”活動并連續舉辦7年,2022年被評為“廣東十佳公眾參與案例”,2024年被評為第二十一屆深圳關愛行動“百佳市民滿意項目”。

          污染防治攻堅

          南山環境蝶變

          大沙河上,百舸爭流。

          今年6月,碧波蕩漾的大沙河上,龍舟爭渡,一片歡騰。浪花飛濺,船槳翻飛。從空中俯瞰,龍舟穿梭在清澈的河道中,猶如蛟龍出海,氣勢磅礴。岸邊,觀賽市民游客的加油吶喊聲此起彼伏。

          大沙河已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華麗蝶變。攤開深圳地圖,大沙河宛如一條蜿蜒曲折的城市項鏈,串聯南山南北兩片,構建起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質。

          近年來,南山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交出了一份山清水秀、天藍地凈的“生態答卷”。

          天更藍——大氣環境治理攻堅克難。南山區常態化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例會制度,形成生態、住建、城管、交通等職能部門和各街道齊抓共管的大氣治理工作格局。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強化工業、交通、揚塵、非道路移動機械、生活污染全來源精細化治理,鞏固提升大氣環境質量。

          水更清——水環境從達標邁向達優。南山推動轄區用真金白銀保護飲用水源,完成西麗水庫飲用水源水質保障工程,確保了“水缸”安全。生態環境部門統籌建立海洋垃圾治理多部門聯動機制,城管、海事、規自等部門和街道各司其職,市民和公益組織共同參與。河流水質從“達標”到“優良”,大沙河全河段水質優良,河畔高科技企業和藍天碧水相得益彰,居民幸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

          地更凈——土壤污染風險有效管控。強化土壤污染風險源頭管控,聯合規劃土地、城市更新等部門落實管理責任,加強用地準入管理,在城區高強度建設的同時確保“凈土”開發,守住開發建設的底線。

          聚力綠色競爭力

          南山“新綠盎然”

          春風十里,新綠盎然。

          城區未來競爭力的提升,與綠色低碳發展緊密相關。南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核心區域,近年來持續引領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綠色競爭優勢。

          健全制度,建章立制保障“雙碳”目標。印發全國首個區級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落實碳排放管理實施指引,將低碳全過程管理納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硬要求。南山生態環境部門對轄區政府固投項目提供低碳建設指導,督促落實降碳緊約束要求,從制度層面保障城區建設和減污降碳高效協同。

          創新引領,率先出臺產業扶持政策。充分發揮綠色低碳扶持資金的杠桿和撬動作用,出臺《南山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專項扶持措施》,納入轄區政府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政策體系,支持企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成為首個區級綠色低碳產業扶持政策。

          先行示范,填補綠色低碳評價標準空白。為鼓勵新技術、新示范,南山生態環境部門牽頭制定綠色低碳企業、綠色低碳產品(抗菌劑、光儲充綜合能源管理系統)三項評價標準,實現了轄區綠色低碳企業、綠色低碳產品評價有標可依、有據可查。

          打造現代化治理體系

          南山“智理轉型”

          視角一變,天地廣闊。

          生態環境管理,從來并非一己之事。近年來,南山聚焦智慧轉型,致力打造生態環境現代化治理體系。通過環境治理的結構變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環境治理格局。

          以“數”為媒,打造領先的數字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南山率先搭建覆蓋大氣、水、噪聲、生態、碳排放和污染源的全要素監測網,融合CIM數字底座和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技術,首創“環境+氣象”“生態+環境健康”和實時交通碳監測,實現溯源精準化、監管可視化、決策智能化,全區生態環境“一網統管”。

          挺進“深水區”,實施區域環評改革。南山落實國家綜合改革試點要求,以簡政惠企、優化營商環境為目標,在西麗湖國際科教城范圍內實施區域環評改革。共劃定8大類37個評價單元,不同區域實施差異化準入要求,提出重點行業與重點片區碳排放管理要求。目前已發布片區環境管理清單,建成智慧交互管理平臺,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綠色標尺”,企業選址更加科學高效。

          強化黨建引領,助力環保產業鏈煥發“新質”動能。生態環境部門與轄區相關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黨支部加強聯絡共商,黨建引領“普綠”服務,提高企業綠色低碳認知水平;黨建引領“識綠”“扶綠”服務,助力綠色低碳企業發展;黨建引領“賦綠”服務,通過技術創新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當前,在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建設目標引領下,南山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對標國際一流、爭當國內最優。在轉型升級中守護“綠水青山”,在守護綠水青山中發展“金山銀山”,展望未來,這里定將打造出更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南山范例。



          責任編輯:蔡媛媛
          相關新聞更多
            沒有關鍵字相關信息!
          文章排行榜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