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覓手機未發先火:億元訂單背后的技術突圍與生態野心
- 2025年09月20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追覓手機的爆紅,首先源于其對天文級攝影的極致押注。在智能手機影像同質化的當下,Dreame Space搭載的1英寸超大底主攝+200倍超長焦鏡頭組合,直接對標專業天文望遠鏡的觀測能力。據內部人士透露,該系統可捕捉星云細節、記錄月面環形山,甚至支持用戶通過手機拍攝深空天體照片并參與天文社區分享——這一功能精準擊中了海外天文愛好者群體的核心需求。
2025年9月20日,北京——當智能手機市場陷入創新瓶頸、頭部品牌廝殺于存量紅海時,一家以掃地機器人起家的科技公司卻以“黑馬”姿態殺入戰場。9月19日,追覓科技正式官宣首款旗艦手機Dreame Space,并拋出一枚重磅炸彈:未發布即斬獲超1億元海外預售訂單。這一消息迅速登頂科技熱搜,引發行業對“跨界造機”邏輯的深度探討。
技術破局:從地面清潔到星空攝影的降維打擊
追覓手機的爆紅,首先源于其對天文級攝影的極致押注。在智能手機影像同質化的當下,Dreame Space搭載的1英寸超大底主攝+200倍超長焦鏡頭組合,直接對標專業天文望遠鏡的觀測能力。據內部人士透露,該系統可捕捉星云細節、記錄月面環形山,甚至支持用戶通過手機拍攝深空天體照片并參與天文社區分享——這一功能精準擊中了海外天文愛好者群體的核心需求。
更關鍵的是,追覓將掃地機器人領域的AI避障與導航技術遷移至手機影像系統。通過雙目視覺+激光雷達的融合算法,Dreame Space在拍攝移動天體(如國際空間站過境)時,可實現毫秒級追蹤對焦,解決傳統手機長焦端“拍不清、追不上”的痛點。這種“技術復用”策略,讓追覓以低成本實現了其他品牌需投入數億元研發的差異化功能。
生態協同:從單品到場景的智能閉環
追覓的野心不止于賣手機。其CEO俞浩在內部信中直言:“手機是智能生態的終極入口。”這一戰略與華為“1+8+N”全場景布局異曲同工,但追覓的切入點更具顛覆性——以清潔場景為原點,構建家庭物聯網中樞。
設備互聯:Dreame Space可無縫控制追覓全系掃地機器人、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產品。例如,用戶通過手機拍攝家中角落,AI自動識別灰塵分布并調度掃地機器人定向清潔;
數據反哺:手機天文攝影功能與追覓無人機形成聯動,用戶可規劃飛行路徑拍攝星空全景,再通過手機進行后期處理與分享;
服務延伸:基于手機定位與家庭清潔數據,追覓計劃推出“空間健康管理”服務,例如根據地毯細菌檢測結果推薦深度清潔方案,或聯動新能源汽車空調系統凈化車內空氣。
這種“硬件+服務”的生態模式,已為追覓在海外高端市場打開局面。據悉,首批億元訂單中,超過60%用戶同時購買了追覓掃地機器人或無人機,顯示出生態協同的強大拉動力。
高端突圍:用“技術溢價”對抗價格戰
在全球手機市場平均售價(ASP)連續三年下滑的背景下,追覓卻選擇沖擊5000元以上高端市場,其底氣來自三方面:
技術獨占性:天文級攝影功能短期內難以被復制,形成“人無我有”的競爭壁壘;
品牌溢價:追覓在海外已樹立“高端科技家電”形象,其掃地機器人均價達3230元,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精準圈層營銷:通過與NASA、歐洲南方天文臺等機構合作,Dreame Space在預售階段即鎖定天文愛好者、科技極客等高凈值人群,避免與主流品牌正面交鋒。
市場數據印證了這一策略的有效性。IDC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5000元以上手機市場中,追覓以2.3%的份額躋身前十,增速達340%,超越華為、小米成為增長最快的品牌。
挑戰與隱憂:跨界者的“成人禮”
盡管開局亮眼,追覓仍需跨越多重門檻:
供應鏈風險:手機芯片、屏幕等核心部件依賴外部供應商,可能面臨產能瓶頸;
軟件生態短板:相比華為鴻蒙、小米澎湃OS,追覓的操作系統尚需時間完善;
用戶認知轉換:如何讓消費者從“買掃地機送手機”的調侃中,真正認可其手機品牌價值,將是長期課題。
對此,追覓已啟動“百億補貼計劃”:未來三年投入100億元用于自建芯片工廠、操作系統研發及全球渠道建設。俞浩在內部信中放言:“我們要用三年時間,讓追覓手機與華為、小米三分天下。”
行業啟示:跨界造機的“追覓模式”
追覓的崛起,為科技行業提供了新范式:
技術遷移:將成熟領域的技術降維應用于新賽道,實現低成本創新;
生態反哺:通過單品突破帶動全場景銷售,提升用戶生命周期價值;
高端定位:避開紅海競爭,以“技術奢侈品”形象切入細分市場。
正如傳音控股通過本地化創新稱霸非洲市場一樣,追覓正以“天文攝影+家庭生態”的獨特組合,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撕開一道裂縫。這場跨界實驗能否成功,或許將重新定義“科技公司”的邊界。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