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博眾:國內外巨頭持續發力,人形機器人產業化提速
- 2024年12月06日來源:北國網
提要:國內外巨頭廠商在人形機器人算法、軟件工程、本體結構等方面持續進行技術迭代,并積極探索下游產業化應用場景,為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技術動力。廣東博眾分析認為,在AI技術和各地政策的加持下,有望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提速。
國內外巨頭廠商在人形機器人算法、軟件工程、本體結構等方面持續進行技術迭代,并積極探索下游產業化應用場景,為行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技術動力。廣東博眾分析認為,在AI技術和各地政策的加持下,有望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提速。
各地政策密集公布,產業化落地進度有望超預期
今年10月,陜西省發布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方案中提到,到2026年,建成3個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打造智能算力、智能機器人、智能無人機、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軟硬件等5個產業集群,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鏈規模突破千億元。
同時在10月份,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發布雄安新區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方案中提到,到2026年,本區機器人產業生態初具雛形,引進和培育100家左右機器人產業鏈相關企業,全區機器人核心產業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深度融入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協同生態鏈,機器人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取得明顯進展。
除了上述政策之外,下圖也總結了其他各地關于人形機器人相關政策的梳理:
國內外巨頭持續發力人形機器人,產業進入快速擴張期
國外方面,2024年,英偉達成立GEAR并入股FigureAI,提供一套服務、模型以及計算平臺用于開發、訓練和構建下一代人形機器人,從軟件平臺到硬件本體,全面切入人形機器人賽道。
11月28日晚,特斯拉機器人團隊更新Optimus最新進展,視頻中主要展示在遠程操作下demo機兩次空手接網球,主要對應的是靈巧手的更新。伴隨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的持續優化,人形機器人量產在望。
國內方面,廠商包括華為、寧德、小鵬、長安汽車、宇樹等廠商也在加速入局人形機器人領域。
11月6日,小鵬汽車在廣州正式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全新AI人形機器人Iron。Iron還融合了小鵬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積累,特別是其鷹眼視覺系統,實現了720°無死角的環境感知能力。
11月15日,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企業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舉行,在人形機器人領域進行了又一重要布局。
同日,據媒體報道,寧德時代未來能源(上海)研究院正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研發多款機器人,旨在為工廠應用做準備。寧德時代通過自研、高校合作、對外投資等方式布局人形機器人領域。
近期,在2024廣州車展上,長安汽車公司公布了在人形機器人產品相關計劃。長安汽車將在未來5年內投入超500億元,同時計劃在2027年前發布人形機器人產品。
廣東博眾分析總結:
在AI技術和各地政策的加持下,人形機器人產業趨勢已成,行業預計從產業形成期過渡到產業擴張期,產業化發展有望顯著提速。當前人形機器人將邁入實際應用階段。據高盛預測,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378億美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需求有望持續釋放,相關投資機會均值得關注。
本文觀點由博眾投研團隊楊永思(執業編號:A0600621070003)編輯整理,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特此說明:博眾通過各渠道推出的相關文章僅面向廣東博眾智能科技投資有限公司的客戶群體,文章內容不表明對相關產品或者服務的風險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者保證。若您并非廣東博眾客戶群體,請勿接收或者使用博眾通過各渠道所推送的任何信息。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