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薄iPhone問世 果鏈行情將如何演繹
- 2025年09月11日來源:證券日報
提要:9月10日凌晨,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如期而至,四款iPhone、三款Apple Watch以及一款全新AirPods耳機正式亮相。其中,全新輕薄系列iPhone Air以“史上最薄”的設計與“史上最貴”的定價成為全場焦點。這場被視為行業風向標的盛會背后,不僅展示了蘋果在高端硬件創新上的選擇,也折射出整個消費電子產業正在經歷的變化:一邊是不斷突破物理極限的工藝競賽,另一邊則是日益凸顯的供應鏈變局與市場分化。
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蘋果秋季新品發布會如期而至,四款iPhone、三款Apple Watch以及一款全新AirPods耳機正式亮相。其中,全新輕薄系列iPhone Air以“史上最薄”的設計與“史上最貴”的定價成為全場焦點。
這場被視為行業風向標的盛會背后,不僅展示了蘋果在高端硬件創新上的選擇,也折射出整個消費電子產業正在經歷的變化:一邊是不斷突破物理極限的工藝競賽,另一邊則是日益凸顯的供應鏈變局與市場分化。
高端市場掀起輕薄化競賽
此次發布會上,最重磅的新品無疑是iPhone系列。蘋果共發布了四款手機。
第一款手機是標準版iPhone 17,蘋果對其進一步收窄邊框,芯片方面配備了蘋果自研A19芯片,采用3nm工藝;第二款是iPhone Air,蘋果官方稱之為“史上最薄”的iPhone,該款機型采用全新航空航天級鈦鋁合金材料和柔性OLED屏幕技術,機身厚度僅6.3mm,較上一代旗艦機型薄22%,重量減輕30%,搭載A18仿生芯片和AI影像系統;此外,蘋果此次還發布了iPhone 17 Pro和iPhone 17 Pro Max,其中iPhone 17 Pro Max搭載A19 Pro芯片,頂配版本定價達17999元,被業內稱為“史上最貴”iPhone。
“iPhone通常是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的重要風向標,新一代產品問世意味著高端智能手機將加速輕薄競賽。安卓陣營頭部品牌預計也將增加超薄機身設計,電池續航和散熱技術將成為下一階段技術攻堅重點。”咨詢機構納弗斯分析師李懷斌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同時,蘋果的定價策略進一步拉升了高端手機價格水平。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認為,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中,蘋果依舊占據超50%以上份額,iPhone Air有望推動該區間均價提升10%至15%,但也可能抑制部分消費需求,加速中端市場分化。
首都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理事肖旭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蘋果此次“史上最薄+史上最貴”的組合策略,是一場針對高端市場的激進冒險。既可能憑借設計領先進一步迎合高端用戶,也可能因定價過高催生消費者疲勞。對于中國產業鏈而言,技術門檻的提升既是挑戰也是產業升級的契機。同時,對于中高端手機市場來說,也將加速新一輪技術競賽與市場洗牌。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今年第四季度,iPhone 17系列在中國的銷量可能會比去年同期的iPhone 16要有所下降,降幅在10%以內。銷量承壓的核心因素,一方面由于iPhone 16的降價已提前釋放部分換機需求;另一方面是因為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將在同期發布旗艦機型,市場競爭加劇將稀釋市場需求。
長期來看,市場對于蘋果更長遠的AI創新周期仍抱有期待。在AI方面,蘋果此次在大會上也大幅強調AI端側應用,包括實時語音翻譯、圖像生成等功能的離線運行能力,試圖在硬件創新邊際遞減的背景下,通過生態協同鞏固用戶黏性,不過,其在終端應用落地上顯得有些謹慎。
在市場分析機構Canalys研究員朱嘉弸看來,iPhone新款手機在形態上未出現“顛覆性創新”,蘋果正在用材料創新換取產品差異度,但AI和軟件生態才是長期護城河。因此,蘋果還需加大創新兌現力度。
果鏈企業尋求新引擎
盡管蘋果持續推進供應鏈多元化,但中國廠商仍扮演著關鍵角色。
據了解,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思科技”)為蘋果手機提供超薄玻璃蓋板解決方案;?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立訊精密”)則順利切入iPhone攝像頭模組供應領域;此外,iPhone中鈦合金材料部分來自寶雞鈦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整體來看,中國企業依然在“果鏈”中占據重要位置。Counterpoint Research分析認為,銷往美國市場的iPhone 17將主要由印度工廠生產和組裝,中國大陸將繼續作為中國、日本、歐洲等主要市場的核心出貨地。
值得關注的是,如今果鏈企業的業務布局正愈發廣泛。在穩固消費電子基本盤的同時,相關企業正加速向消費電子以外的新興領域拓展業務,以尋找新的增長引擎。例如,2025年中報顯示,立訊精密汽車業務收入在報告期內實現82.07%的同比增長,成為其業務收入增長最為迅速的板塊;藍思科技的智能汽車與座艙業務收入則實現了16.45%的同比增長。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也是各家果鏈企業布局的重要方向。其中,藍思科技智能頭顯業務收入在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14.74%,并已實現對國內頭部AI眼鏡整機客戶的規模化量產交付。此外,藍思科技入股了北京中科慧靈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及免責聲明:
1.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南方企業新聞網的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應及時向南方企業新聞網書面反饋,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和理由,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審核后,會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 南方企業新聞網對于任何包含、經由鏈接、下載或其它途徑所獲得的有關本網站的任何內容、信息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正確性或可靠性。用戶自行承擔使用本網站的風險。
3. 如因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文章刊發后30日內進行。聯系電話:01083834755 郵箱:news@senn.com.cn




